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从10月开始,每天放园后都有一种兴趣班,自愿参加,整体费用不高,一节课100吧。给小小妞选了周一科学启蒙还有周三的美术。给她选美术主要是5点散园离京剧开课的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不知道如何打要发,尤其天气渐冷,于是就在幼儿园报个美术吧。
目前已经上完3课了
第1课小朋友们学习了镜面上光的反射原理,并利用这个原理进行了两个实验道具的制作。
第一个制作的是潜望镜。两个倾斜放置的镜面可以使光线经过两次反射后从入光孔被引至出光孔,从而看到影像。正确的实验方法是眼睛对准下方的出光孔,利用上方入光孔进行观看,趴在较低位置越过障碍观察较高位置的物体。在观看时可以旋转入光孔,观察看到的影像方向发生的变化。
第二个制作的是万花筒。三面镜子呈三角形在圆纸筒内排列。我们在观察时,底部进入的光会将小亮片的影像通过多次反射呈现在眼中,从而形成多个重复的影像产生美丽的图案。
家长朋友可以引导小朋友在家中通过观察镜子,水中的倒影,光面材质的倒影来了解光的反射这一物理现象。



第2节课,继上一节光的反射原理之后,这次科学启蒙的主题是光的折射。
通过木棍放入盛满水的杯子发生“折断”现象和放在水杯后的箭头呈现相反指向的实验,小朋友们可以观察到光线在遇到水后角度发生了偏折。
在凸透镜和凹透镜上,利用折射现象我们可以制作今天的实验道具——望远镜。
凸透镜具有汇聚光线的作用,而凹透镜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在同光轴上,光线经过凸透镜汇聚,再经凹透镜发散之后,我们就能看到被放大后的影像了。
小朋友在生活中可以通过观察装水的瓶子,圆形鱼缸,眼镜的正面与反面来了解凸凹透镜的差别。在泳池或水中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


第3次课,今天科学启蒙课小朋友们进行的实验是“哪支花开得早”。
纸巾,毛巾,棉花等材质上分布着大量的细微孔隙,这些小孔由于水的张力产生的毛细现象,可以将水从一端传递到另一端。
利用这个原理,小朋友分别将插入吸管的纸巾、棉花和被秸秆夹住的纸巾,木棍夹住的纸巾制成花的样子,同时放入盛满水的小碗中,观察哪一支花朵会先被水浸湿。
道具中带有四个孔的海绵垫放在下面,透明的四孔塑料片放在上面,以起到保持花朵直立的效果。
结果可以发现:放入吸管的纸巾速度最快,其次是棉花,秸秆,木头最慢。这也是源于材质的密度。密度越小,水上升的越快,密度越大,上升越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