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只有人民才是真龙
(2012-01-18 12:16:18)
标签:
议事亭杂谈 |
元三
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龙,一直被说成是一种灵异之动物。特别是黄颜色的龙,被称为四龙之长,四方的正色,神灵之精。《瑞应图》曰:“黄龙者,四龙之长,四方之正色,神灵之精也。能巨细,能幽明,能长能短,乍存乍亡。”又曰:“不众行,不群处,必待风雨而游乎青气之中,游乎天外之野。出入应命,以时上下,有圣则见,无圣则处。”
龙一直被看作是一种祥瑞之动物。龙曾为黄帝、舜帝服务,传达天命。《龙鱼河图》曰:“天授元始,建帝号,黄龙负图,从河中出,付黄帝,帝令侍臣写以示天下。”又曰:“黄龙从洛水出,诣虞舜,鳞甲成字,令左右写文竟,龙去。”龙曾为其他帝王服务。《东观汉记》曰:“黄龙见于河,冯异劝上即位。上曰:‘我昨夜梦骑赤龙上天,觉寤,心中动悸。’异等贺曰:‘此天命发于神明。’”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把为帝王服务的龙变成帝王们就是龙。源起何时?传说源自三皇。龙的形象相当泛化,但标准的龙形体现在帝王身上:伏羲女娲人首蛇身。“蛇身”即蛇形纹身,是古越族习俗。后世帝王不再纹身,但黄袍上的龙还是细长蟠曲的蛇形之身。《说文》:南蛮、东南越,蛇种。《路史》:三皇蛇身。刘邦本为一个亭长,斩蛇起义,冒充祖宗是龙。《诗含神雾》曰:“含始吞赤珠,刻曰‘玉英生汉皇’,后赤龙感女媪,刘季兴也。”
魏朝刘劭《龙瑞赋》曰:“太和七年春,龙见摩陂。行自许昌,亲往临观。形状瑰丽,光色烛耀。侍卫左右,咸与睹焉。”
龙的出现,一是作为真龙天子出现的舆论,除上举者外,再如,孔颖达疏引《尚书中候·握河纪》:“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二是作为现任天子即帝王德行的颂扬。魏陈王曹植表曰:“臣闻凤凰复见邺南,黄龙双出于清泉,圣德至理,以致嘉瑞。”
龙在封建社会,是帝王皇权神授权一种道具。被神化的“龙”成为最高权位的象征,为皇家所专用。皇帝本人称真龙天子。皇帝的子孙或皇族后代被称为龙种。皇帝掌权办公处称龙廷。皇帝的相貌叫龙颜。龙颜大喜,或龙颜大怒,将会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
然而,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同时也是一个另外意义上的重要符号。它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国家政权存在、延续、更迭的象征。如今,成为民族的象征,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标志。并且主要是是德治的象征。龙,总是与好皇帝同行的,一切 暴君、昏君、庸君与龙是无缘的。
龙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一个化身。龙传达天意,“天”是什么,是天帝。天帝者,人民也。从来没有救世主,也没有恩赐民众的皇帝佬。任何皇权,实际上都是人民授予的。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马精神,或生气勃勃,或慈祥可爱,或威武正义,但都造福人民,这不正是人民心目中龙的形象么。
其实,任何历史与社会的主人翁都是人民,人民就是龙。
但愿当今的一切执政者,要铭记“权为民所授”之真谛,千万不要以龙自居,或者做个好龙的叶公。二者都是要惹来“真龙”的龙颜大怒的。
龙兴民福国盛,三者缺一不可,乃是社会运行的不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