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斑驳的城墙,珍藏着经典
——寻梦“四九城”里的故事
文.炫风之影
珍惜每一次的旅行过程,每一次的经历,我都会有一个手记,将那些精彩的过程记录下来,现在有了博客,就逐渐将已经去过的地方整理,准备慢慢地刊发在博客上。但是不论走的多远,每逢回到北京,立刻感到了周身有那股发自内心的兴奋。当宽大的街道、笔直的马路、规矩的斑马线在眼前一一划过时,使我这个出生在京城长在京城里的“外地人”,每每都产生了无比的眷恋与热爱。
现在,观看北京城,真的是分不清谁是真正的老北京了,可能回到我婆家居住的群楼里,还能碰到一些老北京,假若走在大街上,真正操着京味的人,少之又少。但是凡是在北京工作一段时间后,特别是上了北京市户口,很多人都很骄傲的说,我就是北京人。是啊,北京已经从数千年前只有几千人的一座小城变成了有上千万人的国际大都市,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这期间又有多少所谓的外地人融入到北京城内,成为了地道的北京人呢?数也数不清!这座伟大的城市,承载着历史的变迁,那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凸现着古老城池的辉煌。
北京城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久远的燕国已了无踪迹,那个最早将燕京即早年的北京城定位首都的契丹人似乎也消声匿迹了,后来又有着刘伯温建北京城的精彩传说,像刘伯温使计将闹腾的海兽镇在了海眼里,还有修城用钱,迫使沈万三跺脚找寻财宝的精彩传说等,无论如何,那些久远的历史都永远篆刻在了厚厚的砖块上。那斑驳的墙面,受损的坑坑点点,记录着一个个壮烈而凄美的故事,那是永远也磨灭不掉的。
老北京人喜欢称北京城为“四九城”,过去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北京城、四四方,
皇帝宫殿在中央,
内九外七皇城四,
圈圈都有大城墙。
那么什么是“内九外七皇城四”呢?但凡老北京人,就没有不知道的,那就是北京城自明代后形成的建设格局。“内九外七皇城四”是指北京内城有九座城门,外城有七座城门,皇城有四座城门。而且每座城门都有其不同的功能。像崇文门逢大雨时,开城门向南护城河泄水;正阳门是国门,皇帝祭天时走的门;阜成门称煤门,以前是走从门头沟拉的煤车;西直门称水门,北京水源多位于玉泉山附近,因此,明清时期,皇城中所需的御用水从玉泉山途径西直门运进北京;德胜门称兵门,出兵打仗走的门;安定门城进兵门,部队得胜归来走的门;东直门称瓦砖门,京城所用城砖以及皇宫用砖,经通慧河、护城河从此门进去;朝阳门称粮食门,门内有许多大型粮仓;宣武门称刑门,砍死刑犯的地方等等,而那些城门与城门之间,相连着厚重的大城墙。
踏在京城的土地上,回味着这些古老的城门,坚定地把守着这座六朝古都(后燕、辽、金、元、明、清),想象着刀枪剑戟,兵马相戎的年代,令人热血沸腾。然而,现在那些古老的城墙已然失去了踪迹,后来北京市政府号召全市市民捐献城墙砖修复城墙,搞得很热闹,无私捐老砖,爱心筑长城,一时传为佳话。块块捐献的城墙砖,彰显了老北京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经过努力,在2003年的春天,明城墙遗址公园落成。为恢复古都风貌,近年来北京市修复、复建了部分古代建筑,除了明城墙遗址公园,其中还包括皇城根遗址公园和元大都遗址公园等。
很多次行车路过明城墙遗址公园这段古老的断墙时,都要回头多看它几眼。这段古城墙破旧,残垣断壁,经受了历史沧桑,只能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想象的城墙样子了。然而这也是古老的足迹,这些痕迹可以让后辈们永远记住北京城悠久的历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