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啤酒缘

(2017-02-22 17:07:54)
标签:

啤酒

比利时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杂谈

                                         啤酒缘

                                      

                                        文图/ 王露露

 

    早起打开微信,看到朋友特意发来的消息:

    比利时啤酒收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点小兴奋。看了下日历 —— 二零一六年十一月三十日。

    相对比利时啤酒五百年的历史,这一天来得似乎太晚,但,迟来总比不来好。

 http://s13/mw690/001UWx9Hzy78YX7DW7a7c&690          阳光下,列队整齐的比利时修道院啤酒(王露露摄影)

     游走于普世餐桌的寻常饮料升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不说是人类文化范畴的进步和幸事。当日,比利时啤酒酿造协会总部大楼打出巨幅标语:“你身边的一切都可能是世界遗产,比如我们的啤酒文化。”

     世界啤酒品类缤纷,每个地方都拥有久远的酿制历史和传世配方,德国啤酒,更是以慕尼黑啤酒节而身价不凡,几乎成了世界顶级啤酒的代名词。为什么是“默默无闻”的比利时啤酒入围而非德啤?而我的首次外国啤酒体验就发生在比利时,我喝的是Hoegaarden,译成中文是豪格登,一款畅销全球、从不做广告的修道院白啤。

    上世纪末,初抵新鲁汶大学的一个秋末,中国驻比使馆教育处组织留学生参观豪格登啤酒厂,提供了我与比利时啤酒结缘的契机。教育处老师说,了解了啤酒就相当于认识了大半个比利时。

    车子载着二十几个新生直奔弗拉芒区的豪格登镇(Hoegaarden),村口,交通转盘托起巨型铜樽,彰显啤酒的沿革与悠远。我们在一扇铸铁雕花门前停下,门很高,一根根黑色栅栏,像卫兵,威严护卫着院中一间红砖修道院,森严的构造,精致的门窗,严谨的匠艺,解读着中世纪僧侣济度苍生的岁月。

http://s14/mw690/001UWx9Hzy78YXhSIzz4d&690豪格登镇村口转盘竖立起啤酒铜樽,彰显白啤的沿革与悠远(王露露摄影)

     我打量眼前的红砖建筑,质朴凝重的外表,无法与一般意义的啤酒厂联系起来。正疑惑着,铁门左右两边,迅速站了两溜儿着黑色礼服的金发帅哥,殷勤地将托盘上斟好的一杯杯白啤递到我们手上。

     先是受宠若惊。继而,盛情难却。

     接过一杯,未张口,一袭甘淡、清冽的麦芽香扑面,端起,呷了一口,咽下,顿觉周身舒爽,咽清志明。忍不住一饮而尽。

http://s14/mw690/001UWx9Hzy78YXSmaeN0d&690                                                  我餐桌上的 Hoegaarden (王露露摄影)


http://s6/mw690/001UWx9Hzy78YZEwKrP55&690 当年我常在新鲁汶超市 Aldi 买酒,不过手里的这瓶不是啤酒。此为大学生广场,从旁边台阶下去就是超市 (新鲁汶同学摄影)


     讲解员解释着白啤在瓶子和木桶的二次酿制引发的丰满泡沫和烟雾效果,接着,又示范酒杯的正确使用、倒酒方式,及如何控制泡沫的各番礼仪。我们手持酒杯,在白啤和金啤的不断错位,在不同颜色的啤酒,搭配不同形状酒杯的转换中,醉意陶然进入啤酒的历史、原材和酿制。

      进入车间,瞬间,我们被蒸腾的醇香包围。传送带上,一瓶瓶330毫升和250毫升的棕色小玻璃瓶,像入伍新兵,整齐列队,依次完成着装瓶、封盖、贴标、喷码、封箱的过程。墙面上那只老式酿酒大铜盆,空了,却依旧挥发着酒的馥冽。落地窗下,堆满被大麦、小麦撑得鼓鼓的麻袋,等待被倒入铜盆发酵,为酿制做前期准备。

http://s8/mw690/001UWx9Hzy78YXx0tfxe7&690                                      豪格登酿酒车间工人(王露露摄影)


     讲解员说,豪格登啤酒也有桶装,倒入木桶,是为吸足木头天然原味后再次装瓶出售,价格比瓶装贵。

     啤酒也会像红酒躲进橡木桶中睡上几年?我问是不是各类酒的酿制大同小异,只是一些配方细节不同罢了?

    “可以这么说。比利时最著名的桶装啤酒是朗狮,不是我们的豪格登。”讲解员毫不隐瞒。“朗狮的主料也是大麦,加了蛇麻草和莓类,凸显了果香。” 他说此类酒被称为Kriek,是啤酒的粉红香槟,色艳,酸甜适中,无一般啤酒的苦艾,深得女士追捧。

          http://s2/mw690/001UWx9Hzy78Z37kQJr81&690比利时弗拉芒区的啤酒重镇——豪格登小镇,游走在各国餐桌的白啤在此诞生(王露露摄影)

     露天品酒厅的一面墙上,我看到用英语、法语刻着一段话:

     也许当年修道院隐士有大把时间,也许无事可做太无聊,也许实在厌倦了一成不变的弥撒酒,反正,他们决定开始酿制啤酒,于是一发不可收,独一无二的比利时修道院啤酒 —— 豪格登,就此诞生。

     我在想,哪位先生满腹经纶用如此诙谐凝练的语句概括出豪格登啤酒的完整历史?

讲解员又端出一则趣话:当年,除了默想、读经和酿酒,隐士们从不说话,晨起的唯一招呼是“兄弟,早晚一天我们会死去。”

     一片哄笑......他很认真“此非笑话,是中世纪隐士常规的问候。”

     一款修院啤酒,历经最初销售所得赈济穷人的慈善义举,继而走出高墙深院,成为现代比利时啤酒的重要流派,并以大麦、小麦加香菜和橙皮的配方,成为最畅销的餐桌饮料,并登陆欧美,蜂涌至中国,被越来越多的国人认知。

     这,不能不称为一项颇具文化意义的饮食传奇。

http://s1/mw690/001UWx9Hzy78YY2O7lK70&690         随便一个比利时修道院都很可能是啤酒的醸造地 (王露露摄影)

      一个仅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小国,拥有一千两百多种啤酒,单看此对比数字,也是醉了。比利时无需慕尼黑式啤酒节提升啤酒魅力,低调、谦虚了五百多年,最终被认定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酒香不怕巷子深”送给比利时啤酒,正好。

      在欧洲各地,没有一个餐馆和超市不卖Hoegaarden (豪格登),这个发音有点难度、读起来并不悦耳的字,几乎成了欧洲白啤的标签。有人说,在餐馆就餐,不点上一杯加入几片鲜柠檬的豪格登,就不算真正体验过欧洲餐饮文化。

      热衷逛各类超市,主要还是啤酒货架的吸引,豪格登白啤货架占位最多、品种最充沛,从一提330毫升的6瓶装、12瓶装、24瓶装、到桶装,随心所欲按需选购。酒量小的话,那款圆嘟嘟、矮墩墩250毫升的迷你瓶装,已足够你酒未饮心已醉。

      留学结束,特意在箱子里塞了几瓶带回国。不知哪年起,豪格登啤酒突现家乐福,价格最初是三十多元,相比欧盟市场一欧多的价格显然过高,若干年后逐渐降至十五元,维持至今;随即,又上了京东和国内酒类网站,促销时,一瓶330毫升的豪格登十元便拿下,且送货到门,省去了从商店搬回家的不便。

http://s15/mw690/001UWx9Hzy78YYc697U1e&690 国内酒网这样介绍豪格登白啤(王露露摄影)


http://s13/mw690/001UWx9Hzy792gGKG5u2c&690
法国家庭啤酒作坊

     遇到一款适合的啤酒,好比遇到合适的人,两种遇见都要缘分。豪格登,以纯粹、青涩的芬芳,澄明味觉,清晰思维,让我在流年的小日子和大节日,体验着由麦子及大地带来的双重享受。

     三里屯有间专供比利时啤酒的酒吧,占地并不大的空间,除了摆放几张木桌和高脚凳,全部被展示比国各类啤酒的一张张层板占领,纷杂、可爱、大小不一的啤酒瓶,上百支形状各异的啤酒杯,与其是饮酒场所,更像一间啤酒博物馆,而那瓶Hoegaarden,被老板放在了入口最显著的位置。

     豪格登白啤名气不小,而它的专用酒杯却异常朴素:一只下窄上宽、十三公分高的凹凸玻璃杯,印着一方修院蓝标、一行黑白粗体 “Hoegaarden”。这枚简约而不简单的酒杯,盛满五个世纪出家人的故事,芳菲着普世餐桌,让世界醉意阑珊。

http://s13/mw690/001UWx9Hzy78YYDwope6c&690
                        我一直留着这只当年豪格登酒厂老板送给我们中国留学生的原装酒杯 (王露露摄影)

http://s10/mw690/001UWx9Hzy78Z4KhDChf9&690新鲁汶部分留学生在我们公寓门前雪地留影,身后是我们6人合租的上下两层的红砖房(新鲁汶学生摄影)

     为更多人分享,我四处推介豪格登,或发微信荐友,或买整箱寄与亲朋好友。有人问我是代理商还是促销员?

     都不是。只因喜欢,便想让更多爱酒人士的酒柜,有豪格登点缀于红酒、威士忌之间,让后两款仪式感沉重的酒品,也能放下架子,如啤酒一样,任人开杯畅饮,不受缚于任何礼仪。

     相比红酒,啤酒更符合我们国人豪饮的秉性。一切繁复沉重的餐桌礼仪于我都是故作风雅。在《行走的生命》专写红酒的文中,我着重描述了万桑家的品酒场景:铸铁酒架上那瓶波尔多好年份的陈年佳酿,雕饰葡萄图案的高脚杯,食客西装革履正襟危坐的姿态……客气寒暄,杯盏无声之余,酒香绵延之后,感触最深的只剩下“累”。

   
http://s1/mw690/001UWx9Hzy78Z1zSFUY10&690         万桑家的品酒会 (王露露摄影)

     啤酒则不同,它,能简单,无需特殊食物搭配亦能暗香盈袖,饮趣盎然;它,能端庄,登厅堂、现餐桌,一只只列队等候的矮胖啤酒瓶,撩发食欲,挥霍食客大把时光,沉醉,不问今世何年......

     Hoegaarden,参与了我青年时代太多的足球之夜,愉逸过我和家人围坐磕一盘瓜子、嚼一碟花生的时光。啤酒,沉淀了也曾青春过的容颜,渐而,过滤掉诸多性格的浮躁,从最初嬉笑欢饮,到今天认真品味,并道出其丰厚人文内涵,及由它所致的人生启迪,我想,这,便是啤酒文化的崭新概念。

http://s3/mw690/001UWx9Hzy78Z0TmjxE72&690                       一直由比利时修院修士亲手酿制的啤酒——Chimay,名气很大,我独爱Hoegaarden

      记得,那一年花信时,一大杯生啤端至面前,我愣着,看大口玻璃杯中泡沫翻飞。邀请者发话“喝吧,这是道地的哈尔滨扎啤,保你喜欢。”此间位于哈市中央大街的普通餐馆,开启了我人生首杯啤酒之旅;读研时,新闻培训班的几位老哥,逢周末则邀法语班女生下馆子,吃什么记不得,冒着霜的“燕京”大瓶啤一直没忘。

      哈阜扎啤,连同帝都的招牌“燕京”,在我经年的啤酒体验中,与Hoegaarden,携手馨香……

http://s15/mw690/001UWx9Hzy78Z1cf2Oyae&690
                        愿每位读者的生活有酒有花相伴(王露露摄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