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恒馨久远北京味

(2013-07-23 08:09:46)
标签:

炫风之影

原创

松堂斋博物馆

分类: 寻梦北京


散文:恒馨久远北京味

 

恒馨久远北京味

散文.炫风之影

朋友知道我喜欢探究老北京的过往,就给我介绍了那个有些名气的博物馆“捡来的博物馆”,听了此名我很好奇,就决定去看看。“捡来的博物馆”原名叫做“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其坐落在国子监街,因是听说在国子监牌楼附近,下车后我便信步寻去。也许是到了暑期,来参观的游人不少,国子监街被两大排老槐树遮阴着宽广而肃然,还没走近它就会被那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所染,不禁肃然起敬,毕竟这里是所有才子赶考成名的最高地界儿。

可能街对面是雍和宫的缘故,道路两旁的小店基本上都是在买着佛家用品,观音、香炉、香等等一应俱全,时间还早,虽然那些小店几乎都开了门,可是游客们少有进去,只是沿着大街往里走找寻着孔府和国子监。我四下寻摸却没有发现博物馆,本想找人询问,却猛然发现了一个不大的门,挤在两个小店之间,门旁挂着醒目的牌匾,上书“北京松堂博物馆”,民间雕刻博物馆是其中之一。欣喜之下我向内打探着,只见院子里无人,静悄悄的,于是就慢慢地走了进去。里面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阳光照耀在院落里,很有些穿越的味道。北面的墙上挂着几只蝈蝈笼子,那绿色的蝈蝈时叫时不叫的引起了我的关注,再转头却看到树荫下的廊檐上挂着几只鸟笼子,只有一只笼子里蹦着一只小鸟,其他都是空空如也,不过看在我的眼里仍然感到很亲切,因为老北京喜欢玩鸟玩蝈蝈这是任谁都知道的。

这家民间博物馆其实是个私人博物馆,那个叫做李松棠的先生也算是老北京的红人。因为就是他当年在北京大举拆房迁屋时走街串巷,抢救了千余件老物件,他保护老北京文物的举动引起了京城很大的震惊,也确实令人敬佩。而李松棠先生将其捡来的老物件办了个博物馆, “捡来的博物馆” 却由此而得名

四周很静,除了蝈蝈的叫声,没有其他声音。我仿若站在了时间隧道里,置身在了老北京的廊檐下,阳光、树荫、蝈蝈叫,伴随着老物件的呼吸声,仿若那些老古董要向我诉说着什么。

走到门口,一个年轻姑娘热情地撕了我手中事先买的票,我向屋中扫了一眼,屋子并不是很大,一个男人正在低头刻着什么,一询问才知道是在做玉雕小件。屋子里几条桌案上摆满了小物件,像鼻烟壶、玉石雕、珍瓶等等,昏暗的房子里全是石雕、木雕、砖雕等,看样子也是年代已久。掸子插瓶高立在那里,仿若经常被老北京用掸子轻轻地掸扫着上面的灰尘。带着崇敬的心情我慢慢地浏览着这些个宝贝,从那些经历了沧桑而古老的身躯上滑过,体会着老北京的过往。

蝉声轻吟的小巷子里格外宁静,那些大门墩沉浸在夕阳中,时光仿佛停滞般的宁静。在老槐树的阴凉下,胡同红色的铁牌子孤零零地躺在石片上,展示着曾经是老巷子的指路标志。伫立在风中的老屋,墙眉上精美石雕砖雕传递着时空留存的美丽,那些敞开的旧木门,虽然已经布满了沧桑的痕迹,但是上面精细的雕刻却是那样的华丽,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而那个红木雕刻的屏风像晚娘一样站在那里,娇羞地透露着古老文化的精髓,让我们解读了文化传承的意义所在。这一切一切的景象在眼前划过,我有些惆怅,又有些痛惜地看着这些残损的老物件,尤其是看着那些刻着不一样的文化故事的大门墩,耳畔响起了那首老北京的歌谣: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儿干吗呀?点灯说话儿,熄灯做伴儿,明儿早晨起来梳小辫儿。仿若那个儿歌慢慢地远去,声音越来越小。

遥远了么?轻叫的蝈蝈,欢快的小鸟、老槐树的树荫,还有那些敞开的老木门,其实都在静静地等着老北京的回归……

 

散文:恒馨久远北京味
散文:恒馨久远北京味

 

散文:恒馨久远北京味
散文:恒馨久远北京味
散文:恒馨久远北京味
散文:恒馨久远北京味
散文:恒馨久远北京味

 

散文:恒馨久远北京味
散文:恒馨久远北京味
散文:恒馨久远北京味
散文:恒馨久远北京味

散文:恒馨久远北京味
散文:恒馨久远北京味
散文:恒馨久远北京味
散文:恒馨久远北京味
散文:恒馨久远北京味
散文:恒馨久远北京味

 

散文:恒馨久远北京味

(北京松堂博物馆里有两个博物馆,分别是民间雕刻博物馆和青花瓷博物馆)

(注:此文为炫风之影首发在新浪,支持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