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烟袋里逛一圈
炫风之影
——烟袋斜街寻梦“四九城”里的老北京

诸位博友,看题目肯定以为我真的进了大烟袋里了呢,呵呵,再看图片,您全明白了吧。这里是烟袋斜街,咱确实在烟袋里走了一趟,恰巧是从大烟袋的烟袋嘴进去的,从烟袋锅子出来的。
北京的胡同虽然大多数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走向,宽的叫“宽街”,窄的脚“窄街”,但是也有斜街,为了不让人转向,就全都标识了出来。烟袋斜街就是个很有代表性的胡同,因这条胡同看上去像个大烟袋,从地安门百货商场边上那个醒目的门楼子开始,这里就是烟袋嘴,往西顺着细长的胡同往里走,就像是烟袋杆,到了西头则往南一拐直通银锭桥,胡同口张着,像个烟袋锅儿,因此得名“烟袋斜街”。
去过N多次的鼓楼大街,逛逛地安门百货商场,就是没有注意到商场界边的这个古老的街巷,因此这次将自身置身在大烟袋里,没那遭禁的尼古丁,进入眼帘的全是胡同文化,彷如置身在老北京之中,走在那古老而曲里拐弯的巷道中,仿佛旗人的故事就在眼前拂过,烟枪林立,烟雾缭绕,古色古香的胡同文化,带着明清两代街市的古韵,令人眷恋不已。
说起大烟袋,人们自然就想到了纪晓岚,纪大烟袋。而在曾经热播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当中,大家总会看到那位才华横溢又不乏机智幽默的大学士,他手拿着一杆大烟袋,高谈虚论,嘻笑怒骂的情节。的确民间传说,他嗜烟如命,那个大烟袋总不离手。不过,纪晓岚的阅微草堂在珠市口西街,离这儿八丈
远,可是,保不齐当年他还在这里买过旱烟呢。
当时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烟叶装在烟袋锅中捧在手中,由于烟袋的需求多,所以斜街上开起了一户一户的烟袋铺。山西人在这里开了烟袋铺专卖,路北面一连两家烟袋铺,一个叫恒泰号,另一个叫双盛泰。但是,因为现代人抽烟袋的少多了,所以卖老烟枪就不多了。街里的店铺各自因自己经营的物品,而起了一些韵味儿十足的店名,除了少数餐馆、酒吧之外,大多是经营茶具、烟具、灯笼、古玩、风筝等民间工艺品的店铺摊位。
当然,与大烟袋相比较,还是鼻烟壶更精致可人,因在胡同里看到了那些色泽斑斓的鼻烟壶,想着这个古老的民间艺术的作品,就感觉还是我们的老祖宗聪明。虽然鼻烟是欧洲的舶来品,但是鼻烟壶却是中国人根据自己的民族习俗而独创的。早在清朝的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物丰民富,鼻烟这一皇室独享的奢侈物已开始普及至民间,各种各样的鼻烟壶应运而生,小小的鼻烟壶已不仅仅是承装鼻烟的容器,尚可以观赏、把玩和收藏,并演变为承载着技术、文化与艺术内涵的综合文化艺术品。
在这里我还惊讶地看到了大清邮政的牌匾与邮箱,颇有清朝的遗风。后才知道,其实正格的大清邮政总局并不在烟袋斜街,而是在小报房胡同里。在烟袋斜街看到的大清邮政是现代仿品,据说采取了古典风格,内设清代邮局曾使用的高柜台等,天花板则以彩绘形式展现老街风貌。可惜我到的太早没开门,否则可以通过大清邮政寄出带有该局邮戳的明信片,那可是个顶好的留念啊!说不定哪天穿越时空,那明信片寄到大清王朝了,也不错哦。
走过烟袋杆咱们来到了烟袋嘴——银锭观山。银锭桥因形似银锭而得名,在明清时代就已经有了,不过现在的这座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改建的。早年间有“银锭桥边看晚山”一说,看来,从银锭桥看西山,在晚霞的映照下衬托着西山最美。可我循着这句话往西山处望去,似乎全让那些酒吧遮住了景儿,估计再过几年就要变成银锭观楼了。
短短不长的大烟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袋烟您抽得过瘾吗?










(备注:此文为炫风之影在新浪首发,支持原创!)

感谢新浪客服的博导本悟法師,感谢顶级人生 圈子推荐,感谢圈主星花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