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炫风之影
炫风之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031
  • 关注人气:1,6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定西的土豆与北京的小吃

(2011-12-26 08:15:57)
标签:

炫风之影

原创

小谈饮食

休闲

分类: 寻梦北京

散文:定西的土豆与北京的小吃

 

定西的土豆与北京的小吃

炫风之影

饮食文化在中国叫得最响,中国人将吃尊为文化,是因为千年历史遗留下来关于吃的故事最多,也精彩。爱旅游的人都有个讲究,那就是走哪吃哪,到了一个地方,不吃些当地的特产名吃,似乎就是白去一趟。最近看过贾平凹一篇定西纪实,写得的确精彩,他在甘肃定西那片仍然贫困的土地上记录了一路的风土人情,也吃了一路的土豆。定西处于大西北地区,按照国际的标准,那似乎不是适合人居的地方,但是几千年来,人们并没有忘记老祖宗留下的地界,在上面繁衍着一代又一代,而且也没有因为不适应民居而稀落,反而繁衍能力很强。为什么这个地方不适合繁衍?是因为这是一片贫瘠的土地,缺水的后果就是种啥啥也收不上来,又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结果只有土豆在这里生这里长,而且因为缺水,日光照射等缘故,土豆像栗子一样干而面。当地就把土豆当做神物一样供奉着,因为那是老百姓的衣食父母,是天地供与神的食物,也是居住在那里人类的食物。所以到了定西,最好的食品就是土豆,那里的人们从出生后扒开眼睛开始,就与土豆不离不弃。

北京是六朝古都,毕竟与定西不一样,那都是皇城脚下的地界,供应丰富自然不同,不说别的,就说那些宫廷小吃流传到市面上就会不少。毕竟很多代为官之人家,哪个没受过皇恩,皇帝赏些宫廷的食品那都是常有的事情。再有些胆大妄为的家伙在自己家中的厨房里,仿冒制作也在所难免,端出来招待亲朋好友,显摆一下,也感觉上了档次,面皮增光添彩。后来不就有个著名的“仿膳”吗,早年间,那就是原在清宫御膳房里当差的人,后在北海开设的茶社,初始阶段哪敢使用“御膳”二字,但是那些食品绝对是仿造宫廷里的小吃及风味佳肴制作的。因此天子脚下的百姓能够吃到宫廷里的食品,肯定机会多一些。不管别人如何,对于我没有接触过的食品,假若上面标注了“宫廷”二字,不论如何总是迈不开步子,总要尝一尝的。

而那些贴着“宫廷”二字的食品,传说更是神乎其神。其实,仔细分析,很多著名的宫廷小吃也都是来自民间,经过皇亲贵戚品尝,就提高了身价,然后又在皇宫改良后传了出去,几经周折,会越来越好吃,越做越精细。像北京的小吃艾窝窝、芸豆卷、豌豆黄等,那些传说确实精彩,听过故事的人能不尝一尝么?那可是当年皇帝、老佛爷都喜爱的小吃啊。

高层次人物吃高档精细的食品,那是有等级阶层社会必有的产物,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不过,现如今老百姓只要想吃,到哪也可以吃到这些所谓高档的食品了。因此,民间的小吃一条街在近几年各地都非常流行,也是应了百姓的需求与欲望,那就是走哪吃到哪。在北京的地界上就有不少饮食文化街,像护国寺小吃一条街东直门活跃的“麻小”簋街、前门老字号汇集的一条街等等,各色食品云集荟萃,那要比起定西已有千百年种植历史的土豆来说,绝对是天壤之别。可是话又说回来了,您的口味总在高档或特色食品里转悠,时间久了,味蕾的敏感度就会变差。因此,您假若有时间了,也可以去试一试吃些定西的土豆。当然,先抛开其他的杂念不说,保不齐您觉得更好吃,因为那些来自天然的食品更让您无顾忌。

(注:此文为炫风之影首发在新浪,支持原创!)

散文:定西的土豆与北京的小吃

感谢新浪客服的支持,感谢博导孙鹏老师的推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