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醉如泥”的“泥”竟是一种虫
(2012-08-02 11:24:19)
标签:
文史剪影杂谈 |
遍览古代诗文,“醉如泥”一词颇多出现:元稹诗有“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之句,李白诗有“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之词,杜甫诗中亦有“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之句。可见,“醉如泥”一词在我国古代是妇孺皆知的。
既是民间寻常用词,那么“醉如泥”中的“泥”到底指的是什么东西呢?宋、明、清三代真有人为此做了专门的“考证”。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事实》一书中,对“醉如泥”中的“泥”作如下考辨:“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明确指出,“泥”不是泥土,而是一种特殊的虫子,其特点是“无骨”,应属软体动物或腔肠动物之类;水生,离开水便呈泥状,如醉酒一般。明人张岱在《夜航船·四灵部·虫豸》中解释得更为清楚:“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如一堆泥。故诗人讥周泽曰‘一日不斋醉如泥’。”就连清代的百科全书——《康熙字典》也做过这方面的记载。从这些典籍中得知,正是由于“泥”“失水则醉,如一堆泥”,跟有些人醉后的姿态很像,于是,人们就习惯用“醉如泥”一词来形容一个人醉后的形态。其前加一个“烂”字,进一步突出了醉酒的程度之深。
前一篇:谢天谢地,崔永元来啦
后一篇:孔子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