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有光
周有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72
  • 关注人气:5,5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语拼音方案的三原则

(2010-09-19 07:44:25)
标签:

汉语拼音方案

注音字母

拼音字母

周有光博客

杂谈

汉语拼音方案的三原则

http://s8/middle/68b18fa9g90914ae26427&690

 

    一位朋友看了我的《旧事重提谈拼音》,又看了两位青年朋友谈话的原始记录。他说“你把原始记录的大部分都删掉了,树叶削光,只留树干。”我说,“稿件不宜太长,删掉了许多过时的话。”他说,“过时的话,对新一代青年来说,可能仍有参考作用。”他选择部分可能仍有参考作用的过时的话,成为这篇《续谈》。

     

    问:汉语拼音方案的三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和口语化,你是怎样提出来的?

     

    答:设计方案需要规定范围,以免无所适从,三原则就是规定的范围。

     

    问:为什么又加上“三不是”:不是汉字拼形方案而是汉语拼音方案,不是方言拼音方案而是普通话拼音方案,不是文言拼音方案而是白话拼音方案?

     

    答:为了说明拼音方案不是万能的,而是功能有限的。

     

    问:你把拼音字母比作润滑油,外国留学生说它是进入中国文化宝库的“芝麻开门”。是否低估了拼音字母的价值?

     

    答:润滑油和芝麻都微不足道。微不足道而到处有用,这就是拼音字母的不平常。

     

    问:从文化史来看,拼音方案有什么价值?

     

    答:世界各地区的文化,不断交流。在全球化时化,文化交流将越来越频繁。注音字母只能做国内的文化钥匙。拼音字母还能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这就是拼音方案在文化史上的价值。

     

    问:方案规定,字母“i”有三种读音:元音“i”(衣)之外,还表示“知蚩诗”和“资雌思”的两个韵母。有人主张分成三个各自独立写法。你看好吗?

     

    答:我们反复做了多种试验,“一当三用”最为方便,也符合十三辙的原理。你不妨再去试验试验。

     

    问:把调号加在“iu”和“ui”的后一字母上,这合理吗?

     

    答:这不是方案委员会的规定,而是群众的习惯写法。

     

    问:“知”的声母“zh”出现频繁,不经济,也不符合国际习惯。为什么不改为“j”?

     

    答:“j”已经用作“基”的声母。“zh,ch,sh”有规则,“j,ch,sh”不规则。

http://s1/middle/68b18fa9g909150c080f0&690

     

    问:有人不喜欢标调符号,说它是满脸麻子。还能改进吗?

     

    答;关于标调方法,我们做了多种比较:加符号、加数码、变拼法等等。“加符号”比较利多弊少。它接近法文,方便省略,继承注音字母。缺点是“ü”(两点)上加调号,符号重叠。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

     

    问:有人问,可否不用隔音字母“y,w”,使方案更加简洁?

     

    答:“零声母”处用隔音字母,能使音节分明,便于阅读。例如“义务”写“yiwu”比“iu”好。不用隔音字母会引起一系列拼写和阅读麻烦。这个问题曾经反复研究过。

     

    问:“a”“g”等字母有两种写法,可否合并成一种?

     

    答:某些外国习惯,一种写法用于儿童,一种写法用于成人。这个习惯没有遵守的必要。可以合并成一种。

     

    问:字母名称,现在各人说法不一,怎么办?

     

    答:字母名称,虽有规定,难于推广。起初受注音字母名称的影响。现在又受英文字母名称的影响。可能要在长期实践中,由群众来约定俗成。

     

    问:制订方案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http://s1/middle/68b18fa9g74db56224b30&690

    答:制订方案必须考虑两个间题:一是以汉语的音韵原理为基础,另一是照顾字母使用方法的国际习惯(主要是接近英法德文)。兼顾二者很不容易。

     

    问:为什么到如今还有人对方案表示不满意?

     

    答:方案技术,利弊共生,只能利多于弊,不能有利无弊,难于皆大欢喜。

     

    问:制订方案为什么要三年之久?经过了哪些步骤?

     

    答:草案要征求意见和法定审查。多方面征求意见:全国政协、地方政协、各个政府部门、全国各种群众团体等的意见,都要尽可能吸收。多层次法定审查:首先由拼音方案委员会通过和文字改革委员会通过,送国务院组织审订委员会通过和国务院委员会通过,再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方案的制订是十分慎重的。

     

    问:方案成为国际标准,为什么也经过了三年?

     

    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TC46)1979年在巴黎和华沙开会,中国代表建议以“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中国代表对方案作详细说明,解答各国代表的疑问,争取法日等国代表带头支持,建议得到立案,进行程序讨论。中间由ISO组织进行内部审订。1982年ISO在南京开会,审定提案正式文本,由ISO理事会通过电报通知会员各国,用电报表决,结果多数国家复电同意,拼音方案正式成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编号:ISO 7098),这也是十分慎重的。

     

    问:英美为什么要反对?

     

    答:采用拼音,就要废除使用了100年的英国人设计“威妥玛方案”,改变英文中拼写汉语的习惯,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后来他们也采用作为国际标准的拼音。

     

    问:为什么制订方案以后还要制订正词法?为什么不把正词法订入方案之中?

     

    答:方案是音节的拼写法;正词法是语词的拼写法;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方案有“注音字母”和“国语罗马字”为前例;正词法没有前例。“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还要补充实施细则和各种专用规则。正词法比方案复杂得多,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http://s5/middle/68b18fa9g90915fb3ccc4&690

     

    问:有人主张“我的”连写,不分写。这样是否方便而合理?

     

    答:在研究过程中,曾经试定“我的”连写,而且“的、得、地”形式不同,后来为求便于在小学推行,改定“的”字一律分写。这类问题不止一个,要在实践中逐步改进。基本规则经过试用,需要不断修订。

     

    问:英文没有正词法,汉语拼音是否可以也不要?

      

    答:英文的拼写法,是群众从古至今在很长的时期中逐渐形成的习惯。学者从中分析出正词法,条例复杂,内部多矛盾,并非没有正词法。

     

    问:拼音方案加正词法是否就是拼音文字了?

     

    答:方案加正词法完成了拼音的技术设计。要成为跟汉字并用的拼音文字,还要有多数人民的经常使用和国家法律的审定认可,这需要很长的时期才能逐步实现。国家的语文政策是:用拼音帮助汉字,不是以拼音代替汉字。

     

    问:“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是否是先进的教学法?

     

    答:它是先进的教学法,当然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特别是要结合电脑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6-01-13,时年101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