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必虎旅游规划研究
(2010-11-11 13:43:29)
标签:
大地风景吴必虎教授旅游规划旅游 |
吴必虎博士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主任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逸夫二楼3354室
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tigerwu@urban.pku.edu.cn
wubihu.bes@gmail.com
网站: http://www.pkutourism.com国际旅游学会 秘书长
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 会长
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北京旅游学会 副会长
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顾问
国土资源部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美国普渡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系杰出访问教授
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酒店·商业与运动学院兼职教授
英国谢菲尔德·哈拉姆大学国际旅游业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业管理学院访问教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紫江教授
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学历
1980年9月—1984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本科,理学学士;
1984年9月—1987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人文地理专业,理学硕士;
1992年9月—1996年4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专业,理学博士;
1997年1月-1998年12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博士后。
主讲课程
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城市与区域旅游规划》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课程《城市游憩与旅游规划》
北京大学资源环境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生课程《旅游经济学》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旅游研究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课程《旅游地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专业本科生课程《人文地理学》
最近研究兴趣
城市与区域旅游规划
旅游研究学科体系
环城市旅游开发与空间结构
历史地段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
目的地品牌与网络营销
环境教育与旅游解说
小传
吴必虎博士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门研究城市与区域旅游规划、目的地管理与营销以及更广泛的旅游与游憩研究领域。他同时也是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在1997年1月到北大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前,吴必虎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求学、任教前后计达17年。前七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得地理学学士和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10年,其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旅游开发方向)博士学位。1997年1月进入北大师从陈传康、王恩涌教授进行博士后研究,1999年1月受到侯仁之院士推荐留校北大任教至今。
从1984年学士学位论文研究起,25年来吴必虎博士在旅游研究、教育和咨询领域有广泛涉猎并有重大建树。他曾经主持担任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涉及国内旅游者流动模式、旅游地域结构与资源持续利用、旅游业持续发展与布局、环城游憩带等研究。由他基于城市居民出游行为研究提出的市场分布规律(吴曲线)、由他首先定义和研究的环城游憩带理论,是他旅游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两个最引人注目的自主创新发现,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吴必虎教授是中国在旅游地理和旅游研究领域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量最多的学者之一,已经正式发表论文近180篇,其中包括在全球仅有的两种纳入SSCI引用期刊的《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和《Tourism Management》,也是目前为止国内仅有的同时在这两种期刊发表论文的作者。他也是多种学术专著的唯一作者或第一作者。其中包括《区域旅游规划原理》(第二版改名为《旅游规划原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2009);《地方旅游开发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00);《中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系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城市旅游规划研究与实施评估》(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休闲度假城市旅游规划》(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口述旅游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中国景观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2004);《历史时期苏北平原地理系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非星级饭店管理》(中信出版社,1997)等。其中他的《旅游规划原理》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名著,英文旅游刊物《Tourism Management》发表书评称其是该领域最好的著作之一,“With its unique features, the book distinguishes itself from other texts on tourism planning. These texts include Clare Gunn's; Edward Inskeep's and C. Michael Hall's books on Tourism Planning and Design”(Morrison and Cai,2002)。
由他主编或副主编的著作包括《旅游发展与公共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地理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海洋出版社,1998);《红色旅游开发管理与营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Tourism and the New Asia: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Policy and Practice》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 《Mega Events and Urban Touris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中国名泉》(文汇出版社,1993)等。他在引进西方学术著作方面也是硕果累累。他独立翻译、主译或审校的学术著作包括:《游憩地理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旅游规划:理论与案例(第4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旅游研究方法》(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旅游与游憩规划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旅游解说总体规划》(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房地产投资决策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旅游服务营销(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国家和区域旅游规划》(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等。
基于其获得的科研成果,他曾获得中国地理学会第二届青年地理科技奖(1993)、《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地理学报优秀青年论文(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1)、Asia-Pacific Forum for Graduate Students Research in Tourism最佳论文奖(2004)、中国地理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讨论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993)、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协会优秀教材学术专著二等奖(1997)、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第三届优秀论文奖(1998)、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中青年奖(1995)、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6)、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1)、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2)、北京大学通用电气奖(2002)、北京大学第一批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2004)等荣誉。
在旅游教育领域,他是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创建人之一,也是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的主要奠基者与建设者。所指导的北大人文地理博士点城市游憩与旅游规划研究方向,吸引了来自大陆、台湾、韩国、意大利等全球研究生学子。他受国家旅游局和许多省市旅游局之邀担任旅游管理干部培训专家,门生遍布海内外。他受全球多家大学邀请,前往讲授旅游研究课程或作专题学术报告,其中包括美国Purdue大学、南卡罗来纳大学、德克萨斯A&M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哈拉姆大学、意大利Nuorese大学、日本立教大学、东洋大学,马来西亚MARA理工大学,以及大中华地区的香港、台湾和澳门的多所大学。2000年和2005年他两度访学美国普渡大学,并被该校授予杰出访问教授头衔。他还受国内多所大学之邀,担任其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包括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紫江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云南师范大学、西南林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等。2000年以来的9年中,他应邀到国内外各大学、国内外学术会议、政府机构培训计划进行的学术演讲超过170余次,平均每月超过1.6次。以平均每场听众60人计,听众超过1万人次。
在旅游规划研究与咨询领域,他堪称中外知名的专家。他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规划咨询专家、世界银行旅游咨询专家、国家旅游局《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准及实施细则》中方专家组组长。他曾经中标担任全国最重要国际旅游城市旅游总体规划的专家组长,包括北京、杭州、西安、成都、咸阳、敦煌、延安、井冈山等,以及长江三峡区域旅游规划(主要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规划研究小组完成的旅游规划多数已经得到当地政府批准实施,并获得学界和业界的高度认可。
吴必虎博士不仅在自身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颇多建树,同时也非常积极参与学术研究的国际交流。2006年他成功承担了由北京大学和国家旅游局联合主办的大型国际会议“新亚洲改变国际旅游”的组织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创建全球第一个基于中国的旅游领域的国际学术组织国际旅游学会(ITSA, International Tourism Studies Association),并被来自全球各洲的代表选举为秘书长。他在全球性旅游行业组织亚太旅游协会(PATA)中也被选为人力资源委员会理事。以他为主任的北大旅研也是国际上知名的旅游研究或教育组织的活跃会员单位,包括旅游与休闲教育协会(ATLAS)、国际旅游教育学会(ISTTE)和亚太旅游学会(APTA)。为了建立广泛的旅游研究学术交流网络平台,他创建了旅游研究网(www.cotsa.com)和全球中文电子邮件交流网络“旅雁群”(http://ctrinet.cotsa.com/),二者为中国旅游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空间,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他在旅游研究领域所作的贡献及所得认可,还表现在其应邀担任全球多种学术期刊的通讯编委,以及多套教材、学术著作丛书的主编。其中国际编委包括:《Tourism Management》(主编于新西兰);《Tourism,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主编于澳大利亚);《China Tourism Research》(主编于香港);《Tourism Development Journal》(主编于印度)。他也担任国内多家旅游和地理刊物的编委,如《人文地理》(西安);《旅游科学》(上海)、《地域研究与开发》(郑州)等。他从1999年起,组织“旅游学术文库”丛书,在国家旅游局所属中国旅游出版社支持下,迄今为止已经顺利组织出版了近10种旅游专著。2002年他担任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旅游译丛”主编,侧重于旅游会展领域学术著作的引进。2006年起,受国家旅游局委托,担任国家“十一五”旅游管理规划教材执行主编,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
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以旅游休闲为导向的旅游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和教育培训为主,构建并推出了从省、市、县到旅游景区,从开发策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营销策划、招商引资、银行融资直至开发操作计划的全方位一站式全程服务,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旅游咨询解决方案。
大地风景愿景:
大地风景使命:为大地保留和创造动人风景
●
全球华人旅游学术交流平台旅雁群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天辰东路7号国家会议中心702
电 话:010 -
8266 8286 / 8266
8206
网 址:www.bes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