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闻界同样不能变成市场的奴隶

(2015-06-01 01:18:30)
标签:

时评

新闻界同样不能变成市场的奴隶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这是中国高层最近就文艺界的发展方向提出来的一个要求。同样,新闻界也不应该成为市场的奴隶

 

梅雨·南风 /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这是中国高层最近就文艺界的发展方向提出来的一个要求。这个观点,对有一定阅历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对年青一代来说,则可能听得不多。不过,大家都知道,这句话的提出是有很强针对性的。那就是,当今中国的文艺工作不能一天到晚盯着市场,有市场就做,没市场就不做;市场效益好的就多做,市场效益不好的就少做;有时为了市场利益,不该做的也去做……总之,一切围绕市场指挥棒,文化人成为了这根指挥棒下的奴隶。

其实,在今天的中国,不该做市场奴隶的文化行业何止是文艺,新闻界同样也不应该成为市场的奴隶。这句话讲起来好像是废话,翻开各种各样的新闻教科书,哪一本说过新闻工作应该而且可以做市场的奴隶?可是,看看中国新闻界的现状,说所有新闻单位通通成为了市场的奴隶,未免有点夸大;说新闻单位中还有不受市场负面影响的,也不太符合事实。用一句持平的话来说,就是眼下的中国新闻界,已经很少不受市场负面影响的了。

所谓受“市场负面影响”表现在哪里?最常见的现象,是各个新闻单位发表新闻往往与发布广告联系在一起,广告投放多的企业,可以影响媒体不登或者少登不利于自己的新闻,尽管这条新闻可能是真实的。其他常见的现象还有,记者采访或出席新闻发布会往往不是为了新闻,也是为了会上发放的交通费,一天跑好几场,是常见的事。最为恶劣的则是,新闻单位故意让记者采写一些不利于某个企业的负面新闻,写作的目的不是拿去发表,而是为了给相关企业施加压力,给钱就不发,不给钱就发,给少了照样发。于是,中国新闻界就出现了世界上少有的现象,专门为不发表而采访而写稿。结果,一些没有版面,没有播放渠道的新闻单位,反倒比有版面有渠道的新闻单位更加来钱。

这种现象,不能说从来没有,但近10 年越演越烈,甚至正变为常态,确是公认的事实。这就使得一部分新进入新闻界的年青人把它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照此下去,中国的新闻工作者通通或者相当一部分人变成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文痞”,一点也不奇怪。因此,现在提出“新闻界同样不能变成市场的奴隶”的观点,一点也不是“杞人忧天”。

当然,新闻界不当市场的奴隶,不是说新闻界就不用走市场了。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部分,新闻单位也好,文化单位也好,都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向市场要资源、要效益、要回报,要发展,这是必须的,也是应该的。事实上,二三十年来,中国也有一些新闻单位走市场走得很健康很有操守。例如,广州日报近20 年来年年高居中国报业广告收入第一,即使在新媒体冲击严重的今天,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利润水平,而在报道内容方面,既没有在政治上有大的出格,也没有发生明目张胆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以新闻敲诈勒索企业的行为,这就是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他们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从走向市场一开初,就立定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信念,并且一直用这样的信条教育培养一代代新加盟的记者、编辑以及所有从业人员。因而才能在20 多年的报业改革与新闻实践中始终坚持不做有损于新闻工作者的事情,而又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博弈中取得始终的优势。

广州日报的事例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新闻界不做市场的奴隶是可以的,因为不做市场的奴隶不等于不走市场,而是在走市场的时候敢于而且善于做市场的主人,不跟着市场的指挥棒走,相反地,还要让市场跟着自己的路径走。在中国,这样做不仅在理论上政治上是合理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可以做得到的。Y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