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体内蠢蠢欲动的癌细胞多多睡觉

(2014-10-30 21:35:53)
标签:

健康

让体内蠢蠢欲动的癌细胞多多睡觉

如何让癌细胞在身体内不转移,不造成身体病痛?与其痛苦治疗,不如让癌细胞进入长时期休眠状态,又或者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达到自愈的效果

 

杞榈 / 文

 

      癌症最令人害怕的就是 metastasis(转移)。

      原生癌并不会让病人死亡,而一旦癌细胞转移,在其它组织器官内兴风作浪就让病人逐渐(或快速)地走向死亡。但,为什么有些癌细胞已转移的病人却未继续恶化?

      日本曾解剖研究几十位无病痛往生的 90-103 岁老人,发现他们每一位体内都有不少癌细胞。但为什么他们的癌细胞没有造成身体的病痛?

 

让癌细胞睡觉

      医学界发现,癌细胞休眠期越长,病人能存活的时间就越长,甚至不发生令人害怕的转移。现在,医学界正积极地在研究拖延癌细胞休眠期的方法,包括利用药物和饮食。

      那些能预防细胞癌化的几种天然物,可藉由控制癌细胞内讯息传导 ( signal transduction ) 的路径进入休眠期。倘若大家多吃含有有效成份的食物,将有助身体内蠢蠢欲动的癌细胞多多睡觉,如:

1. 咖哩(抗癌成份是姜黄素)

2. 辣椒(抗癌成份是辣椒素)

3. 姜(抗癌成份是姜油)

4. 绿茶(抗癌成份是儿茶素)

5. 大豆(抗癌成份是异黄酮)

6. 蕃茄(抗癌成份是茄红素)

7. 葡萄(抗癌成份是白黎芦醇)

8. 大蒜(抗癌成份是硫化物)

9. 高丽菜(抗癌成份是indole)

10. 花椰菜(抗癌成份是硫化物)

 

癌细胞怕热

      日本石原结实医师写的一本书中,常提及癌细胞怕热的观念。石原医师认为,现在医学已非常进步,医师也愈来愈多,癌症却依然有增无减,其中一个很大因素,就是现代人普遍体温低下,人体温降至35度时,正是癌细胞最活跃繁殖的时候,反之当体温达39.6度以上时,癌细胞就会全部死掉。

      19世纪时, 德国有位布许(Busch)医师,发现多例自然治愈的癌症,也就是罹癌病人,分别得肺炎和丹毒(一种皮肤感染症)等疾病, 连续发高烧1-2星期,没想到意外治好癌症。此外,1900年美国纽约市立医院的科莱医师,同样发现有癌症病人因肺炎和丹毒引起持续高烧后,治愈癌症的实例。换句话说,西方医学也已明白癌细胞很怕高温。癌症是一种从头到脚都有可能发病的疾病,但心脏、脾脏、小肠(十二指肠)是发生癌症机率较小的器官。那是因为心脏虽只有体重的1/200,却负责提供1/9 的体温;脾脏则是红血球集中的地方(注:脾脏的功能系破坏老旧的红血球,将红血球的血红素与铁分离,被分离的铁可再度被吸收到血液中),同样属于高温器官;而小肠要负责消化,必须经常活动,自然会比较温热,从这些事实可知,癌症并不容易发生在温度高的器官上。

      人体容易罹癌的器官如食道、肺、胃、大肠、直肠、卵巢、子宫……等都是中间呈空洞的器官,有空洞的器官,细胞会比较少,体温也比较容易下降,所以比较容易罹癌;至于乳房因突出身体外,也是温度比较低的器官。现代人体温低下的原因:人体平静时的体温约有1/4 来自肌肉,但现代人不像从前的人常走路,也没有以前人勤快,这种运动不足的的结果,就是体温降低的一大原因。加上现代人常见压力问题,压力一大,肾上腺就会分泌肾上腺素,使血管收缩,造成血液循环不良,长期持续下去,自然会让体温降低。夏天多数人会躲在冷气房里,及平常摄取过多造成体质寒凉的食物,都是造成体温低下的原因。

 

提高体温的方法

      不只癌,同时要预防罹患生活习惯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等)一定要设法提高体温,其常用方法如下:

    运动。肌肉约占全身体重的45%,人体最大器官,只要运动,肌肉所产出的热量就愈大,甚至达体温的一半。

    泡澡。日常生活中最简单又有效的温热身体方法,就是泡澡。采取全身泡在浴缸的入浴法,使水温帮助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内脏和肌肉得以补充到氧气和养分,进而促使肾脏和肺排出废物。

    食用温热食物。石原医师鼓励大家,平常应食用可温热身体的食物如奶酪、荞麦面、黑面包、糙米……。

     让身体温热的快速方法,就是喝生姜红茶。生姜最大的功效是温热身体,寒冷地区的欧洲人习惯喝红茶,藉以温热身体,如将红茶加入生姜,能发挥更大效果,使身体热起来。中药古籍记载着生姜能去百邪,16世纪英国爆发黑死病大流行,至少1/3伦敦市民因而丧命,却意外发现平时常吃生姜的人,都幸存下来,当时英王亨利八世,因此大力提倡吃生姜,英国坊间到处可见的姜饼,就是受影响留下来的痕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