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地风景: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资源特征、问题、开发模式与对策(三)

(2010-12-20 10:35:20)
标签:

大地风景

旅游规划

旅游开发

自然保护区

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

风景保护

旅游

分类: 自然保护区规划
http://s15/middle/68c2cb27t97ce62a8dc6e&690
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现状与开发模式

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提出

在国外自然保护区的旅游研究中,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 发展时间不长,最早的提出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这一概念, 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H Ceballos Lascurain1983年首先提出。他强调了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 原始生态对旅游的需求。在1992D.H. Green等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对环境影响的正负两方面进行了研究。1993,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 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 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受到国际旅游组织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迅速发展壮大,并掀起了一股全球性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热潮。

从生态旅游开发的国外经验来看,当前世界上两个成功发展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国家是哥斯达黎加和肯尼亚。哥斯达黎加把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且综合考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和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而肯尼亚生态旅游发展的经验是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强调社区参与并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国际学术界认为亚洲的生态旅游发展相对滞后,但在泰国也有些值得学习的经验。泰国对社区生态旅游和民族生态旅游的开发经验值得借鉴。

我国自1982年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来, 关于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研究就逐渐起步了。许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纷纷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做了研究。从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理论来看,结合国内外的开发实践和理论,研究发现小众型和本土化开发模式比较适合我国当前的生态旅游发展。另外还有对山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如以广东省梅州市阴那山生态旅游发展为例探讨山区发展生态旅游的道路。也有学者提出深层生态旅游开发,并给出了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四体两翼”和两翼对接模式。

2. 浅层生态旅游与深层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根据开发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划分为浅层生态旅游和深层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所谓浅层生态旅游是在自然区域进行的以不破坏资源环境为行为底线的旅游。旅游形式以观光休闲为主。人地关系也只在较低的层次上达到和谐,仅体现了生态旅游的自然属性。深层生态旅游是提高层次的科普、文化、体验旅游,是对自然知识、历史文化、生态体验的深度获取,以此形成“师法自然, 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并使人地关系的和谐上升为整个生态旅游系统的和谐“共赢”。它一方面强调开发活动中对景区生态文化的挖掘、展示以及旅游活动中对生态文化与体验的获取,另一方面强调旅游活动对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社区发展的关爱, 目标指向整个生态旅游系统的高效和谐及可持续发展(见表)。

表 浅层生态旅游与深层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比较分析

比较内容

浅层生态旅游

深层生态旅游

景区开发理念

旅游资源和景点的开发以自然美景为主,规划较规范而整齐划一

将特定类型的生态文化纳入开发之中, 生态文化展示丰富

景区开发原则

利益主体各自为政, 追求各自利益的发展和最大化

坚持系统的协调性, 保证高效和谐及可持续发展

旅游目的

和文化观念

旅游形式

以观光休闲为主

高层次科普旅游、文化旅游、体验旅游

旅游目的

多具有娱乐、游玩和享受性质, 以观赏自然

景观为主

以观赏认识自然奥秘和历史人文为目标, 获得真

切的文化知识和生态体验

生态文化意识

模糊、淡化

明确、强烈

生态体验

游客的参与性弱

态体验较低旅游者积极参与、生态体验真切

旅游价值评测体系

 

仍以景点园区接待的客流量和旅游收入来评价其价值, 注重旅游经济效益

 

价值的测评内容丰富, 包括经济效益、景观效益、

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文化效益等多方面的内涵

来源: 周学渊 等,2009.

3. 小众型、小规模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根据市场群体的受众及细分市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重要模式是小众型、小规模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因为许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并不适合大规模开发,“小众型、小规模的开发模式”是确保自然保护区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确保生态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小众旅游”是指针对细分了的旅游目标市场中某一类或某几类旅游者的需求、特点、心理、习惯开发设计的旅游活动。“小众旅游”中的“小众”一词源于现代传播学和营销学,是指对某一类旅游产品具有独特和持久兴趣的旅游者。他们在人数上不占优势,但在生活方式、旅游兴趣、受教育程度、经济能力方面完全符合该类旅游产品的特点,是该类产品的重度使用者。研究表明,作为生态旅游受众的生态旅游者具有收入高、花费大的特点,他们比传统旅游者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因此,通过吸引具有高附加值的国内、国际生态旅游者,可在确保旅游收入,提升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有效保护环境与脆弱的生态系统。同时,小规模的开发既适应保护区资金不足和游客承载量较小的条件,又能把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也便于及时根据游客需求调整旅游经营,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一种适宜方式。

4. 根据类型划分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由于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类型的多样化, 根据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受敏感性因素的影响, 着重研究了森林, 湿地, 草原, 海洋4种开发模式。

1)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森林生态旅游是指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在林区内依托森林资源自愿地进行的以享受、娱乐、保健为目的的行为和现象。因此, 不管人们开展的活动是直接使用森林, 还是间接地把森林作为一种环境或陪衬, 这些活动都属于森林生态旅游的范畴。它具有放松、猎奇、求知、求新、健身、陶冶情操和激发艺术灵感等多种功能, 具有较强的自然性、真实性、观赏性、科普性和参与性, 其最终产品是旅游者的"感受""身心满足""精神愉悦"

森林是我们进行旅游的一个重要场所, 由森林生态系统的旅游资源特点可以看出, 在森林中可以开展的生态旅游项目多种多样, 如登山、探险、度假、徒步、观光等。那么,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森林观光。观光是最基本的旅游活动, 而一般的森林旅游是由观光旅游开始的, 具有十分广泛的市场, 而森林生态系统优美的自然环境提供了良好的观光旅游条件, 加之观光旅游以投入少, 见效快, 因而是较好旅游项目。主要有动植物观赏、观日出日落、特殊的天象等。

2)森林游憩。在基本层次之上设立部分参与性的游乐项目, 增加参与性, 也符合旅游发展趋势, 主要有森林秋千、梅花桩、攀崖、陀螺场、拓展训练场、游乐场、森林童话屋、森林八卦迷宫、森林露天音乐舞厅、森林泉水茶吧、森林健身房、森林网吧、森林伐木模拟场、脚踏汲水车等设施。

3)森林保健(休闲度假)。在优美的环境中度假疗养, 进行森林浴开展保健活动, 利用洁净清新和富含空气负离子的空气, 改善身体状态, 解除疲劳, 促进身心健康。

4)徒步穿越(探险)。对于一些喜好探险和户外活动的游客, 达到反瞨归真的目的, 适当开展。

5)环境教育。森林生态旅游除了给人们提供一个观光、度假的旅游功能之外, 其实也是一个环保教育的"大课堂"。旅游者通过观赏森林生态系统奇特的物种形态、群落结构, 呼吸清新空气、饮用洁净的泉水, 从而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程与循环, 认识森林保护物种, 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和改良区域环境等多种功能。可以在森林中设置相对应的环境教育旅游项目, 如特殊生态系统、古树名木、珍稀动物的介绍及其意义和价值。

2) 草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草原生态系统一般分布在干旱地区, 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 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 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 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 降雨量很不均匀, 因此, 种群密度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区非生物环境构成的, 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基本机能单位。草原生态系统在其结构、功能过程等方面与森林生态系统有较大的差距。

草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草原观光。草地旅游资源的核心是草地植被, 各类草地植被与其环境, 如山地丘陵、滩川平地、水体道路、设施建筑等组成宁静迷人的旅游景观综合体, 是吸引游客的资源基础。可以开展动植物观赏, 如草原花卉观赏、草原动物观赏等。

2)民族风情体验。优美朴实的少数民族风情和风味是草原吸引游客的又一原因。我国主要草原区是蒙、满、哈萨克、藏、裕固等少数民族聚居区, 其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骑马射箭、手抓羊肉、篝火晚会等独具特色的活动深为游客所喜爱。同时草原上还产出特有的野生药材、野生食用植物及特有风味农作物等, 可向游客提供。

3)草原休闲度假。夏季凉爽宜人的气候是吸引游客来草原消夏避暑的主要原因。我国主要草原区均分布于高原和中、高山地, 其最热月平均气温多不到20! , 与邻近的大中城市有10! 以上的温差, 是调理身心和盛夏避暑的良好条件。"夏季到草原来滑草", 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追求。

4)草原探险。草原一般开阔平坦风景优美, 可以在此开展探险, 难度小, 只需要简单的设备即可, 考虑生态旅游特性, 限制机动车行驶, 所以主要考虑开展徒步探险和科学考察等。

3)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湿地是指地表过湿或常年积水, 生长着湿地植物的地区。由于这些地区的水分和阳光充足, 土壤肥沃, 相对人为干扰较轻, 因此, 植物生长茂盛吸引许多动物栖息, 形成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作为一类生态系统, 湿地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种过渡型, 因而兼具两种生态系统的特点, 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特殊类型, 与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环境质量密切。

湿地景观比较特殊, 许多湿地水、洲纵横交错, 是人们回归自然、开展旅游的理想场所。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动物(鸟类)观赏。观赏动物是湿地一项常见的旅游活动, 尤其是观赏鸟类,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已经十分普及。但是进行观鸟活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机, 管理机构要编制观鸟手册, 告知游客注意事项, 划定专门区域, 避免对鸟类的影响。

2)水上项目。由于湿地生态系统水面开阔, 有大量的水生动物, 因此可以开展一些水上项目, 主要包括垂钓、捕鱼、养殖观光等一些水上项目, 增加旅游活动的种类, 使旅游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4)海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海洋旅游开发首先应突出与内陆文化有较大差异的海洋文化特色, 注意深层次挖掘具有鲜明海洋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适应旅游市场不断发展的要求。尽量突出海洋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保持海洋旅游资源的原始风貌和原汁原味的地域文化,应选择最有优势和无可替代的海洋旅游资源进行重点开发,在市场上树立自己鲜明而稳固的旅游形象,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突出自己的优越性和产品的独特性。海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海岸项目。在海岸有美丽的海滩、阳光和蔚蓝的海水, 在此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 主要包括游泳、生态观光、沙滩排球、沙滩竞技、海水浴、沙疗、日光浴、观海鸟、拾贝克、捉螃蟹、划船等。

2)水上项目。海水给人以动感, 辽阔, 适合开展多种体育项目, 如冲浪、帆船、滑水等, 也可以开展海上游艇观光、观浪等。

3)水下项目。由于海水深度变化大, 在海水下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 海底地貌各异, 适合开展潜水、潜艇观光、海底探险等旅游活动, 如海底珊瑚礁潜水观光。


 

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BES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 group)是中国最高端的国际化旅游咨询机构。是中国首批民营甲级旅游规划资质单位,是中国旅游规划设计十大影响力品牌之一,是中国人居典范建筑最佳设计方案金奖获奖单位。集团下设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北京大地风景景观规划设计院、北京大地风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同时资助了全球华人旅游学术交流平台“旅研群”、中国最专业的旅游资讯发布平台及旅游学术交流平台“旅研网”,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旅游咨询界的知名品牌。 

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以旅游休闲为导向的旅游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和教育培训为主,构建并推出了从省、市、县到旅游景区,从开发策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营销策划、招商引资、银行融资直至开发操作计划的全方位一站式全程服务,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旅游咨询解决方案。

大地风景愿景: 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最强目的地国家,提供最好的旅游、景观、建筑三位一体的咨询服务

大地风景使命:为大地保留和创造动人风景

● 全球华人旅游学术交流平台旅雁群       ● 旅研网 (www.cotsa.com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天辰东路7号国家会议中心702     邮 编:100105

电 话:010 - 8266 8286 / 8266 8206   传 真:010 - 8266 7697

网 址:www.bescn.com                  箱: bes @bescn.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