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一个“排名不分先后”?

(2020-03-16 08:28:06)
标签:

排名

先后

书画

 

好一个“排名不分先后”?


来源:《书法导报》  发表日期:2020年3月18日  第012期 > 第9版:关注  作者:胡碧波


      在全国上下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之际,书画界人士“宅”着不“闲”着,一场以“艺”战“疫”铺天盖地展开,各级书协、美协以及自媒体平台纷纷开展主题书法美术创作网络展,助力武汉,共克时艰。

     网络展征稿启事公示后,一时间来稿众多,又不能集中评定优劣,组织者、发布者按照以往编辑画册、作品集时的排序惯例,在前言中注明“排名不分先后”的字样。其实,细心的读者一看,就会发现猫腻,这种用语言游戏来搪塞读者的把戏,的确不可取,还不如不备注呢。

    在各类画册、展览中,确确实实有名副其实的排名不分先后现象,大凡是以作品质量高低排序。但近年来真正的“排名不分先后”凤毛麟角,失去了以往的荣光,都以这种幌子蒙骗了受众的双眼,就拿书画抗疫主题网络展来说吧。

   有些省级书协、美协,他们在网展中是以所辖市级、行业协会为一个单元分批推出,这样便于归类和欣赏,这无可厚非,可是细细一看,每次推出的网展,全部先排市级、行业协会主席团成员的作品,再根据个人喜好或者情绪排序,排在第一幅的作品毫无疑问便是主席的,其次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再次常务理事、理事,等等,然而在前言中自欺欺人地注明“排名不分先后”,但是已经“排名分先后”了,这种“先后”是有学问的,文化人做的是有文化的事,按照官本位思维做事,更适应于中国国情。

   更有甚者的是有些网展前言中标明“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为序”“按来稿顺序为序,排名不分先后”,前言不搭后语,漏洞百出的备注,让人看到了书画圈的文化素养到底是啥水准?请问既然“不分先后”,哪来的“按姓氏为序”?是以姓氏的笔画、拼音字母为序,还是“百家姓”为序呢?已经以“来稿顺序为序”了,怎么又是“不分先后”呢?自相矛盾,牛头不对马嘴。再看看作品排序,依然是按照协会职务大小为序,既不是姓氏笔画、拼音字母排序,也不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来排序,更不是以“来稿顺序”排序,难道说,一个省的十几个市级协会,他们的主席个个都是第一位投稿者?这种巧合让人难以置信。这也不全怪省级协会公众号的发布者,他们也许是按照市级协会组稿者约定成俗的“惯例”排序发布的,发布者只不过是一个操盘手而已。

      还是给您讲一件真实的事例吧。前些年,西部某县文联组织了一次晋京书法展览,这真不容易啊,高大上。在开展前,美术馆工作人员和县文联工作人员一同查看布展情况,美术馆工作人员说:“把前面的几幅作品调整后面去。”县文联工作人员回答道:“前面的几幅作品是县领导和县上有名望的书法家的作品。”美术馆工作人员又说:“在我们这儿办展,不分官职,以作品说话。你看看,这几幅远远不如后面的几幅是吗?”县文联工作人员解释道:“开幕式这几位领导也来参加,到时候不是难堪吗?我得请示请示领导。”美术馆工作人员不悦地说:“在这儿办展就得入乡随俗,依照我们馆的规矩办。”这次展览,“排名不分先后”才赢得了应有的名分,拥有了理直气壮的归属感。

     抛开平时主席团成员创作作品优劣暂且不谈,就书画战“疫”作品而言,由于抗疫期间大家一味地拼数量,忽略了质量,粗制滥造者比比皆是,很难保证主席团成员每件作品都是精品、比其他会员作品质量高。倘若按照作品质量高低排序,给受众的第一印象是美好、舒适而愉悦的,否则反倒胃口,给视觉带来疲劳和厌倦,这样的排序还有意义可言吗?

   “排名不分先后”一词,说到底是一个具有欺骗意味的说辞,是给那些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的人打马虎眼,其实已经以一种方式分先后了,不论是以官职大小,还是论资排辈,很显然有次序有规律可循。

    


【相关链接】


《书法导报》第12期目录(2020年3月18日出版)


原创 书法导报编辑部  书法导报社  今天

 关注请点这里↑↑↑   


第一版(新闻)


以艺抗疫:上海

以艺抗疫:河南

以艺抗疫:宁夏

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以老党员身份为抗疫捐款

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为武汉捐款

安徽省淮北市书协开展“众志成城战疫情,爱心捐款暖人心”活动

刘春杰出任南京书画院院长

复工:江西省万载县首届书法临帖展评审结果出炉

江西省吉安市书协举办“抗击疫情,复工复产”主题书法作品网络展

“印象东北”书法群体主题书法展举办

甘肃陇原书法家陈琳抗疫楹联作品网络展举办

新闻、动态、展览若干……


第二版(技法)


庚子春节背临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记(张爱民)

楷书临帖中关于“斜体字”的五个“找”(章尚敏)


第三版(书法教育)


教师风采 刘明子

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生存现状的思考(李静)

金石墨缘——略论明清金石学对书法研究的启示(马为骥)


第四版(书法批评)


碑帖之变与当代帖学的独立——兼论新帖学(姜寿田)


第五版(书法理论)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与相近时期简牍书体比较(林秋秋)


第六版(书法教育)


兼工带写  天趣横生——将军印技法审美浅析(熊兵)

苍浑雄伟  超凡脱俗——黄庭坚《诸上座草书卷》赏析(陈伟彬)

从《宋故宜春县主赵氏墓志》的撇画谈曲笔(丁文芳)


第七版(创作)


丰艳流动,变化多姿——褚遂良的书法与《高湛墓志》关系(杨孝松)


第八版(书法作品)


刘洪彪、张青山、张峥丽、白彬、陈吉、周筱君、王铁钢、陈一梅、施惠新、吴钢、吴建军、李卓见、张建春、李远东、金路


第九版(关注)


战疫书作之反思(泉城子)

“排名不分先后”(胡碧波)

巨著皇皇暗香远  高山仰止月光明——长篇传记文学《颜真卿大传》编辑札记(王国钦)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答记者问


第十版(艺术视点)


砚田躬耕造妙境  笔墨随心意纵横——庄辉访谈(黄俊俭)

对当代篆书发展诸现象之反思(冯宝麟)


第十一版(老书家)


我出家的经过(弘一法师)

与时代共呼吸——张良勋抗疫书法作品选

狂笔醉墨——纪念怀素先贤诞辰1295周年国际书画大展


第十二版(副刊)


最后的手札——龙榆生友朋手札浅释(张瑞田)

梅花山馆诗草(梁少膺)

江苏盐城泰山庙楹联(张玉舰)

尽享茶滋味(胡代林)

余韵(王猛仁)

北山(大石子)


第十三版(文摘·书法生活)


除我之外,谁敢骂之?(郭名高)

《李沂墓志》赏析(王冰)

片语录(杨谔)

佛语篆刻(张宏元)

教儿子吟诗(南柯子)


第十四版(篆刻)


魏晓伟抗疫篆刻选

《王荣生隶书百联》(一、二集)签名售书启事

《王荣生草书百轴》签名售书启事


第十五版(经典精临)


基于慕课平台的《圣教序》在书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朱利)

传世经典  赵孟頫跋《五牛图》


第十六版(书法文史苑)


韦庐艺苑札丛(梅春林)

神龙本《兰亭序》非冯承素摹本(李庶民)

历代书法名家咏论(100首)(漆钢)


第十七版、第二十版(当代书家)


李宴清草书毛泽东诗词


第十八版、第十九版(岭南印社)


 

岭南印社——众志成城,共抗时疫全国印社书法、篆刻作品网络邀请展部分篆刻作品选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