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鸟

标签:
白头翁鸟文化 |
分类: 图片转载 |
白头翁鸟
白头翁鸟,也叫白头翁、白头鹎(bei),是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有黄绿色纵纹。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喜欢吃多汁的植物果实。白头翁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白头翁简介:
中文学名:白头鹎
拉丁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鹎科
属:鹎属
白头翁野外鉴别:
白头翁形态描述:
额至头顶纯黑色而富有光泽,头顶两侧自眼后开始各有一条白纹,向后延伸至枕部相连,形成一条宽阔的枕环,有的标本枕羽具黑端,有的头顶后和枕全白色(两广亚种无白色枕环,额至枕全黑色)。颊、耳羽、颧纹黑褐色,耳羽后部转为污白色或灰白色。上体褐灰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使上体形成不明显的暗色纵纹。尾和两翅暗褐色具黄绿色羽缘。颏、喉白色,胸淡灰褐色,形成一道不明显的淡灰褐色横带。其余下体白色或灰白色,羽缘黄绿色,形成稀疏而不明显的黄绿色纵纹。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亦为黑色。
白头翁国内分布:
中国分布于西至四川、云南东北部;北达陕西南部及河南;东至沿海一带,分括海南和台湾;南及广西西南等地。白头翁是我国常见鸟类,是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的常见鸟类,繁殖季节几全以昆虫为食,在植物保护中意义甚大。目前种群数量还较丰富。
白头翁生活习性:
白头翁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翁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秋冬季大多二、三十只结成大群,活动于樟、楝等树上啄食果实。春夏季则仅3—5个相伴觅食。常栖息于矮树篱或灌丛的最高处,见有昆虫飞过时就飞捕于空中,然后再回到它栖止的树上,大声鸣叫。它的鸣声是多种多样的,叫声一般为“qiang-ding ding-qiang”,伴有颤音。
白头翁经济用途:
白头翁鸟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为保护鸟类。
白头翁保护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