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春之歌》走进书的海洋
炫风之影
记得第一回读长篇文字故事,好似八九岁的样子。在那高高的五斗柜上方的箱子里摆满了书,平日里用一块厚布遮掩着,大人们说小孩子家家还是多看些《十万个为什么》最合适,有些书将来长大了再读。偏偏这个岁数是个好奇心极强的时期,于是乎,趁着大人们不在的当口,找来一个凳子爬上去,掀开厚布,上面的细尘腾腾地呛着了我,猛个劲地尖声咳嗽,手却没有闲着,就从箱子里随意抽出了一本厚书,仔细一看却是那《青春之歌》。双手抱住书,我悄悄地寻个隐秘之地,轻轻抚摸着书页,在尘雾中我端详着书就像是端详着一位既陌生又熟悉的老朋友一般。透过窗户看到乳燕掠过灿烂如雪的桃花树,在房檐下飞来飞去,它们在那里搭了个小巢,本来那是我最应该关注的地方,却偏偏手中这本带有浅褐色书皮的《青春之歌》吸引住了我,好似看过这部电影,内容虽还不太理解,但是知道是个战争年代的革命故事。
于是,我翻开了第一页 “清晨,一列从北平向东开行的平沈通车,正驰行在广阔、碧绿的原野上。茂密的庄稼,明亮的小河,黄色的泥屋,矗立的电杆……全闪电似的在凭倚车窗的乘客眼前闪了过去……”故事就这样在我的眼前展开,尽管许多的字还不很认识,但是仿佛那个十七岁的女学生大姐姐的形象朦朦胧胧地在脑海中形成,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这时候的我其实还没有完全到了懂事的岁数,懵懂的我手中拿着书不知是否还要继续读下去。比较着自己桌子上的八集《十万个为什么》,犹豫半晌,就又悄悄地将书放回了箱子里。
仍然是桃花三月天,那个箱子被老妈严严实实地压在了一摞箱子的最底层,说是有些书籍对小孩子不利,可我怎也不明白,为什么不处理掉呢?脑海中又翻腾出了那本《青春之歌》。刚上初中的我,对待一切事物还是好奇心大于一切,教室里每日总是轰然一片,偏偏座位边上的那个男生整日里不讲话,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时,他总是在书桌子里翻看着一本书。虽然座位在最后面,可是老师的眼神最终是会扫到的。结果,那本书被曝光了,是《青春之歌》。于是男生遭来了最最严厉的批判,因为那根本不是革命故事,而是个大毒草,是黄色小说。我看着那本淡褐色书皮的《青春之歌》,想到了家里的那本,想到了那个十七岁的大姐姐,那个林道静,顿时出了一身冷汗。
听着滔天的批判声一浪高似一浪,冷汗冒尽,却偏偏反骨更硬,更加吸引着我去探索这本没有读完的书。于是在我最最休闲的时候,便开始嗜好起那些繁华尘世的故事,迷醉于当时被屏蔽开的绝恋的红尘情节。由于老妈在学校政治课教研组工作,那里有许多被封存了的书,于是与管理员叔叔讨好后,因此获得了读书这个便利。我悄悄地看完了《青春之歌》,又开始翻阅大量的“禁书”,如《茶花女》、《安娜.卡列宁娜》、《红字》、《巴黎圣母院》等等,那些“大毒草”像长疯了一般,在我稚嫩的内心扎根。使我对红尘万丈如海的人世,生出了一颗雀跃躁动的心,巴不得身形长到如心这般大,便投扑着,一个猛子扎到人海里,去历经这世上的尘事…….
读书,一直读到了今日,再也不用悄悄地翻阅,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甚至还有了电子书籍,那里面藏书可以万卷,从网上下载即可。转眸,望着暖阳投到屋子里的桌几上,闪闪地带着春的雀跃,开了一季的花儿仍然绽放着。凝视窗外,虽然很难看到乳燕在檐下搭窝,但那灿烂如雪的桃花树上,桃花依旧淡雅清芬,令人赏心悦目。从八九岁开始读书到至今,踏入尘世也已多年,没有被繁华迷醉,但读书已然是难以舍去的习惯了,恰如那燕子是黑色的流萤似的迅疾的一点,满目都是人世昭昭的春光。

(备注:此文为炫风之影在新浪首发,支持原创!)

感谢新浪博导清舞幽梦,感谢木棉花圈
支持,感谢圈主筱蓉思柔的推荐。
同时感谢所有加精推荐的圈子和支持炫风的博友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