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Miumiu-FR
Miumiu-FR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44
  • 关注人气:8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座城,倾泻而下的记忆......(比利时篇8)

(2012-05-03 10:23:17)
标签:

比利时

布鲁塞尔

记忆

 吝啬的阳光,久违的阳光,猛地洒满布鲁塞尔,心情顿时豁然开朗!http://s14/middle/68c2356dtbf0dbcd0aa3d&690

这时的阳光正好,穿透秋天的树叶,折射着斑驳的石墙,于是,木窗木门全都盘活起来

http://s3/middle/68c2356dtbf0fbcbde022&690

大广场露天咖啡的情调

http://s3/middle/68c2356dtbea8610c0022&690


 

                        那座城,倾泻而下的记忆......

                                       文图/Miumiu

 

布鲁塞尔,是我见到的很少几个素面朝天的欧洲首都。另一个是伯尔尼。两个国家的堂堂首都,不比谁更华丽,而是竟争谁更素淡,这是我见到它们之前没想到的。

                

                         素净的外表下,有温度,也有人性

 

秋天的傍晚,我与布鲁塞尔初次相逢。天飘着雨,密密层层的原始树林,顶天立地,遮盖了本已黯淡的天空。加长的公共汽车从我面前驶过,稀疏的乘客,是一张张苍老的脸; 轮胎从散落的树叶上压过,碾碎了我对这座城市所有美好的梦想。

 

第二天清晨,推窗望寻市景人烟,9点了,城市还没有苏醒, 视线所及范围,是大片正急于腿去的绿色,以及高纬度区域滚动的浮云,让我压抑、窒息。

 

布鲁塞尔就这样毫无生气地闯进我的记忆。几只在潮湿树干上跳跃的松鼠,提醒着,这尚是一座有人气的城市。

 

正式注册上课后,为应付每周不得不交的采访稿,屡次结伴从鲁汶来布鲁塞尔调查访问,与一个个真实的人打交道,用双足点击每一块砖石地面。

 

无数次与弯巷窄街擦肩而过,不经意间,我对它也慢慢试着喜欢。想了解布鲁塞尔,要走,一个街区一个坡路的走;要看,从杂货铺到博物馆都要看;要聊,与各种各样的人聊。你会发现,布鲁塞尔,在它素静冷清的外表下,不但有温度,更有人性。

 

布鲁塞尔,不修饰,不化妆,懒懒散散,却怡然自得。跟其他欧洲国家的首都不同,它从不为炫耀自己的文化,而大兴土木树碑立馆,也不为招揽游客,把自己装扮得花枝招展。

 

它懂得朴素、淡雅,含而不露,才是美的精髓。它把秀美留给了与荷兰接壤的布鲁日,任游客在诗意连连的桥头水间流连。

 

它把财富让给了安特卫普,让高贵的钻石,在世界豪门贵妇的胸前和指间闪烁。布鲁塞尔,广阔仁爱,不争风吃醋,不抛头露面,甘为他人作嫁衣裳。

 

于是,它的美,如羞花闭月,让人震慑。当它蕴涵了这样一种人的气质,整座城市顿时活跃明朗起来,尽管一年中三分之二的时间,它被阴云覆盖。

 

它美得高贵,毫无世俗之气;美得灿烂,如雨过天朗后的阳光,温和而恬静。它的美,丰富而宽容,因为它处处以人为本。

 

它的车站、银行、邮局,永远是秩序有佳的排队等侯;它的自动滚梯,左边永远有足够的空隙,留给急于赶路的人。它的地铁、火车,你不愁怕坐错了站,这是全比利时唯一一座用两种语言报站的城市,让人倍感亲切,如清风浮面。

 

                           除了爱情,一切都在地下进行

 

在欧洲,布鲁塞尔被比做巴黎的后花园,我们的同胞干脆叫它农村。后种说法其实不乏片面。

 

当厌倦蒸腾和喧嚣,来这里寻找一段不紧不慢的日子,这种几近恬淡的感觉,恐怕只有在布鲁塞尔才能保持得更久。

 

表似沉闷的布鲁塞尔,没有巴黎那种文化张扬和自负,它习惯安静,除了爱情,好象任何事情都在地下进行。所有的房屋都带地窖,与地面齐平的窗户,不怕路人窥视到底下的一切。

 

布鲁塞尔不热衷时尚和运动,它愿意将激情和想象保存在地下室里。于是,产生了乔治.西默侬笔下的梅格雷探长,还有我们熟知的埃尔热的丁丁。

 

正是在地下,世界各国的流浪艺人,组成了一支庞大的乐队,将各国的民间文化,集合到这个欧洲中心地带,使沉闷的比利时首都,逐渐显露着它青春的容颜。

 

地下,不仅容纳艺术,还有人情。市中心一条地铁通道里,每周五晚8点,总有上百个无家可归者,喜气扬扬地等待领取免费食物,食物由某教会团体提供。虽身无分文,居无片瓦,大家却欢歌笑语,毫不悲凉。

 

我曾试图深入跟他们探讨喜乐的原因,他们中甚至用汉语跟我讲:“布鲁塞尔,很好”。我很在乎这句简单的表白,因为其间隐藏着一种不易被人揣摩的世界观。这样的人生观,让我思考了很久。

 

布鲁塞尔含蓄、谦和,就连它的城市雕塑也做得和真人一样大小,无须仰视。无论撒尿男童还是撒尿女童,其写实、滑稽和稚趣的造型,令人捧腹。

 

这一对童男幼女,将常人不雅观的动作形态,堂而皇之地升级为一种艺术形式,让纷至沓来的游人,在对中世纪古典建筑群的大呼小叫中,分解他们的审美享受功能,让景观变得轻松、浅显。

 

这种将生活融于艺术,被称为实验艺术的表现形式,在欧洲其他城市并不多见。就说巴黎,它的城市雕塑,其华美和崇高,让人声声惊叹。但过于唯美、高雅的艺术,让人仿佛远离尘世,虽庄严和崇高,但缺少自然的宏伟和力量,就好比面对一位绝代佳人,全然可望而不可及。在这点上,布鲁塞尔做得精彩,或巴黎、或别的城市,都无法望其项背。

 

                               没有围墙,没有栅栏

 

布鲁塞尔并不着意渲染它的来历,就连介绍首都的资料片,也采用大片原始森林作为主镜头。人和自然的谐和,为城市增添了几分活跃。

 

甚至它的市区规划,都带着极强的大自然的灵气和气息。让城市万物做为背景和陪衬,只让自然成为主题,这真是布鲁塞尔的大手笔!大片绿地和原始森林,永远保持着自己生命的原始状态,几百年来,颐指气使地牵着城市的鼻子走。它们甘愿呈裸于市民,不求回报。

 

没有哪个以树、湖水和野鸭为主题的公园是收费的,从百年公园、皇家花园,到Tervuren 的绿色带,从不设围墙或栅栏。在布鲁塞尔,人和自然就这样和睦相处,相濡以沫。这种在城市间打点自然,这样温暖的生态循环圈,正是布鲁塞尔挽留人气的资本。

 

你说布鲁塞尔人寡言沉默?不,决不。不聊便罢,聊上就没完没了,似乎每个人都可能是欧盟的官员,侃侃而谈,妙趣横生。那边过来一个衣冠整洁的老头,问他“长城书店”在哪儿,他说:“我只知道长城在北京,不在布鲁塞尔,抱歉,我的确说不出长城书店的准确位置,你再问问别人。”瞧,连简单的问路对话,也要体现幽默的天性。

 

无论你什么时候问路,问谁,男的或女的,不厌其烦的指点后,最后一句肯定是:“你愿意我陪你去吗?”如果你不忍心让人陪,他会在远处目送或默默随着,一旦你走错,他会得体地跑过来,告诉你正确的路线。这种耐心,蕴涵在朴素的善良中,让人难忘。

 

布鲁塞尔人太习惯直抒胸意,忸怩作态,掩掩藏藏,不是他们的天性。你能想象一个饭店的油漆工,顺着工作梯子,爬上三层房间的窗口,将一块比利时著名品牌的巧克力,递给一个中国小姑娘吗?他笑着,一脸的爽朗和真诚:“干嘛谢我?我喜欢东方人。”

 

                            在“哈里路亚”的欢呼声中醒来

 

这是一座外表冷静、人际稀少的城市。它没有作为一国之都的泱泱风范,还被一些建筑师,悲惨地形容为一个建筑设计错误的典型范例。

 

但是,欧盟和布鲁塞尔的组合,改变了这个地方的历史。现在,比利时王国的首都,被自豪地叫做“欧洲中心”。下了飞机,一踏上自动滚梯通道,“欧洲中心”几个醒目的大字,就捷足先登,霸占你的视觉,占据你的思维空间。其实,这只是一国之都的布鲁塞尔,在灯厢广告里做过的唯一的“炫耀”。

 

布鲁塞尔是弗拉芒建筑遗产的忠实保存者,但它也慷慨让出大片地域,让众多的国际机构在这里驻足生根。列奥伯德二世火车站旁的那一片“欧洲区”,为布鲁塞尔撑起了一个了不起的欧盟机构。

 

欧盟总部门口,那面垂落的蓝旗,团结起27个强大的成员国。自从有了这面“共同旗帜”,那些五颜六色、原本高高飘扬在各自国界前的国旗,都统一撤到布鲁塞尔,甘愿退居在蓝旗的后面,享受宁静。

 

现在的首都,有国际外交中心和新闻中心的美名,但它的头从不高昂,它一如既往,悠远、含蓄,大智若愚。在人头攒动的新闻大厅,在那些焦急等待消息发布的日夜里,而银灰色现代化办公大楼的外面,却永远冷酷得像冰柱,一派出奇的安静。

 

但正是这里,造就了无数知名的新闻记者。那些标有“法新社或路透社布鲁塞尔”电头的稿件,那一篇篇洋洋洒洒、颇为独到宏观的论证,成为世人了解欧盟,关注欧洲的平台。

 

布鲁塞尔,和遍布全城大大小小的喷泉,在我的记忆中流淌,倾泻。闲散安静的氛围,总让我联想到某幅伯鲁盖尔的风俗画。布鲁塞尔就是这样庸懒,不努力,它甘愿平庸,但求真实,因为它懂得:平和、深厚而斯文,才是美的真谛。

 

当所有的首都都在争先恐后,为挤身世界大都市行列而奋斗时,布鲁塞尔,依然故我,我行我素,不追潮流,不争名次,永远高风亮节,宽厚、从容。连在这里的记者,也具有了这样的气质,虽颇有建树,鼎鼎大名,却始终含蓄,低调。

 

布鲁塞尔永远都这样冷静怠倦吗?去捕捉布鲁塞尔的快乐瞬间吧。主日或复活节你一定要来,“它会在希伯莱语的欢呼声中醒来”。

 

三个世纪以来,每一个安息日,城市上空回荡着管风琴的悠鸣,来自天籁的颂赞合唱,从每座教堂的彩窗传出,一声声高亢的“哈里路亚”,欢唱着救世主的光荣,也更生着沉睡的首都。

 

布鲁塞尔,在巴洛克的旋律中,弥漫着虔诚的欢乐:所有人,堂内的,堂外的,满怀喜悦,肃立聆听,沐浴着三位一体的天主,赋予人类的慈爱和光辉。

 

其余的日子,布鲁塞尔,该怎样,就怎样。它生得自然,活得坦荡,这是一种气质,更是一种精神。

 

寄寓孔子“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名言,布鲁塞尔,受之无愧。(完)


市中心弗拉芒建筑群,在阴沉的天空下,依然美丽

http://s7/middle/68c2356dtbea4edf11866&690

 

              布鲁塞尔地铁的墙面,总是少不了丁丁的身影

http://s11/middle/68c2356dtbf0d88159643&690
城市的tramway
http://s14/middle/68c2356dtbebd377c81bd&690

市中心的老佛爷店,和巴黎的一样,全世界顶级奢侈品全在那里汇集
http://s5/middle/68c2356dtbea4eef80294&690
                     布鲁塞尔一家普通的巧克力店
http://s15/middle/68c2356dt7976e4c5925e&690 欧盟的蓝旗。自从结盟后,原来飘扬在各自国界上的国旗,纷纷来到布鲁塞尔,甘愿躲在这面蓝旗后面享受宁静,表象宁静的欧盟27国的旗帜,擎起的是几乎整个欧洲的未来和发展
http://s6/middle/68c2356dtf768471b7566&690
  比利时的小镇,永远都是出奇的静谧,欧洲已经习惯这种安静            
http://s4/middle/68c2356dtbf0f969e8ac3&690
欧洲杯时,撒尿小童的脖子上多了一块金牌
http://s1/middle/68c2356dt7976e4e71cd0&690

 

布鲁塞尔的撒尿女童

用雕塑语言推介一个城市, 不愧是布鲁塞尔的大手笔

http://s4/middle/68c2356dtbf0d5997dab3&690
老佛爷店的圣诞树,以及周围金碧辉煌的大堂,在这里,不会感觉身在商店,更像在某个歌剧院或教堂
http://s12/middle/68c2356dtbea4f23c2a2b&690
偶尔露脸的阳光细碎筛在窄街,形成一半光一半影的效果,很美,小巷顿时更显宁静
http://s11/middle/68c2356dtbea4f3093e5a&690

一个民宅的木门,喜欢它的造型和颜色。欧洲的木门能够历经岁月的磨蚀,三五百年的门历久弥新不算惊奇

http://s8/middle/68c2356dtbea4f48b3927&690
欧洲是适合退休者居住的大陆,看看她们,穿戴时尚地享受着布鲁塞尔瞬间即逝的夏天。

时尚,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专利
http://s13/middle/68c2356dtbea4f712582c&690
布鲁塞尔郊外,风车还在旋转:风车,草地,花牛,比利时弗拉芒画家,就是向它们索取的灵感
http://s13/middle/68c2356dtbea4f81a736c&690
布鲁塞尔的小街,不比布鲁日逊色,石头垒筑的房子和铁艺的路灯,是艺术和历史的完美组合
http://s12/middle/68c2356dtbea4f8dcc89b&690
比利时人,颇像我们中国人,喜欢到处悬挂国旗,但不是强制,是自愿,比利时人大部分都很爱国,但不是带有政治色彩的热爱,是发自心底的那种感情,跟他们聊天,往往会觉得他们很单纯。其实,单纯,来自对生活的满足http://s4/middle/68c2356dtbea4f9df96c3&690
街头行为艺术家,在谋生的同时,也带给人们视觉的享受,他们从不喧哗,不故意制造噪音来吸引游客,每个人都懂得尊重,自重,懂得安分,克制
http://s1/middle/68c2356dtbea4fb93e880&690

聚集在大广场的人群,等待新年倒计时
http://s1/middle/68c2356dtbea4fcaa0da0&690

 典型的布鲁塞尔碎石老街 ,石头铺砌的路面在雨水的浸润下,发着光  

亮灯的地方是巧克力专卖店                        

http://s10/middle/68c2356dtbea521e12ee9&690
                 橱窗里的巧克力
http://s5/middle/68c2356dtbea50bcb9d44&690
用巧克力的颜色制成广告吸引顾客,比利时人蛮有创意
http://s7/middle/68c2356dtbea50d1a14f6&690
教堂唱诗班“哈里路亚”的欢呼声,唤醒沉闷的布鲁塞尔

孩子,是上帝派到人间的天使,童声,是人间最美妙的声音
http://s2/middle/68c2356dtbea51bf69381&690
布鲁塞尔 St Michel 教堂彩窗,向上...很高...:那里是天堂
http://s2/middle/68c2356dtbea510151991&690
雪后布鲁塞尔 St Michel 教堂
http://s15/middle/68c2356dtbea511f229de&690
教堂后面的修女嬷嬷,她们的存在,带给城市圣洁和静谧
http://s12/middle/68c2356dtbea513a8b62b&690

 

比利时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是阴天或下雨,因此,为了形容典型的比利时天气,当地人把形容词 belge(比利时的) 后面加上一个 r ,让其变成动词 belger, 来形容该国的阴雨天,即 il belge。法语词典中,动词 belger 不存在, il belge 更不存在,约定俗成了,就变成形容阴雨天气再贴切不过的一个用法。比利时人的幽默在此种发明创造中可略见一斑。

照片画面很阴很暗,而这才是真实的比利时

http://s14/middle/68c2356dtbf0f465e33ed&690
 

http://s3/middle/68c2356dtbf0ff2fbd5c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