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街寻招幌

标签:
炫风之影原创老北京前门旅游 |
分类: 寻梦北京 |
百年老街寻招幌
炫风之影
老北京有句俗话叫做“看戏听腔儿,逛店瞧幌儿”。早年间,店铺前挂幌子,那可是商业界的一大特色,旧时的广告招牌。老北京的360行,像布衣铺、鞋铺、茶庄、扇庄、酱菜园等等,要想吸引眼球、招揽生意就免不了在它的身上下功夫。因此,看着那一个个幌子,似乎我也进入了时空隧道,走在热闹的大街上,眼前晃动着五彩的幌子,跟着幌子开始浏览着。朦胧中似乎看到了一家商铺开业了,商家请来了幌子还要祭幌子,然后,人们把那些纸金元宝加在了幌子上,求得买卖兴隆。
看着这些陌生而又似熟悉的幌子,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点。同样是做买卖,门前的幌子“招牌”却各有特色。说实在话,假若没有解释,要走在这些幌子之间,有的还真不认识。不过,细细一想,假若生活在那时候,估计也就是小菜一碟儿了。因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您想啊,那时候还是闭塞的多,物品可不如现在丰富,因此简单的标识就已经代表了商铺里是卖什么的。而现代的物品太丰富了,人们知识也广泛啊,媒体信息也发达,广告满天飞,再加上许多商家也用活体广告,恰似运动的招幌。
咱就说那些商家举办的什么T型台服装展示,尤其是那些露肚脐的服装,那叫什么?那叫时髦,姑娘小伙儿肯定眼球跟着转,紧跟着大街上就不少见。可是要是出现在那个年代,让慈禧太后看到了,也保准被晃了眼,结果肯定是,拖下去乱棍的伺候。可现在呢,那无疑是时尚的服饰游动招幌,为商家做着广告,人们看着亮眼,还一直带有新潮流的趋势,时代不同了嘛。
回过神来,我在这个招幌展览的小天地里转悠了一会儿,似乎把老北京那些个各行各业都转悠了一遍一样,看,那黑色的帽子,甭说,一准是帽子铺;那件大棉袄可不是在晾衣服,它是估衣铺的幌子,也就是今天的裁缝店;这四四方方中间黑的像不像膏药,所以它是药铺的标志;蜡烛穿成串儿的是火烛店;盛米的斗挂在门上的是粮食店;烟斗拴在墙头是烟袋铺;还有那挂着酒葫芦的酒铺……耳旁商铺热闹的声音一直就不绝于耳。回过神来,灯光下各个幌子慢慢地晃悠着,诉说着自己洋洋得意的过去。
细细地注视着它们,我感觉这些个传统的招幌更有商业的味道,透着热闹,而且老远处您就可以看清楚前面有什么店铺,卖什么。当然,据说过去的幌子有不同的类别,有的是实物,有的是模型,还有的是象征性的幌子等等,各色不同。就说戏园招幌也很有意思,那些老式戏园既有幌子也有广告招牌,但是那幌子就是本戏园的名字,而招牌却是海报,上面通报近期要上演的剧目。假若近日门口没有挂出幌子,说明今天戏园不开放,怎么样,您熟悉了没有?
走出了这个静静的展示场所,又置身到大栅栏热闹之中,一抬眼,那儿有一些扎眼的幌子在晃,噢!前门大栅栏的幌子又开始出现了。看,那个小伙就是幌子下面的幌子,看他洋洋得意地样子,不知又在为哪家作广告呢,您可千万别被晃着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