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太山——清凉太原一日游(2)

标签:
旅游图片文化娱乐杂谈 |
分类: 我的城市我的家——太原 |
晋祠出来,直奔太山
太山 在今天晋源区阎家坟(今属罗城街办)村西,龙山和蒙山之间,属于西山山脉
晋源镇乱石滩西,有一条长而深的山沟,叫风峪(西山九峪之一)沟
进得沟中,但见两山夹峙,中有河滩,循滩约行两华里,便到太山脚下
在"千年石函挖掘"新闻之前,太原人鲜有人知道有这么一座山,更不知道有龙泉庙
直至石函的出现,人们才开始了对这座看上去普普通通山庙的关注
关于太山的得名,沈约撰写的《宋书》中曾有详细的记载
相传北汉时有山民石敢当,以勇敢闻名,他居住的山也跟着有了名
太山取"(泰)山石敢当"的谐音
而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称太山的山脉形似一个大大的"太"字,因此有太山之名
主峰海拔1178米,和天龙山、龙山、蒙山,同为太原西山一线的旅游名山
举目了望,山峦突兀峥嵘,漫山遍野,苍翠欲滴
在峰峦环抱、松柏掩映之中,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这就是龙泉寺
由于寺院建在太山上,故又名太山寺,龙泉寺坐落在太山的山腰上
龙泉寺牌楼
牌楼背书“太山胜境”
一路上树荫遮天蔽日,感觉很是凉爽
2008年5月8日,是文殊菩萨的圣诞日,也就是在这天
太山龙泉寺发现了一个令考古界啧啧称奇的六角地宫
地宫内瘗埋着五重棺椁密存的舍利子
在地宫附近,考古人员挖掘出的台基
这么大的台基,可见原来建筑之宏大

台基上的飞天图案清晰可见

唐碑——唐代第三大碑,由于分化,上面的碑文已看不见了

金表?还是经表?我没有弄清楚
“顶”和“基”都是后来补上的,而唯有“身”是文物
注:刚刚查了资料,这个东东应该叫“经幢”(chuáng)
——刻有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石柱子,柱身多为六角形或圆形(这个解释应该比较靠谱吧)
上面刻有经文,据此推断叫“经表”,不知对否
这些文物都是根据一日本人的游记挖掘出来的
太山山势磅礴、密林森森,山中盛长虬柏和枫树,绝美的景色吸引了宗教人士来此修行参禅
最初太山是道家方士修炼之地,据太原旧方志记载,太山寺始建于唐代景云元年(公元710年)
初为道教"昊天祠",五百多年后毁于金元战火时期
直到百年后的明代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才重建
将观音等五寺并为一起,改成了佛教寺院,名字也改成了太山寺
又传说当时天旱无雨,地方官员和百姓们到此处求雨,发现汩汩而流的泉水,认为是求雨有应
龙王赐泉,于是给太山寺冠以"龙泉"雅号,并在泉水上修建龙王庙,雕石龙,泉水从石龙嘴中而出
大雄宝殿 旁有砖砌石阶,通寺院后部,拾级而上,豁然开朗,有一平台,台上建殿三座
中间这座殿六角形,八卦悬顶,是一座奇特的古代建筑
殿内正面供西方三圣:观音菩萨、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这是西方极乐世界三个地位最高的圣者
殿的正当中是用砖砌成的六角形莲台,上坐观音,两边是泥塑十八罗汉
佛家称这种布局做"十八罗汉朝观音"
四大金刚站在殿门两侧护法,殿内四壁上下均为悬塑
塑山、树、殿字,有菩萨、罗汉安置其间
其中罗汉神态自若,栩栩如生,历时数百年,色泽尚鲜艳,有一定艺术价值
天气预报说:今天阴有雨,但一上午阳光明媚,秋高气爽
真是吉人自有天相啊
随着地宫和五重棺椁的进一步开启
太山——龙泉寺,这块鲜为外地人所知的风水宝地
还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我们拭目以待

据说,这里离店头村已不远,约2里多路,且等下次专程前往
肚肚在唱歌,我们要去用膳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