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

(2010-06-20 21:56:54)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设计

呼兰区小学科学“同课异构”活动教研材料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 

 

 

课    题:2.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激发学生长久的观察研究自然事物的兴趣。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设计思路:依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落实“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实物,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或实际观察来认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的果实与种子有什么样的特殊结构,它们具备的这些结构适合于它们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帮助它们将种子散播到远处去。同时搜集素材、制作课件、安排活动、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植物结构与功能联系的认识。

内容分析:课题选自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是在观察了花、果实、种子的基础上,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特征做进一步探究,承接“开花形成果实与种子,种子成熟后就需要传播出去”这一认识发展的脉络,让学生经历观察分类、猜想推测、求证说明的探究活动,明确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科学意义。因此说,本课是本单元呈现结构与功能最为明显的一课。

学生分析:三年级植物单元,孩子们经历了凤仙花的种植和生长过程的观察,从学生熟悉的凤仙花开始进行观察研究,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在生活中对苍耳和蒲公英的传播方式也有一些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视频、植物植株、果实、种子的实物和图片

教学流程:

一、     设置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师:同学们好,老师在广场上散步的时候,看见这样一个场景,一棵小榆树在一个栅栏下面努力的生长着,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张图片,不会有人在这个地方种它,那么它的种子是如何从远处传播到这里的呢?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给出最合理的答案。

师: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瓜果梨和一些豆类的种子,它们成熟后是怎样传播出去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板书:2.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师:你们一定也认识很多植物的种子,看看老师带来的种子大家都认识吗?

二、观察求证,自主探究

(一)提供多样的果实和种子,学生实践观察、认识种子和植株,猜想种子可能的传播方式,并据此进行分类。

1、分发种子和果实的实物,学生分组观察

2、根据不同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外部形态、结构的不同,给它们分类,并猜想每类果实和种子它的传播方式有何不同。

3、学生分组交流,在每类实物中精选典型材料进行探究(说猜想、找依据、听质疑)

(二)探究具有果荚类的种子传播的方式(以大豆散播种子的方式为例):

1、实物观察、轻捏或掰果荚,探究大豆果荚和成熟的大豆种子的结构特点

2、学生分组汇报、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种子的特点是质量轻,果荚的结构特点是容易爆裂)

3、观察比较(大豆果荚与凤仙花果实的不同)

4、学生回顾:我们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发现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种子怎么样传播出去的?

5、类比推测:大豆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

6、学生小组讨论、发现共识:暴晒、扭转或砸打大豆的果荚,果荚就会突然爆裂,从而弹射出大豆种子。

7、观察本组分类中,其它果实和种子是否也具有类似特点,学生列举一些类似的植物种子。

8、小结本类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教师板书:炸裂  弹射——弹射传播)

(三)苍耳类植物散播种子方式的探究

1、刚刚我们看过图片中,牛身上粘的都是什么?它们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1)观察比较(大豆果实和苍耳果实在构造上的区别),学生分组用放大镜观察苍耳种子在结构上有特殊构造

(2)小组交流:推测苍耳散播种子的方式,并把交流中的发现记录在本子上。

(4)活动体验:用苍耳果实粘到身边的物体上观察(如衣服上、头发上)

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会发现:苍耳果实有钩刺,很容易粘到其他物体上。光滑衣服的不易粘,如粘到毛衣上不易拿下……

(5)拓展延伸:观察本组分类中,其它果实和种子是否也具有类似特点

2、探究葡萄类种子的传播

(1)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吃葡萄吐籽),首先观察葡萄,推测它的传播方式。

(2)讨论交流,发现本类种子的特点

(3)学生欣赏相关图片,并给像葡萄这样散播种子的方式取名。

(4)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像葡萄这类植物它们的种子色彩鲜艳并不易消化和吸收,它们可借助种子的这一特点依靠人或动物来散播种子。

(5)学生列举一些借助于动物或人来传播种子的植物。

(教师板书:钩刺、多汁、色鲜、味美——动物传播)

(四)蒲公英类植物散播种子方式的探究

1、观察实物,蒲公英的果实和种子的图片。

2、学生小组交流

猜一猜、说一说蒲公英的果实结构有什么特征?会怎样散播出去?并把交流中的发现记录在本子上。

学生在小组的观察讨论、交流中会发现:蒲公英的种子很轻,很小,并长有绒毛,会随风飞行。蒲公英的果实……

3、学生体验活动:用嘴轻轻一吹,或用手扇一扇,种子会随风飞到空中,飘来飘去,落到地上。

4、学生欣赏相关图片,并给像蒲公英这样散播种子的方式取名字,学生通过讨论,自然总结出:像蒲公英这样散播种子的方式为风力传播。

5、拓展延伸:学生列举一些借助于风力来传播种子的植物。

(教师板书:轻、带翅或绒毛——风力传播)

(五)利用浮力来散播种子

1、学生例举在水中见到过的植物的种子,猜想它们的传播方式

2、教师演示:在水中漂浮的菱角。

3、观察本类中各植物的果实特点

4、小组交流研讨形成共识

5、学生列举一些借助水的浮力来传播种子的植物,说说它们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来传播种子。

(教师板书:坚硬、不易腐烂——水力传播)

三、质疑讨论,提升认识

1、种子成熟后,如果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

2、植物种子都有哪些散播的方式?这些方式与什么有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散播方式呢?

3、学生结合板书进行总结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学生不知名的植物种子,学生观察并说出它可能的传播方式,并说明依据,教师及进纵给予评价。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收集更多植物的种子,探究它们的传播方式。

 

附板书设计

2.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炸裂  弹射       ——弹射传播

轻、带翅或绒毛   ——风力传播

钩刺、多汁、味美 ——动物传播

坚硬、不易腐烂   ——水力传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