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盟为官不易 (比利时篇5)

(2012-03-23 14:49:16)
标签:

比利时

欧盟

照会

翻译

多元文化

雕塑,提纲挈领,让人们看到欧洲正在挥别昨天,逐渐从陈旧的结构中脱胎换骨

这群顽皮泼辣的孩子,带给银灰色玻璃大楼的,不仅是装饰,还有布鲁塞尔寄寓欧盟的崇高理念

http://s12/middle/68c2356dtf5495a20cc7b&690(比利时篇5)" TITLE="欧盟为官不易 (比利时篇5)" />

 

简陋的金属牌上,法文和荷兰文写着: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商贸、扩展

随着成员国的增加,欧盟工作语言已达20种,包括捷克语、爱沙尼亚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马耳他语、斯洛伐克语、斯洛文尼亚语等小语种,

荷兰语也当然荣幸成为欧盟的工作语言之一,非常地给力!布鲁塞尔今后会少很多因语言而产生的纠结

http://s14/middle/68c2356dtbba8912db91d&690(比利时篇5)" TITLE="欧盟为官不易 (比利时篇5)" />

                 

                                 

这是座落在布鲁塞尔“卢森堡广场”附近、一片银灰色玻璃钢办公楼

 

在主楼大堂门口,一束灯光打在一面蓝旗上,紧随其后,是一排垂落的欧洲二十七国国旗。

 

这些色彩斑斓的国旗,原来各自飘扬在自己的国界线上,反战结盟后,它们纷纷离开各自国土聚集到这里,坚定捍卫着欧盟二十七国的利益。

 

也正是它们,奠定了布鲁塞尔作为欧洲联盟总部的地位,布鲁塞尔也因此成为地处欧洲中心的国际外交和新闻中心。

 

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密密麻麻拥塞在大楼的新闻中心,不厌其烦等待以获得第一手最新的消息或快讯。每个记者都明白,一条从这里采写到的重大新闻,将会实现他们跻身名记的梦想。

 

声名赫赫的欧盟官员成天被记者们追逐、询问,他们口中的话一言九鼎,他们在这里振臂指点江山,为搭建欧洲政治经济框架孜孜不倦地忙碌,他们享受的工资、特权和实物好处令人羡慕。

 

然而,在这个让人仰视的国际机构里,官员们背井离乡的紧张工作状态,以及忧心忡忡的心态却鲜为人知。在与他们接触中发现:在欧盟做官,真的不轻松。

                                                    

                              精英荟萃  

  

欧盟官员大部分毕业于国立行政学院,这是一所欧洲专门培养高级官员的学府。50年代欧共体(欧盟始建时的名字)筹建初期,共同体机构的所在地布鲁塞尔,并不是各国官员们看好的选择, 来此工作的国立行政学院的毕业生凤毛麟角。

 

问起六十年代进来的老资格为什么选择这里,在欧盟财长理事会工作的芬兰官员霍斯深有感触:“我们当时就像‘传教士’一样,带着应征入伍的色彩。”

 

后来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能在欧盟谋到一官半职,是无数欧洲名牌大学毕业生的最高梦想。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欧盟成为全球的一大建制,欧盟的官员更是身价百倍。

 

在欧盟负责民法事务的希腊官员冈底卡斯说,现在许多年轻的欧盟官员之所以走这条路,是因为其国内人才市场萧条,而欧盟机构则为他们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工资高和工作稳定,是吸引年轻毕业生来布鲁塞尔的主要原因。

 

他说:“在希腊,从事白领工作的就业机会微乎其微,仅雅典的律师数量,比整个法国的律师人数还要多。”  

   

比起前辈,欧盟的年轻官员不免缺乏热情,有的还不择手段往上爬。来自西班牙的官员费伊形容说:“每个进入欧盟机构工作的人,都好象变成了一台结构复杂的机器。”

 

在这所混凝土的大楼里,每个人都要努力成为“多面手”。官员们语汇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完成”,无论卷宗、会议,还是正在进行中的谈判,必须按时完成,丝毫不可拖沓。

 

欧盟机构里有写不完的书面文件,例如照会,规章、通报等,这些“欧盟体”的文书,常常被官员们称为玄而又玄的东西,许多人干脆说无法看懂。

 

由于人手紧张,欧盟每年都从比利时的大学,招收各国优秀大学生来机构实习。实习一般在每年的3月和9月,实习期为2至3个月。实习生的年龄严格限制在30岁以下。  

 

选拔的条件相当严格,当你被选中后,你会被明确告知:实习毫不意味将来能留在机构工作,进欧盟的难度可见一斑。即便如此,想到欧盟实习的学生还是趋之若骛。在欧盟的工作经历,也算是一生最辉煌的履历。

 

负责欧洲防务的法国官员贝尔纳对欧盟情有独衷。虽经常疲于奔命,但他认为,欧盟拥有世界上任何政治制度都没有的一整套复杂的规定、程序、机构,以保证对少数的尊重,阻止滥用权利或滥用多数票。

                  

                           多元文化的考验           

 

欧盟官员经常在眼前事物和明天理想之间左右为难,有时他们感觉自己为之工作的欧洲社会很遥远。

 

2009年年初,法国《世界报》进行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56%的人不满意目前欧盟的建设方式,52%的人反对以欧洲统一货币取代他们国家的货币。

 

但对于欧盟官员来说,不许倒退、永往直前,似乎永远是他们的工作准则,他们仍要深入、不厌其烦地讨论要从技术上加强各国印钞、运输、市场投放和防伪等安全措施。

 

卢森堡官员让·吕克似乎看得很透彻,他说:“我们是没有躯体的天使。”因而,他们中的脆弱者常常忧心忡忡。

 

欧盟官员们深谙在各种文化环境下长期共存的理念。但来自大国和小国的官员之间、南北传统之间、喝葡萄酒和喝啤酒的人之间,确实存在差异。

 

“我们时刻面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每个人都必须表现出最大的理解和宽容,以求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和平共处”,丹麦官员查波尔对此很有感触。

 

他认为,5月9 日的“欧洲日”早在85年就已确立,目的是使欧洲公民相互接近,增进了解,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欧洲大家庭的相融,并非易事。

 

深谙中国文化的弗里希说,“中国人无论身处世界的任何角落,都会组织起同乡会,这是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绝无仅有的”。

 

类似这样的同乡会在欧盟也有无数,每个国家的人员都有一个俱乐部和一个联谊会,便于同胞聚会,让官员们暂时回归本国文化环境,淡化浪迹天涯的感觉。

 

但某些官员仍会因客居异乡而产生种种忧虑,尤其在考虑孩子的前途时尤为强烈。谈到一起生活在布鲁塞尔的4个孩子,弗里希说他更愿意让他们接受德国式的教育,他遗憾地说,“孩子们的法语讲得比我还流利”。

 

这些官员外表光鲜,初次接触感觉他们是特权精英,个个西装革履意气风发,他们免缴比利时的各种捐税,应缴的微薄所得税全部纳入欧盟预算。

 

布鲁塞尔的欧洲博物馆,03年开馆,是以促进发扬欧洲精神为宗旨的文化设施,现在已经成为官员们寻找文化归属的最佳选择。

                

                            庞大的翻译队伍

 

说起语言,那些衣冠楚楚的官员都能讲两种以上的外语,他们自己说:“这也是当初竞争到这个位子时,所必需的诸多先决条件之一”。

 

但能把某一门外语,娴熟地运用如母语般的政治家和官员却寥寥无几。于是,欧盟随之产生了成百上千的翻译官,据说,欧盟的翻译队伍之庞大,世界第一,甚至远远超过联合国。

 

欧盟的翻译官不比其他官员轻松。欧盟文件涉及领域繁杂,文字译员每天只能完成5、6页的翻译任务。据说,每吸收一个新的语种,欧盟就要增设40个口译和200个笔译人员。1999年欧盟的翻译费用已达到6,68亿欧元。

 

随着成员国的增加,欧盟工作语言已达二十种,包括爱沙尼亚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马耳他语、斯洛文尼亚语等小语种,这也无形给翻译们的工作再次加码。

 

高薪的待遇并不能抵消翻译任务的紧张和枯燥,经常听见翻译官抱怨,一天8小时被锁在钢筋水泥里,缺少阳光和空气,每个人一天下来头昏脑涨腰酸背痛。

 

一位叫马拉尼的意大利人,或是厌倦了这样一成不变的翻译体制,或是经过数年实践摸出了门道,大胆发明了“欧洲语”,并正努力使其逐渐普及。

 

马拉尼是欧盟部长理事会翻译机构的笔译,他倡议发明一种没有语法可循、没有字典可依、因人而异的灵活的“欧洲语”。欧洲语的句型,大致采用英语的结构,因为英语的句法比较简单,说者用什么词,什么语法,没有硬性规定。

 

马拉尼的发明已被认同,瑞士、比利时等国家已登载他用“欧洲语”写作的文章,并获赞誉。欧盟翻译官脑神经高度紧张的时代,不久的将来也许会宣告结束。可马上又为那些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精通某种外语的职业翻译官担忧:“欧洲语”一旦普及,他们面临的将是失业。

 

欧盟这几年在变,从理念到思维方式。10来个调皮男孩女孩的雕塑,都大大咧咧爬上了欧盟总部的大楼,他们抬头仰天,展开双臂,大胆迎接新世纪。旁边,标有 No170 的门牌上,用正楷法文和荷兰文写着: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商贸、扩展。

 

雕塑+文字,提纲挈领,让人们看到欧洲正在挥别昨天,逐渐从陈旧的结构中脱胎换骨。

 

这群顽皮泼辣的孩子,带给银灰色玻璃大楼的不仅是装饰,还有布鲁塞尔寄寓欧盟的崇高理念。(完)


男孩女孩大大咧咧旁若无人爬上了欧盟总部大楼

有这样一群年轻使者的引领,欧盟有能力和信心,带领欧洲走出经济低迷的谷底
http://s1/middle/68c2356dtbba8920785c0&690(比利时篇5)" TITLE="欧盟为官不易 (比利时篇5)" />
他们展开双臂迎接新世纪的同时,也昭示着欧盟包容和接纳的理念

欧盟不大,要率领27个国家共同前行,包容和接纳是先决条件

因此,这样前卫的雕塑,也正代表着欧盟前卫的运行机制
http://s8/middle/68c2356dtbba893253867&690(比利时篇5)" TITLE="欧盟为官不易 (比利时篇5)" />
布鲁塞尔有撒尿小童于连,也有撒尿女童,后者名气不大,但其姿态也足够让人笑喷,两个朝天辫儿,有点亚洲小女孩儿的样子,要看到她,需要时间慢慢逛慢慢发现
http://s6/middle/68c2356dtbba895238665&690(比利时篇5)" TITLE="欧盟为官不易 (比利时篇5)" />
撒尿的姿态颇为生动...她和于连不住一条街,其观赏和娱乐性并不逊色于连
http://s8/middle/68c2356dtbba89644cee7&690(比利时篇5)" TITLE="欧盟为官不易 (比利时篇5)" />
北约,电视屏幕中出境率颇高的国际组织,猎猎飘扬的各国国旗,显示其不可一世的地位
http://s15/middle/68c2356dtbba896db9c7e&690(比利时篇5)" TITLE="欧盟为官不易 (比利时篇5)" />
欧盟主楼前,一排垂落的欧洲二十七国国旗,原来各自飘扬在自己的国界线上

反战结盟后,它们纷纷离开各自国土聚集到这里,坚定捍卫着欧盟二十七国的利益

http://s10/middle/68c2356dtbba897d62a19&690(比利时篇5)" TITLE="欧盟为官不易 (比利时篇5)" />
欧盟大楼上这些顽皮的男孩女孩, 是雕塑,更是理念

在欧洲,所有国家有着共同的爱好,他们都喜欢雕塑的语言,在我看来,雕塑比文字本身更生动,更具震撼

布鲁塞尔,则是运用雕塑语言的楷模

除了意大利和希腊的城市,恐怕没有哪个能与布鲁塞尔匹敌

http://s15/middle/68c2356dtbba8988d274e&690(比利时篇5)" TITLE="欧盟为官不易 (比利时篇5)" />
谈欧盟,有些沉重,让我们走出欧盟钢混大楼,

不再有传真 照会 卷宗 不再有永远翻译不完的上百种文种的文件,

布鲁塞尔,有庞大严肃的办公机构,也有可以触摸的真实生活......

生活,有时像极了这样的循环,往复

有了这样的弹性,每一天变得如此丰富

那些闷在大楼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编字码字的苦逼记者们,和欧盟大楼里的人相比,我们的幸福指数,也许不低?......?......?

http://s5/middle/68c2356dtbba899f7f4f4&690(比利时篇5)" TITLE="欧盟为官不易 (比利时篇5)"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