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尖子生培养金点子

(2020-10-20 07:49:05)
分类: 工作轨迹

尖子生培养金点子

级部例会,大家共同研讨的,我和崔主任整理了一下。很多是重复的,红色字体的基本上不重复,点子再多,不去尝试,不去实施也没用。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家相互学习一下,不断进步,打赢期中,赢得尊严。实验级部,加油!二中,加油!

孙文静:

1、课上关注学习状态;

2、让尖子生自报弱势专题 ,通过定点清除;

3、作业优先批改、重点批改;

4、基础知识过关达标

吴家富:

1、备课时针对尖子生设计思维含量高的问题;

2、作业、试卷面批,给予指导;

3、单独布置学习任务;

4、练习、模拟高标准严要求,追求完美;

5、倾听尖子生意见和建议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

刘文慧:

1、上课多关注,设置合理问题提问;

2、辅导中单独解决相关弱项问题;

3、收集优生错题,掌握学情;

4、关注优生心理状态;

5、周末最后一节回顾一周问题;

6、无问题时,少打扰

张晖燕:

1、多谈心;

2、单独辅导;

3、指导尖子生做题做细、做深、不图快;

4、做好总结(知识、方法、经验);

5、学习静下心来、耐下性子

公维娇:

1、周考面批找出问题、对症下药、强化训练;

2、单独设置问题、多提问、多关注;

3、谈话鼓励;

4、激发学习动力;

5、归类总结题型,讲解答题方法;

6、易错题天天训练、天天检查;

7、强化得分意识

张玲:

1、培优课单独设题,面对面讲授指导;

2、作业面批、补偿练习;

3、课空到办公室检查词汇;

4、建立各种题材作文模板、模板句型;

5、建立竞争对手

庞立芬:

1、单独辅导,先处理问题,再补偿;

2、备课设计有思维含量的针对性问题;

3、详细批阅错题本;

4、重视思想上引领,学法上指导;

5、关注学情和心理变化

李红:

1. 个别谈话、面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

2. 集中时间对尖优生进行答疑。

3. 每次测试,抽取部分尖优生面批

4. 不用过分干扰其学习计划。

5. 培优过程适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信心。

卢加力:

1. 调位时放中间。

2. 每次月考及大型考试,同其分析考试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同时提出改进措施。

3. 平时注意观察他们上课学习状态。

4. 作业、试卷面批。

田学生:

1. 检查笔记、作业情况。

2. 课堂针对性设问,回答问题。

3. 针对性补偿练习。

4. 面批作业试卷。

5. 利用培优时间,组织高考题或模拟题定时、定题的训练或讨论。

王树东:

1. 要有针对性的选高考题。

2. 多给时间思考整理。

3. 上课多给学生思考时间,多让学生讲题。

4. 找学生的闪光点,鼓励表扬为主。

袁德成:

1. 备课尖子生问题设计。

2. 课堂关注过程。

3. 作业面批,了解错误正原因。

4. 错题、失分点积累、统计,建立个性档案。

5. 训练心理应试素质,塑造强大内心。

6. 树立家国情怀,目光要长远。

7. 错题重做,滚动考试。

刘秀秀:

1. 课堂上关注,针对性的提问。

2. 平时作业全批全改,有问题面谈。

3. 解决疑难问题。

4. 对答题纸进行二次批阅,卷面分析。

5. 每周针对错题和薄弱点进行补偿练习。

6. 抓好尖子生错题整理,强化知识体系。

王丽:

1. 平时谈心,交流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2. 答题纸重批、面批。

3. 学生自己总结试卷出现的问题,与老师的问题相互对比,尤其是共性的问题,周内解决。

4. 要求学生不会问题及时问、及时解决。

5. 错题整理单独上交。

6. 培优课点对点总结并解决一周问题。

7. 设置每堂课都有针对临界生和尖优生的提问,督促学习。

崔永春:

1. 备课中针对尖优生进行问题设计。

2. 作业面批、每考必批,有批改有落实。

3. 关注思想动态,联系家长一起关心,形成家校合力。

4. 指导尖优生进行联考反思。

    最后,尖子生的培养重在平时,重在细节,重在积累。如果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一般来讲不太可能,但是"多拿一分、多对一题"却容易做到。千万不要小看卷面上的1分,高分与低分,有时就是一分之差。

      很多学生意识不到"1"的重要性,定的目标太高,结果实现不了,还打击了自信心。其实只要每科努力提高1分,总成绩就会是一个大的进步。

      如何才能多拿一分、多对一题呢?

      第一,要养成清算应得而未得的分数的习惯;

      第二,要清除屡犯重复错误的毛病;

      第三,克服答题不规范的弊端;

      第四,改正审题不清、题意理解不准确的错误;

      第五,留意粗心大意出错的地方;

      第六,加强识记,保证记忆题的得分;

      第七,训练答题的速度,学会正确用时;

      第八,提高书写质量;

 第九,注意答题步骤的清晰性和周密性;

      第十,严格遵守题目的要求。

      做到以上几点,多拿一分、多对一题就不是难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