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新教材培训体会

(2012-09-28 14:26:27)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习笔记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新教材培训体会    

    9月21,我参加了镇教研室在我校组织的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新教材培训活动。可以说本次教材培训活动为我们小学英语教师搭建了一座交流平台,群策群力,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培训会由教研室主任及英语教研员李建龙老师主持。培训会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视频;人民教育出版社曹洁专家对PEP小学英语三年级新教材进行了整体介绍视频;和优秀教师王然玲老师对新教材的分析。培训会还观摩了广东省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邓凤娇和吴吉鑫两位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A部分的词汇和对话课两节录像课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对小学英语三年级新教材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加深了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的理解与体会,对新版小学英语的教学的实施有了一些思考。

、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思考

    听了程晓堂教授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的解读,我了解到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教授从课标的2001版、2003版到现在的2011版的变化作了详尽地讲解。新课标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总体上说,新课标是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中的中等发展水平为基准,同时兼顾到全国各地英语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为了适应我国教学改革发展的现状,英语教学也应当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为主要任务。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英语课程,应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发展思维,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学习英语,不仅要会使用英语,更要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如果学生不了解说英语国家的文化,很容易会闹出笑话或者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在语言教学中渗透人文知识的,是非常必要的。

    2011版的英语新课标也要求教师了解,我国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在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与义务。英语已经成为我国对外交往和吸收国外先进成果的重要工具。

学生学好了英语,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有利于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焦急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质,有利于为学生将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为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信息化奠定基础。

二、对新教材教学实施的一点思考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会话教学,文化和故事教学以及歌曲教学。同学科小组成员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如在会话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具,比如挂图、卡片、实物、投影仪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有利于语言情境学习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英语,在情境中运用英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观看优秀课例是对教材的进一步了解。我们从优秀课例中学习到:教师是从解决课堂教学内容问题出发,以知识技能的语言训练为出发点,安排各项教学活动环节。教研员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善于发现,善于积累,善于研究小学英语教学法,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鼓励我们坚持写好教后记,在教学中反思,在总结中进步。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愉快教学而努力,在积淀中成长,在坚持中磨练,在反思中创新,在研究中奋进。

通过培训,我明白了在教学中,应注重了知识的积累和拓展,注重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首先应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要从学字母开始,要让学生认识什么是书写体,什么是印刷体。大胆开口的习惯,把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还要有及时复习的习惯;最后还要养成勤于积累,实践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才能对英语学科感兴趣,才能愿学,乐学,善学。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到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肩负的责任。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实践、多反思,让新课标的理念在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好的体现。

 

 

 

 

                                                           徐海艳

                                                      20129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