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封闭还是不封闭?(转自石猴)

(2010-07-13 08:13:13)
标签:

转载

分类: 学长论缠

问题:封闭还是不封闭?
67课中讲:强调,在第二种情况下,后一特征序列不一定封闭前一特征序列相应的缺口,而且,第二个序列中的分型,不分第一二种情况,只要有分型就可以。

71课中:这里的逻辑关系很明确的,线段要被笔破坏,那么必须其最后一个特征序列的缺口被封闭,否则就不存在被笔破坏的情况。

 

65课:缠中说禅线段分解定理:线段被破坏,当且仅当至少被有重叠部分的连续三笔的其中一笔破坏。而只要构成有重叠部分的前三笔,那么必然会形成一线段,换言之,线段破坏的充要条件,就是被另一个线段破坏。

 
  如果67课的缺口不封闭,也可以产生线段破坏,而按71课的说法,缺口不封闭笔破坏都没有,如何理解这个矛盾?我理解是不是笔破坏的定义不严密?以向上一笔开始线段为例,笔的破坏只是定义,后低点低于前高点,没定义后高点和前高点的关系。

 

==
这根本不是问题。线段破坏和线段的笔破坏根本就是两个概念。线段被笔破坏,但线段不一定被破坏,也就是说,线段被笔破坏,那特征序列的缺口被封闭,并不意味着线段一定被破坏,有新的线段产生。

线段破坏,就是那两种情况。

其中第二钟情况中还包括了一种最特殊的,也就是所谓小级别转大级别后连最后的特征序列缺口都不回补的情况。

对于石猴网友的问题,由于有代表性,再多说两句;

笔破坏与线段破坏,是两个不互相包含的概念。并不是笔破坏就一定线段破坏,也不是线段破坏一定要笔破坏。

显然,在线段破坏的第一种情况下,必然是笔破坏的。

在线段破坏的第二种情况下,就不一定了。

反之,线段破坏如果不是笔破坏,那么一定是第二种情况的。

那么,笔破坏为什么要单独提出来?因为笔破坏有动力学上意义。

本ID的理论,有一部分和物理学有点类似,就是探讨动力学方面的东西,这方面,各位现在接触最多的就是背驰,而笔破坏,和这一样属于动力学方面的内容,这在以后会逐步说到的。

先形态学,再动力学,各位慢慢来。
72课 本ID已有课程的再梳理 
注意,有时候课程是由浅入深,前面不严格的,后面引进新概念后,就可以严格定义了。例如,最开始时,说上涨、盘整,都是用高、低点之类的东西,因为当时没说中枢,所以不可能严格定义,后来说了中枢,就可以给出严格定义。

 

再例如,64课里,由于没说特征序列的元素之类的概念,所以里面关于线段一些论述都如同用高、低点定义上涨、盘整一样,不太严格,到67课说了特征序列之类的东西后,定义就是严格的,所以在67课里,本ID说“本课,就是把前面“线段破坏的充要条件就是被另一个线段破坏”精确化了。因此,以后关于线段的划分,都以此精确的定义为基础。”

 

为什么说原来的不精确,因为按照原来没有特征序列的定义,那么线段里都要继续存在类似小级别转大级别的情况,而有了特征序列后,就不再需要这种情况了,这样才能把线段给精确划分。

 

由于本ID目前的讲课,一开始就没有按正常课程应该的顺序,所以,这种开始不精确后来再精确的情况才会发生。本ID愿意先不引进复杂的概念,先把大方向给说了,然后再说复杂的概念。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如果理解能力差的,可以接受简单,不太精确的方式,这样也没什么问题,也可以用。例如,像特征序列的分型这样的概念,本ID就严重怀疑孔男人能理解的机会能超过10%。所以,如果不能理解精确的,就用不精确的,等有理解力,对市场再了解深了,再学精确的也可以。

下面,本ID给出一个懒人线路图:

 

分型-笔-线段-最小级别中枢-各级别中枢、走势类型

 

上面几个东西,是形态学中最基本的,完全没有办法再简略了,所以无论多懒,如果真想学本ID的理论,那请先把这几样东西搞清楚。
 
  我现在大概就是这个路线,还在琢磨前四个:分型,笔,线段,和1F中枢,后面现在还没开始细致学习。
   另外一本好的讲义是需要千锤百炼的,这和理论的完美是两回事,但我们能跟着第一稿讲义开始学,也是很幸运的事情,可以了解很多东西的来龙去脉,就是学得辛苦些,不过没什么,人闲着也是闲着。

  至于课程的安排,也是有合理的地方,如果直接从分型开始讲,我想,会有更少的人能愿意学下去吧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