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2019-01-26 11:24:50)
标签:

读书

文化

历史

旅游

余秋雨

分类: 读万卷书

敦煌莫高窟 道士塔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复习  补课内容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  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
即使不熟,看过上面的地图,起码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有概念了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这里我不想说它建筑的恢宏,也不想说它雕塑的多彩

其宏大瑰丽的壁画群更是我有限的藻饰所不能及

那么我到底想说点什么呢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那就说说和它有关的几个人吧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公元366年,一位僧人在敦煌东南方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

开始开凿石窟,后来代代有人继续

这就成了著名的莫高窟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佛教在印度传播之初,石窟是僧人修行的场所

并不在里边雕塑和描绘佛像

后来,受到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带来的希腊雕塑家们的影响

开始开凿佛像石窟

因此,人们往往可以从那里发现希腊雕塑的明显痕迹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让人惊奇的是,历来在莫高窟周边此起彼伏的各种政治势力

互相之间你死我活,却都愿意为莫高窟做一点好事

 

从北魏的王室到北周的贵族

更不必说隋代、初唐、盛唐,敦煌一带的官府和民众

是他们,一起把明丽的时尚融入莫高窟的欢乐景象

就连安史之乱以后占领敦煌的吐蕃势力

以及驱逐吐蕃势力的张议潮军队,也都参与了修护莫高窟

五代十国时期的曹氏政权,也没有对莫高窟造成破坏

这实在是奇迹

鉴于此,莫高窟一直在不断地建造、修补、延伸

真正构成了一个有呼吸、有代谢、有年岁、有传承的生命群

 

莫高窟到元代开始衰落,敦煌变得冷清了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外有一片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其中有些已经坍塌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有一座塔显得比较完整,大概是修建年代比较近吧

且塔身有碑,其主人是 —— 王圆箓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在甘肃当过兵,后来为了谋生做了道士

几经转折,当了敦煌莫高窟的家

王圆箓几乎是个文盲,对道教并不专精,对佛教也不抵拒

会主持宗教仪式,会化缘募款

但莫高窟的惊人蕴藏,使这个守护者与守护对象之间产生了文化等级上的巨大落差

请看: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

1900年6月22日(农历五月二十六)

王道士从一个姓杨的帮工那里得知

一处洞窟的墙壁里面好像是空的,里面可能隐藏着一个洞穴

果不其然

——  那是一个满满实实的藏经洞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就在王道士发现藏经洞的当天

京城也有大事发生

“八国联军”决定联合出兵

后来攻陷了北京,迫使朝廷外逃

是巧合?还是天意?

 

藏经洞里的经卷,经由三个或愚蒙、或诡谲的男人

所有权已经被悄悄地转移


第一个就是“主人”王圆箓
第二个是匈牙利人斯坦因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当时他刚加入英国藉不久

受印度政府和大英博物馆指派,到中国的西北地区考古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他博学、刻苦、机敏、能干

其考古专业水准堪称世界一流,却又具有一个殖民主义者的文化傲慢

他精通七八种语言,却不懂中文

因此引出了第三个人—— 翻译 蒋孝琬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他长的清瘦文弱,湖南湘阴人

他是中国十九世纪后期出现的买办群体中的一个

 

王圆箓从一开始就对斯坦因抱着一种警惕、躲闪、拒绝的态度

但他架不住蒋孝琬的蒙骗

稀里糊涂的向斯坦因打开了洞门

这一开,也让这位守护了敦煌三十余年的人

因此而倍受非议

 

斯坦因终于取得了九千多个经卷、五百多幅绘画

打包装箱就整整花了七天时间

最后打成了二十九个大木箱

用带来的骆驼和马匹及又雇来的五辆大车
拉走了

为此,他只付出了区区三十英镑
可伶的王道士,还把这位“斯大人”当成了“布施者”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1943年10月26日,82岁的斯坦因在阿富汗的喀布尔去世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但是,这次他们在莫高窟却遇到了极大的麻烦

在后来的回忆录中有这样的记载: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向陈万里先生致敬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陈万里 先生

2018读书记录(27)——《山河之书》余秋雨(3)敦煌莫高窟



 一九二五年,美国哈佛大学华尔纳教授率领敦煌考古队来华

准备继续上一年的敦煌考古

经北洋政府顾问福开森介绍、北大研究所国学门沈兼士、马衡筹划

医学校的陈万里先生随行

陈万里先生于一九二五年二月十六日出发, 七月三十一日返回

其间,他利用考察间隙的有限时间,将途中所见写成《西行日记》

并于民国十五年七月出版发行

《西行日记》的出版,是我国学人调查千佛洞的第一次成绩

深得学术界鸿儒嘉许:胡适先生不仅题写了《西行日记》书名

还以岑参诗句“万里向西行”题于卷首

沈兼士、马衡、顾颉刚则分别作序予以推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