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莫把转行当转型

标签:
时评文化 |
一是数字媒体之间竞争激烈,在“技术为王”趋势的主导下,很少有一种数字媒体可以长久领先。即使风光一时,很快就有新崛起的更为先进的数字媒体取而代之,最终还是成为明日黄花。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与2012 年底相比,2013年底新浪微博用户下降 2783 万人,其地盘被急剧上升的微信代替,就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
二是传统媒体中一些有实力有背景的主流媒体集团,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跨越新闻发布功能,转营房地产、酒店、网游等其他业务,成果不俗,效益显著,也似乎让人看到了传统媒体企业的乐观前景。山东大众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资产运营的成绩单,是其中两个案例。
然而,上面两点能否说明中国的传统媒体有望顺利转型呢?答案是不确定的。因为就前者而言,数字媒体之间的竞争,无论如何激烈,都是它们之间的事情,最多只能表示不同数字媒体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远未解决,丝毫不表示数字媒体不再侵占传统媒体原有空间。至于后面一点,通过经营其他业务取得成果,即使成绩再大,也不能说是转营成功,最多只能说是转行取得了成功。一个典型的传统媒体怎样才算是转型成功?转型成功的标志又是什么?对此,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刊认为,传统媒体转型成功的最重要标志应是,无论以什么方式和途径实现转型,它们原有的新闻传播功能必须能保持下来,并且在舆论界依然保持一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而不是被边缘化,被“可有可无”。只有这样,才算是转型成功。如果一个传统媒体获得的经济效益是通过非媒体业务获取的,而它在获得这些成果的同时,新闻传播业务并无多少发展,对社会舆论毫无影响,甚至还在不断萎缩,日益走向边沿化,甚至逐渐消失,那么,即使它的经济效益再好,也与转型无关。
除此之外,有几条界线也是要划清楚的,一是原有的传统媒体简单地被数字媒体代替,具体地说,就是报纸杂志不搞了转搞网站之类,不叫“转型”成功,那只能说是被数字媒体消灭了;二是单纯依靠政府或企业等外部因素拨款“输血”,继续维持运行,不是自己养活自己,那也不能算是转型成功,充其量只能算是原有传统媒体没有消失,不可以视为转型;三是主体业务基本上转向其他非媒体业务,只是象征性地或点缀性地保留一点新闻传播业务,也不能算是转型成功,因为这一点勉强保留的新闻传播功能,根本无助于保持原有传统媒体在舆论界的地位,而没有这种地位,是不能称之为转型成功的。
本文强调要厘清传统媒体转型成功的标准,不为别的,只是希望在传统媒体谋求转型图新的时代,早一点把握住今后转型的正确方向,不走费力不讨好的路,也不走可能背离目标的路,更不把本来不是目标的东西当做目标,误把未曾成功当作成功。至于如何才能走向目标,实现真正的转型成功,则是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需要留待以后继续探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