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香格里拉》——阿来著2024读书记录(4)
标签:
读书文化教育旅游佛学 |
分类: 读万卷书 |
一年中的大半年已过,年又近尾声
书却只读了寥寥几本,心存惭愧 

上半年老母不小心摔了一跤,住院、陪护,忙的不亦乐乎
下半年又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考试,忙里偷闲还得用功复习
图书馆借的书不仅没有读完,因为归还不及时,还被罚了滞纳金 

理由找完
言归正传
这是我完整读完的阿来的第二本书,第一本今年年初刚刚读完
《尘埃落定》曾获矛盾文学奖,也写了读书记录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
故事围绕着一位美国植物学家洛克博士 ——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探险队队长
及其带领的团队,在云南和四川交界处的藏区进行考察
一路上的所经所历、所看所想、所思所得展开的
阿来,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藏族作家
如同绝大多数来自不同国度、不同地域的作家一样
笔下的文字或浓或淡,或深或浅,总带着养育他的那片土地的色彩
从小生长的地方的烙印,像剥都剥不去的底色,深深地印刻在他的心里,流淌在他的笔下
化作一个个故事讲述给人们
就像莫言笔下流淌的山东高密乡的红高粱
梁晓声笔下东北冰天雪里点燃的人间烟火
......
故事是这样开始
而回忆却在这里
全书也就十三万字,却分了一百零七个“章节”(姑且这么叫吧)
文字直白,对话简洁,每一部分都没有太多的铺垫
所以,感觉更像是一幕一幕的剧本
读起来非常轻松惬意,没有压迫感,特别适合现在的我阅读
但是川、滇、藏我都曾踏足,留下的印象也都特别深刻
是英国的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创作的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
使“香格里拉”一词名声鹤起
“香格里拉”成为世外桃源、伊甸园、美好、幸福等的代名词
这种美好和幸福,不仅仅是指其自然环境
我想
更多的应该是心灵、灵魂、精神层面的吧
从另一个角度再来看看
“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
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其一直作为“净王”的最高境界而被广泛提及
在现代词汇中它又是“伊甸园、理想国、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
据藏经记载,其隐藏在青藏高原深处的某个隐秘地方,整个王国被双层雪山环抱
由八个成莲花瓣状的区域组成,中央耸立的同环雪山,初称为卡拉巴王宫
宫内居住着香巴拉王国的最高领袖
传说中的香格里拉中是具有最高智慧的圣人,他们身材高大,拥有自然力量
至今仍从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借助于高度发达的文明通过一种名为“地之肚脐”的隐秘通道与世界进行沟通和联系,并牢牢地控制着世界
事实上长期以来,这条“地之肚脐”的神秘通道
一直作为到达香格里拉王国的唯一途径而成为寻找香格里拉的关键
在藏传佛教浩繁的经文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香巴拉王国的辉煌
她不但创造并主宰了世界,同时又是达赖喇嘛和班禅的转世地
并且那里还是一个自然景色中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金矿及纯净空气的汇萃地
是美、明朗、安然、闲逸、知足、宁静、和谐等一切人类最美好理想的归宿
那里没有贫穷,没有困苦,没有疾病,没有仇恨与死亡
只有花常开水常绿,庄稼总在等待收割,甜蜜的果子总挂在枝头
正因为拥有这些,“香格里拉”的传说,才象谜一样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信徒香客
也吸引着西方世界的探险家
有来取经的,有来取财的,有来考察的,有来探险的
有为名而来的,有为利而来的,也有不知为何而来的
本书的主人公洛克博士就是这些探险家中的一个
他想看到住着三个保护神的日松贡布雪山
日松贡布,取意稻城亚丁“三怙主”神山,全名“念青贡嘎日松贡布”
藏语意为“终年积雪不化的三座护法神山圣地”
在世界佛教二十四圣地中排名第十一位“属众生供奉朝神积德之圣地”
三怙主雪山为鼎立而峙的三座雪峰
北峰仙乃日,意为观世音菩萨,慈善安祥,温馨平和,海拔6032米,为稻城第一高峰
南峰央迈勇,意为文殊菩萨,端庄娴静,冰清玉洁,海拔5958米
东峰夏诺多吉,意为金刚手菩萨,英俊刚烈,神采奕奕,海拔5958米
三座雪峰呈“品”字形,雪峰周围群峰林立,大大小小共30余座,千姿百态,十分美丽壮观
前一篇:我的国庆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