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滇西北的瓦猫

(2010-10-26 22:52:27)
标签:

滇西北

瓦猫

纳西族

鹤庆

民居

文化

分类: 行摄物语
    从边陲古寨出来,经鹤庆去丽江时,导游特意介绍,鹤庆的民居有特点,屋顶有一种吉祥物叫瓦猫,可以驱鬼避邪,消灾免祸。

    当时心存好奇,回来上网搜集了一些网友们发的资料和林林总总的瓦猫图片,现归拢到一起,做为对滇西北的瓦猫一个粗浅的了解。

 

瓦猫

    昆明农村地区的民居,有一种民俗,就是在居所正中上方房顶安置瓦猫。瓦猫用陶制作,造型为张着大口的猫,这猫已不是平时所见的猫,而是用夸张手法塑造的面目狰狞而又可爱的神怪。

    瓦猫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并不是所有房屋都要安置。如果自己家的大门外正对的方向有庙宇高房,或正对着一家人的房屋,就会认为不吉利,被对方“戗”着,影响了自家的财运,甚至带来疾病或灾祸,为此,就必须在自家房的大门和正堂屋顶安放一尊瓦猫,瓦猫怒目相对,驱鬼避邪,消灾免祸。这很象有的地方的人家,要在门口放一面小圆镜, “戗”着对面不吉利的事物。

    瓦猫一般用陶土制作,成形后上釉烧制而成。每逢赶街天,街了上卖陶器处必有卖的。有的地方是使用石头雕成的猫,如呈贡马金堡一带,他们不叫“瓦猫”,而叫“石猫猫”。

    昆明大普吉桃园村红石崖水库大坝上,立有一个足有一米多高的巨型“石猫猫”,据说水库建好后,大坝时常漏水,不论怎么修补,都无济无事,原来是大坝对面的树林中有一头母野猪带着七头小猪每到月夜,便出来拱这拱那,所以水坝头天修好,第二天就漏了。为了对付这群神秘的野猪,人们便打造了一个巨大的石猫猫,安放到大坝上面,朝着野猪出没的地方。从此以后,大坝就不再漏水了。

    如今,瓦猫这一习俗仍在农村地区保留,有的村里的人家虽盖了新式小楼,仍要安放一尊瓦猫。瓦猫由于其独特的造型引起了城里很多人的注意,特别是艺术家们非常欣赏,有的艺术家甚至以瓦猫为题材进行创作,当然,他们的作品有很多变异和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品。

 

云南人的镇宅瓦猫

    瓦猫是一种常见于云南民居中的红土陶形制,一般放在屋脊正中或门楼正中,是云南民间最常见的辟邪神物,同时也起装饰作用。因为它长得像只家猫故而得名。瓦猫原形是一只吃鬼的老虎,是明朝初年由滇池沿岸彝族的虎图腾演化而来的。大概是因为老虎的样子比较狰狞可怕,而人们又需要它来帮着看家护院,所以就想出了这么一种变通的方式。

    云南民间对瓦猫的神秘作用深信不疑。现在,瓦猫都是在各家盖好房子后从附近的农贸市场上“请”来的。“请”瓦猫的时候要恭恭敬敬地用红布包好放到背篓里,安安稳稳地背回家,等到吉日再举行“开光”典礼。“开光”的时候,要请一位法师念经,杀一只鸡,将鸡血淋在瓦猫头上赋予其灵性,经过一番隆重的仪式之后才可上房。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据说已经将近一千年了。能驱鬼辟邪恐怕也是瓦猫得以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据说瓦猫的面目越是凶恶,其威力越大,所能降住的妖魔越多。

    现在由于农村的城市化以及民间手艺的流传,瓦猫已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民间工艺品,深受收藏者的喜爱,置于家中兼有镇宅之用。

 


纳西族瓦猫

    纳西房屋建筑的特色之一,房顶上有一只象形动物,呈猫样,但却不是真正的猫,史出何处?

    瓦猫,是置于屋脊之上的瓦制构件,因其形象似家猫而得名。民居灵物就是泛指在民居建筑中所有被认为或有精灵附托。


    祥物,又称“吉物”、“吉祥物”,系由原始崇拜物、巫具、宗教法具等衍生出的福善、嘉瑞的象征物品。祥物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特定心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民间认为瓦猫首尾相通,能够吸纳财富,招财纳福、“吞金屙银”,还将瓦猫称为“降吉虎”,是指能为人们驱走鬼怪带来吉祥的老虎,将瓦猫视为降服妖孽、躲避灾祸、护佑吉祥、获得吉庆祥瑞的具有超自然能力的灵物。


    瓦猫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帮手,成为讨吉祈利的心里寄托,它是人们建立在对此文化理解之上的精神追求。


    镇物,又称“避邪物”、“厌胜物”,镇物以有形的器物表达无形的观念,在心理上帮助人们面对各种实际的灾害、危险、凶殃、祸患,以及虚妄的神怪、鬼祟,以克服各种莫名的困惑和恐惧。


    瓦猫被人们称为民间“镇脊兽”,它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九头妖魔,要吃千人的心肺便可横行天下。当他正准备吃第一千个人时,此人家养的数万只猫惊恐万状,争先恐后地向房子上逃窜。

     当跑到房子的四角时,又不敢跳下,便蹲在房子的四角。谁知妖怪一见猫的面孔,便浑身发抖,转身逃去。这家主人见妖魔逃走不知其原因,一只花猫开口说:“主人,你不知道妖魔见了我们才逃走的吧。”从此后人们总爱把猫头放在自己家房子的四角上,其目的是为了阻挡妖魔对人的袭击。

 

 

瓦猫之王:"猫福"隐匿鹤庆乡村

    瓦猫是一片化身为猫形的瓦。在整个瓦屋顶的屋面上,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整座房子修好后,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上梁、合垄、在垄口安上最后一片瓦——瓦猫。在滇西北,几乎在所有的瓦顶房屋之上,都会蹲守着一只张着大嘴的瓦猫。

  据说,滇西北一带所有的瓦猫,都出自一个叫做“猫福”的民间艺人之手。一个艳阳高照的午后,闻着浓浓的稻香,我们来到鹤庆县金墩乡赵屯村北班榜自然村寻找“猫福”。
  走进一座平平实实的农家小院,灰瓦灰墙之间,21只瓦猫整整齐齐地排坐在院墙下晒太阳。这里就是“猫福”的家。经了“猫福”的手,晒太阳的瓦猫们,由一块块田间的窑泥,有了前世、今生、灵性。
  传说中,瓦猫是用来“吞金屙银”的。只要在瓦屋顶上装了瓦猫,就会把外面的金银财宝吞进肚,屙到主人家里来。所以瓦猫都张着大嘴,肚子是空的。
  “猫福”真名叫做郜金福。做了30多年的瓦猫,身上浸透了窑泥的味道,但是现在村里已经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名。
  “猫福”从小就玩泥巴。玩着玩着就成了民间艺术家。
  瓦猫的底座,也就是一片打了圆孔的瓦,是事先就和最常见的瓦片一起合着模子做好了的。
  “猫福”每年都会到鹤庆坝子的砖瓦窑上,向烧砖瓦的人,买两塘(大约35吨)上好的窑泥,踩好以后,储存在家里,用作一年的做瓦猫的原材料。
  取了一片底座,在四个打好的圆孔里,塞上和好的窑泥。然后,将捏成圆柱形的四条泥腿,安上去。身子是中空的圆柱体,也是做底座时就用模子加工好的。身子稳稳地安到四条腿上。再在身子上挖个小洞,安上信手捏出的尾巴。相比之下,头部是整个瓦猫的构成中,最有创意的一部分。揪一大团窑泥,搓成圆形。然后捏扁。装在身子上。就成了瓦猫的脸。这还不算完,还有下巴、舌头、额头、甚至还有牙床和4颗牙。
  在做瓦猫的过程中,瓦猫通常还要在中途蹲上主人家的墙头,晒上几次太阳。以便上一道工序稍微干硬,再开始下一道工序。
  所有的工序都完成以后,瓦猫们便成排成排的站在院子里,规规矩矩的晒太阳。直到全身干透,一碰就有脆响。
  烧制砖瓦的时候,最上面的一层空间,通常都是留给瓦猫的。从砖瓦窑中烧出来的瓦猫,最正宗的颜色,就是和瓦片一样的青灰色。有时候,为了体现艺术,也故意加大火候,把瓦猫烧成砖红色。
  除了火候之外,烧制的时间和焖制的时间不同,出来的色彩也就不同。作为一种滇西北汉、白、纳西族地区流行的吉祥物,随着滇西北旅游黄金线的开通,瓦猫正一天天的被旅游者所认知。
  现在的瓦猫,逐渐从民族建筑饰物,变成了工艺品。每年的销售量,已经达到了两万多只。瓦猫的体型,也大小不一。小的,小到4-5厘米,大的,可以高到1.2米。
  “猫福”在用心地做瓦猫,开发出来的瓦猫产品,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塔猫、飞猫、双头猫、对猫、盆猫……200个品种,令人叹为观止。
  一个传统的瓦猫,可售30多元钱。变形的瓦猫,就要贵得多。有一种塔猫,高有6层,大大小小40多只猫围在塔上,一个能卖1000多元。
  “猫福”做瓦猫,从来都不需要事先设计。制作的过程,也就是创作的过程。因此,每一个作品,都是绝品。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滇西北的瓦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