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行者智林
行者智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29
  • 关注人气: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年级下册数学实践《节约用水》活动课教案

(2011-04-22 12:15:16)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案例

实践创新教案 2010-03-24 10:16:55 阅读678 评论0   字号: 订阅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水表,经历数据的采集、整理的全过程,加深对水表读数的理解;

2、通过认识水表,能比较熟练地读水表并能计算家庭水费;

3、初步感受节约用水的意义和家庭节约用水常识,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学生观察(请爸爸妈妈一起)自己家庭的水表,并填写表格做好记录

家庭:      

 

 

上月(  )日水表数(吨)

 

 

 

 

 

本月(  )日水表数(吨)

 

 

 

 

 

 

2、课前抽取有特色的四个同学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备用)

 

 

家庭

 

 

上月水表数(吨)

 

 

本月水表数(吨)

 

 

上月用水量(吨)

 

 

水费(元)

 

 

 

 

 

 

 

 

李颖

 

4

 

 

9

 

 

 

 

 

 

 

 

 

 

 

 

 

 

崔建平

 

165

 

 

176

 

 

 

 

 

 

 

 

 

 

 

 

 

 

崔瀚

 

308

 

 

323

 

 

 

 

 

 

 

 

 

 

 

 

 

 

张力元

 

227.2

 

 

234.1

 

 

 

 

 

 

 

 

 

 

 

 

 

 

 

3、课前通过询问父母或上网查资料的形式准备有关家庭节约用水小知识。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动之以情。

在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动画。(片名《一口水》电脑演示)看完动画,你有什么想法?

看来同学们对这“一口水”的用处还是不太相信,那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指名读)。其实水资源的危机在我们中国确实普遍存在,而且已经越来越严重,节约用水已经是当务之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节约用水的数学问题。

 

二、认识水表,晓之以理

(一)认识水表

现在我们每个家庭都用上了自来水,那么用什么来衡量每个家庭的用水量呢?(出示各种水表图)这些都是水表,其实水表的种类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自己家的水表。

这里有两张水表的照片(家用水表不同的两种),你家里的水表是哪一种呢?(看照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了这张水表,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或者你还想知道什么呢?(请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知识点)

知识点:1、记数器的读法(只能读到几十几到几是几之间,引入小指针的读法)

2、         小指针的读法(小指针指向哪个数并乘以相应的计数单位)  

3、         日常生活中的读法(一般水表读数保留整数)

4、         单位(1m3的水就是1吨的水,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喜欢用吨做为水的单位)

    那么这张水表(大的)你们见过吗?这是我们学校的水表,是比较早的水表,谁能来介绍一下呢?(学生尝试看大的水表)

 

(二)读表计算

    大家都会看水表了,那我就要请大家来帮帮老师了。这里有老师家水表的两张照片,请你帮忙看一下!

1、第一张水表读数是多少呢?

2、第二张水表读数是多少呢?

这些读出来的数字表示什么呢?(用水的累计数)已经知道的老师家一个月前和一个月后的水表读数,老师家这一个月来的用水量是多少,应缴纳多少水费呢?

先不着急计算,你觉得条件够吗?不够,还要知道什么?(水的价格)谁知道?(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出示提示:虎山镇每吨自来水的价格为3.00元)现在请同学们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三、小组学习,理论用于实践

    1、在上课前有很多同学都观察了自己家的水表,还有一些同学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也读了自己家的水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读出来的水表数。

    看了他们的水表数,你有什么疑问吗?

知识点:1、为什么李颖家水表读数只有5吨和9吨,而其他的都要几百吨?

       2、为什么张力元家水表读数有小数,对吗?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回答,老师加以指导)

还有疑问吗?没有了请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