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空间分析(练习题)
(2012-05-03 16:03:19)
标签:
杂谈 |
分类: GIS基础 |
一、填空题
1、地理分析模型按建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概念模型 、数学模型 、 统计模型 。
2、在GIS中与空间信息有关的信息模型有三个,即基于 对象(要素)(Feature)的模型 、
3、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是指对于特定的栅格数据系统,有一个或多个起点,按照一定的追踪线索进行 目标追踪或者轨迹追踪 ,以便进行信息提取的空间分析 的方法。
4、栅格数据的窗口分析按照分析窗口的形状,可以将分析窗口类型化分为
5、点与面之间的包含分析,主要在于分析点在面域范围之内还是之外,当面状物体表示为多边形时,点在多边形中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个是计算 通过点的垂直线与多边形相交的交点分布情况 ,另一个是计算 点与多边形顶点连线的方向角之和 。
6、面状地物形状量算的两个方面:一是
空间一致性问题
,即有孔多边形和破碎多边形的处理:二是 多边形边界特征描述问题
7、空间数据有: 栅格模型 和 矢量模型 两种基本的表示模型,在栅格模型中,地理空间被划分为 规则的小单元(象元),空间位置由 象元的行、列号 表示。
8、GIS空间关系主要分为 拓扑关系 、 方向关系 、 度量关系 三种基本类型。
9、空间分析的模型和方法应该从五个方面去组织和阐述,即:空间位置分析
、 空间分布分析 、 空间形态分析 、 空间关系分析 、
10、连续表面的内插技术必须采用连续的空间渐变模型来实现这些连续变化,可
用一种平滑的数学表面加以描述,这类技术可以分为 整体拟合 和 局部拟合
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
1、拓扑属性:描述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因此又称为拓扑关系。
2、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3、栅格数据的聚类分析与聚合分析:聚类分析是根据设定的聚类条件对原有数据系统进行有选择的信息提取而建立新的栅格数据系统的方法。聚合分析是根据空间分辨力和分类表,进行数据类型的合并或转换以实现空间地域的兼并。
4、DEM与DTM:DTM是描述地表单元空间位置和地形属性分布的有序集合,是定义与二维区域上的一个有限的向量系列。DEM是地理空间定位的数字数据集合,建立数字高程模型是对地面特性进行空间描述的一种数字方法途径。
5、拓扑变换:在原来图形的点与变换了图形的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邻近的点还是邻近点的点。
6、空间插值:空间插值常用于将离散点的测量数据转换为连续的数据曲面,以便与其它空间现象的分布模式进行比较,它包括了空间内插和外推两种算法。空间内插算法:通过已知点的数据推求同一区域未知点数据。空间外推算法:通过已知区域的数据,推求其它区域数据。
7、叠加分析与叠置分析:叠加分析是GIS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空间分析功能是指在统一空间参考系统下,通过对两个数据进行的一系列集合运算,产生新数据的过程。这里提到的数据可以是图层对应的数据集,也可以是地物对象。叠加分析的叠置分析的目标是分析在空间位置上有一定关联的空间对象的空间特征和专属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叠置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用来提取空间隐含信息的方法之一。叠置分析是将代表不同主题的各个数据层面进行叠置产生一个新的数据层面,叠置结果综合了原来两个或多个层面要素所具有的属性。
8、缓冲区分析:是指根据数据库的点、线、面实体基础,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缓冲区多边形实体,从而实现空间数据在其领域得以扩展的信息分析方法。
9、空间数据:指用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诸多方面信息的数据,它可以用来描述来自现实世界的目标,它具有定位、定性、时间和空间关系等特性。空间数据是一种用点、线、面以及实体等基本空间数据结构来表示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世界的数据。
10、网络分析:是对网络中所有传输的数据进行检测、分析、诊断,帮助用户排除网络事故,规避安全风险,提高网络性能,增大网络可用性价值。网络分析是网络管理的关键部分,也是最重要的技术。网络分析一般包含以下分析情况:快速查找和排除网络故障; 找到网络瓶颈提升网络性能; 发现和解决各种网络异常危机,提高安全性;管理资源,统计和记录每个节点的流量与带宽; 规范网络,查看各种应用,服务,主机的连接,监视网络活动; 分析各种网络协议,管理网络应用质量。
11、坡度与坡向:坡度是地形描述中常用的参数,是一个具有方向与大小的矢量。
12、地理系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可定义为: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计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三、简答题
答:思想:地统计学。克里金(Kriging)插值法又称空间自协方差最佳插值法,它是以南非矿业工程师D.G.Krige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最优内插法。克里金法广泛地应用于地下水模拟、土壤制图等领域,是一种很有用的地质统计格网化方法。它首先考虑的是空间属性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异分布.确定对一个待插点值有影响的距离范围,然后用此范围内的采样点来估计待插点的属性值。该方法在数学上可对所研究的对象提供一种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某点处的确定值)的方法。它是考虑了信息样品的形状、大小及与待估计块段相互间的空间位置等几何特征以及品位的空间结构之后,为达到线性、无偏和最小估计方差的估计,而对每一个样品赋与一定的系数,最后 进行加权平均来估计块段品位的方法。但它仍是一种光滑的内插方法在数据点多时,其内插的结果可信度较高 。
答:空间关系理论即空间位置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拓扑关系、顺序关系、度量关系、集合关系、相离关系、邻近关系、模糊与不确定空间关系等。
空间数据模型理论即以计算机能够接受和处理的数据形式,为了反映空间实体的某些结构特性和行为功能,按一定的方案建立起来的数据逻辑组织方式,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表达。分为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
3、简述矢量数据网络分析的方法和意义。
答:方法:(1)路径分析是GIS中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其核心是对最佳路径的求解。从网络模型的角度看,最佳路径的求解就是在指定网络的两个节点之间找一条阻抗强度最小的路径。(2)地址匹配实质是对地理位置的查询,它涉及地址的编码。地址匹配与其他网络分析功能结合起来,可以满足实际工作中非常复杂的分析要求。所需输入的数据,包括地址表和含地址范围的街道网络及待查询地址的属性值。(3)资源分配网络模型有中心点(分配中心)及其状态属性和网络组成。分配方式有两种:一是由分配中心向四周输出,另一种是由四周向中心集中。
意义:一是选择最佳路径。二是选择最佳布局中心的位置。
4、简述空间分析的定义,空间分析在GIS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空间分析是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地图进行分析,从而获取和传输空间信息。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空间分析能力(特别是对空间隐含信息的提取和传输能力)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方面,也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成功与否的一个主要指标。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和灵魂,是GIS区别于一般的信息系统、CAD或者电子地图系统的主要标志之一。空间分析,配合空间数据的属性信息,能提供强大、丰富的空间数据查询功能。
答:矢量数据 Vector Data
在直角坐标系中,用X、Y坐标表示地图图形或地理实体的位置和形状的数据。矢量数据一般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来尽可能将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表现的准确无误。
点实体:在二维空间中,点实体可以用一对坐标X,Y来确定位置;
线实体:线实体可以认为是由连续的直线段组成的曲线,用坐标串的集合(X1,Y1,X2,Y2……Xn,Yn)来记录;
面实体:在记录面实体时,通常通过记录面状地物的边界来表现,因而有时也称为多边形数据。
栅格数据 Raster Data
按格网单元的行和列排列的、具有不同灰度值或颜色的阵列数据。栅格数据的每个元素可用行和列唯一地标识,而行和列的数目则取决于栅格的分辨率(或大小)和实体的特性。
1.矢量数据结构:
优点:
(1)表示地理数据的精度较高;
(2)严密的数据结构,数据量小;
(3)用网络连接法能完整地描述拓扑关系;
(4)图形输出精确美观;
(5)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恢复、更新、综合都能实现。
缺点:
(1)数据结构复杂;
(2)矢量多边形地图或多边形网很难用叠置方法与栅格图进行组合;
(3)显示和绘图费用高,特别是高质量绘图、彩色绘图和晕线图等;
(4)数学模拟比较困难;
(5)技术复杂,多边形内的空间分析不容易实现。
2.栅格数据结构:
优点:
(1)数据结构简单;
(2)空间数据的叠置和组合十分容易方便;
(3)各类空间分析都很易于进行;
(4)数学模拟方便;
(5)技术开发费用低。
缺点:
(1)图形数据量大;
(2)用大像元减少数据量时,可识别的现象结构将损失大量信息;
(3)地图输出不精美;
(4)难以建立网络连接关系;
(5)投影变换花的时间多。
答:坡度是地面特定区域高度变化比率的量度,坡向是斜坡方向的量度。坡向定义为坡面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方向。
7、常用的柵格数据空间分析方法有哪些,分别加以简单介绍?
答:1栅格数据的聚类聚合分析:是指将一个单一层面的栅格数据系统经某种变换而得到一个具有新含义的栅格数据系统的数据处理过程。也有人将这种分析方法称之为栅格数据的单层面派生处理法。2栅格数据的信息复合分析:在数字遥感图像处理工作中,利用该方法可以实现不同波段遥感信息的自动合成处理;还可以利用不同时期的数据信息进行某类空间对象动态变化的分析和预测。3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是对于特定的栅格数据系统,有一个或多个起点,按照一定的追踪线索进行目标追踪或轨迹追踪,以便进行信息提取的空间分析方法。4栅格数据的窗口分析是开辟分析窗口并在该窗口内进行诸如极值、多值等一系列统计计算、复合分析从而实现栅格数据有效的水平方向扩展分析。
8、介绍计算最短路径的戴克斯徒拉算法,并对如图所示的网络图,分别计算 V0 到其他各点的最短路径,要求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答:Dijkstra算法基本思想
其基本思路是:假设每个点都有一对标号(dj, pj),其中dj是从起源点 s 到点 j 的最短路径的长度(从顶点到其本身的最短路径是零路(没有弧的路),其长度等于零);pj 则是从s到 j 的最短路径中 j 点的前一点。
① 初始化。起源点设置为ds = 0,ps为空,并标记起源点s,记k = s,其他所有点设为未标记点。
② 检验从所有已标记的点 k 到其直接连接的未标记的点j的距离,并设置dj = min[dj, dk+lkj],其中,lkj为从点k到j的直接连接距离。
③ 选取下一个点。从所有未标记的结点中,选取dj 中最小的一个i,di = min[dj, 所有未标记的点 j ],点i就被选为最短路径中的一点,并设为已标记的点。
④ 找到点i的前一点。从已标记的点中找到直接连接到点i的点j*,作为前一点,记为i = j*
⑤ 标记点i。如果所有点已标记,则算法完全推出,否则记k = i,重复步骤②③④。
左图为某一带权有向图,若对其施行Dijkstra算法,则所得从V0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以及运算过程中距离的变化情况如右表所示。
9、某省决定坡度大于25º的耕地要退耕还林,设计算法思路,计算每个县可退耕还林的面积以及新增林地的面积。
答:数据:1.DEM地形图(栅格)、2.土地利用规划图(栅格)、3.行政区划图(矢量)。步骤:a.坡度分析,得出坡度图。b.将坡度大于25度的区域提取出来。c.与土地利用类型图叠加。d.找出要退耕的区域。e.与行政区划图叠加得到每个县区的区域。f.用ArcGIS算出、分析得到各县退耕还林的面积及新增林地面积。
10、什么是空间数据的整体拟合技术和局部拟合技术?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答:空间内插算法是一种通过已知点的数据推求出同一区域其他未知点数据的计算方法。空间外推算法则是通过已知区域的数据,推求其他区域数据的方法。
11、什么是叠置分析和缓冲区分析?在GIS空间分析中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答:缓冲区分析是指以点、线、面实体为基础,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缓冲区多边形图层,然后建立该图层与目标图层的叠加,进行分析而得到所需结果。它是用来解决邻近度问题的空间分析工具之一。邻近度描述了地理空间中两个地物距离相近的程度。例如,公共设施(商场、邮局、银行、医院等)的服务半径,大型水库建设引起的搬迁,都是一个邻近度的问题。城市的噪音污染源影响的一定空间范围、交通线两侧所规划的绿带,即可分别描述为点的缓冲区与线的缓冲区带。
叠置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用来提取空间隐含信息的方法之一。叠置分析是将代表不同主题的各个数据层面进行叠置产生一个新的数据层面,叠置结果综合了原来两个或多个层面要素所具有的属性。作用:叠置分析不仅生成了新的空间关系,而且还将输入的多个数据层的属性联系起来产生了新的属性关系。叠置分析要求被叠加的要素层面必须是基于相同坐标系统的相同区域,同时还必须查验叠加层面之间的基准面是否相同。
12、空间分析在地震灾害和损失估计中的应用。
答:利用空间分析功能,分析地质构造、地形、地上建筑物等信息,模拟地震发生过程,估计地震引起的损失,并且可以分析地震实际发生时的灾害严重程度的空间分布,帮助政府分配应急资源。
(1)
(2)
(3)
(4)
13、GIS空间分析的应用。
答:(1)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14、地理坐标系和投影坐标系。
答:地理坐标系是以经纬度为地图的存储单位,即地球坐标系。要将地球上数字化信息存放到球面坐标系上。投影坐标系实质上是平面坐标系统,其地图单位通常为米。投影的意义:将椭球面坐标系转换为平面坐标的过程称为投影。
15、地统计学和经典统计学的比较。
答:共同点:都是在大量采样的基础上,通过对样本属性的频率分布、均值、方差等关系及其相应规则进行分析,确定其空间分布格局与相关关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