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头翁鸟

(2012-05-27 19:23:48)
标签:

白头翁鸟

文化

分类: 图片转载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也叫白头翁、白头鹎(bei),是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有黄绿色纵纹。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喜欢吃多汁的植物果实。白头翁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白头翁简介:

中文学名:白头鹎

拉丁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鹎科

属:鹎属

 


白头翁野外鉴别:

    小型鸟类,体长17-22cm。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两广亚种无此白环,头顶至枕全黑色)。耳羽后部有一白斑,此白环与白斑在黑色的头部均极为醒目。上体灰褐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颏、喉白色,胸灰褐色,形成不明显的宽阔胸带。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雄性体重26-43g,雌性26-41g;雄性体长166-220mm,雌性160-201mm

 


白头翁形态描述:

  额至头顶纯黑色而富有光泽,头顶两侧自眼后开始各有一条白纹,向后延伸至枕部相连,形成一条宽阔的枕环,有的标本枕羽具黑端,有的头顶后和枕全白色(两广亚种无白色枕环,额至枕全黑色)。颊、耳羽、颧纹黑褐色,耳羽后部转为污白色或灰白色。上体褐灰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使上体形成不明显的暗色纵纹。尾和两翅暗褐色具黄绿色羽缘。颏、喉白色,胸淡灰褐色,形成一道不明显的淡灰褐色横带。其余下体白色或灰白色,羽缘黄绿色,形成稀疏而不明显的黄绿色纵纹。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亦为黑色。

 


白头翁国内分布:

  中国分布于西至四川、云南东北部;北达陕西南部及河南;东至沿海一带,分括海南和台湾;南及广西西南等地。白头翁是我国常见鸟类,是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的常见鸟类,繁殖季节几全以昆虫为食,在植物保护中意义甚大。目前种群数量还较丰富。

 


白头翁生活习性:

  白头翁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翁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秋冬季大多二、三十只结成大群,活动于樟、楝等树上啄食果实。春夏季则仅35个相伴觅食。常栖息于矮树篱或灌丛的最高处,见有昆虫飞过时就飞捕于空中,然后再回到它栖止的树上,大声鸣叫。它的鸣声是多种多样的,叫声一般为“qiang-ding ding-qiang”,伴有颤音。

 


 

    白头翁主要为留鸟,一般不迁徙。白头翁是杂食性鸟类,既食植物性物质,也食动物性物质,同时食性还随季节而异。春夏两季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秋冬季则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动物性食物中以鞘翅目昆虫为最多,如鼻甲、步行甲、瓢甲。植物性食料大部为双子叶植物,也食一部分浆果和杂草种子,如樱挑、乌桕、葡萄等

白头翁经济用途:

  白头翁鸟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为保护鸟类。


 

白头翁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8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