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之所以天下闻名,原因有三个:一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刘备在顾茅庐的所在之地,在是著名的隆中对策的提出之地,从晋代开始,仰慕诸葛亮大名的人们就在这儿修建了纪念诸葛亮的建筑它们是:三顾堂
草庐亭 草庐碑 六角井 躬耕田 抱膝石 梁父岩 老龙洞 半月溪 小虹桥 武侯祠 野云庵等,被称为
隆中十二景这些建筑记载着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情况和有关传说 。
那么,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在何处呢 只要了解当时的历史地理知识,就不难辨别
隆中在汉时属南阳郡所管辖,于是诸葛亮便称自己躬耕于南阳明代以后,隆中才划归襄阳,而襄阳 南阳又分属湖北
河南两省,因此才有了以上的争论事实上,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有一处,那就是古隆中。
据清康熙《龙岗志》记载,武侯祠始建于魏晋后期,经历代的不断修缮和增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今天我们看到的武侯祠,共占地200余亩,殿房150多间,检联70多副,碑刻300余块,是我国纪念诸葛亮最大的古建筑群。今日的武侯祠保持的基本上是元明的布局风格,其木构建筑多为明、清重建或增建。祠院依岗而建,南滨白河,北障紫山,地势开阔,势如卧龙。院内丛竹视讽,松柏森森,潭水清碧,景色宜人,优美的自然风光与脍炙人口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穿过三顾坊,走过仙人桥,这条甫道直通山门。山门为武侯祠正门,古朴端庄,正中券门额上石匾镌刻的"武侯祠"三个大字,系郭沫若先生所题。过了山门,即进入武侯祠的第一进院落,庭院宽敞,古柏蔽日,青砖墁地,古朴自然。院中甬道上"三代遗才"石坊与大拜殿相对应。
于是,南阳人和襄阳人都说诸葛亮是躬耕隐居在自己的家乡,文人学者是纷纷引经据典,互不相让,明清时期即打起了笔墨官司。顾嘉衡是湖北人,当时又任河南南阳知府,为了既不得罪故乡人,又不刺伤为官地,只好来个"和稀泥",写下了这副骑墙的折中对联,要大家不再分南阳襄阳,"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24日我原计划从南阳直接乘座火车到武当山,在车上得知这趟火车要先停靠在襄阳车站,想都没想到了襄阳后即下车坐上512公车到了古隆中,说实在哪里古迹太少了,只有一个石牌坊,顿感失望。27日从武当山回到南阳后,28日上午又坐26公车到了卧龙岗,这古迹众多,人文辈出,从便有了上述记载。以图为证。
襄阳
http://s8/mw690/68bbc8d1gx6BpzFgmcTe7&690
http://s13/mw690/68bbc8d1gx6BpzHwWyo4c&690
南阳
http://s1/mw690/68bbc8d1gx6BpA3gaeQb0&690
http://s6/mw690/68bbc8d1gx6BpA5Ff6J25&690
http://s7/mw690/68bbc8d1gx6BpA7Mq3456&690
http://s15/mw690/68bbc8d1gx6BpAarfT89e&690
http://s14/mw690/68bbc8d1gx6BpAcBeDr9d&690
http://s4/mw690/68bbc8d1gx6BpAfbboL03&690
http://s12/mw690/68bbc8d1gx6BpAh3j2H2b&690
http://s5/mw690/68bbc8d1gx6BpAiWLMU24&690
http://s8/mw690/68bbc8d1gx6BpAl2run47&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