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上台“讲课”,好处多(文摘)

(2011-11-25 11:14:50)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习方法

题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一现实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重视。其中,打破传统的教师“教”的局面,尝试让学生上台“讲课”,不失为一种培养能力的好方法。因为这种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不仅是诱思探究教学的思想,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时常鼓励学生上台讲课,而自己认真听课,然后视学生的教学情况自己补充或修正讲解。这样教学,收效甚好: 1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预习课文的积极性新课让学生先讲,能够激发他们强烈地求知欲望,唤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变督促为引导。学生为了"讲"好课,深入钻研教材,扎实预习,细心设计教学层次,跃跃欲试,满腔热情地渴求知识,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形成了自主学习的好风气。

   “自从学生们轮流走上课堂自己讲课以来,每次走进教室我心里都很忐忑,因为学生之间经常会碰撞出一些我没考虑到的问题。”曾经每次上课前,44中语文老师、全国优秀教师韩英都是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因为之前她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备课,可最近这种自信却变成了“压力”。原来让韩英感到“忐忑”的是,学校实施的开放的教学模式:学生们每天自己备课,第二天轮流到讲台上提问、“讲课”,大家分组讨论。而这种自主学习碰撞出的新鲜思考,有些还真出乎韩英意料。

  “小老师”启发大老师

  “学生们自己当老师以后,让我感到很惊讶!”韩英表示,以前上课提问时,一堂课她会提10个左右的问题,主要提问那些成绩落后一些的学生,自己认为简单的问题却经常让学生“卡壳”。“现在不一样了,他们自己备课,每天分组派代表到讲台上讲,我才发现他们的提问那么多,有一次一个组就提了20多个问题,有的我根本想不到,突然就感觉我的备课太不充分了。”

  除了各种新颖的问题叫韩英眼前一亮,学生们的讲课形式和措辞都让她惊喜不已。韩英告诉记者,孩子们不光能找出好的字词、句式、修辞,讲解它的运用方法,还能找出相同的例子供其他同学练习,甚至有的学生会别出心裁地将板书变成课件,用色彩漂亮的投影讲课。“‘我认为,我觉得,为什么不能这么用……’孩子们在讲课上是用讨论式的语言,不像老师,是一种肯定的灌输式的。”从业21年的韩英一直在寻找如何与学生最近距离地接触交流,她坦言学生们的讲课逐渐打破了长期形成的固有思维,让她更加了解学生们的同时,也对她造成了启发和挑战。

  学生体会老师辛苦

  昨日下午,记者走进初一九班的教室时,一名男生正指着黑板上的通假字,一边解释,一边在字下方写上它的含义,一副小老师的模样。而班里其他同学没有老老实实地坐在座位上,而是围着讲桌听他讲课,并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韩英站在学生中间有序地引导着学生们的讨论。记者发现,教室的两侧墙上挂着另两面黑板,三面黑板上都写满了整齐的板书。教室里的书桌两两对在一起,仿佛一排排聚餐的饭桌,韩英说,是为了方便孩子们分组讨论。

  自从上了初中,初一十班范晓泉的身份就成了老师、学生两者加身,白天讲课,晚上回家预习备课,范晓泉坦言“挺累”。“以前回家做完作业就能休息了,现在作业都是在自习课上完成,回家要复习、预习,做好备课,比以前累多了。”范晓泉介绍,预习过程中要在课本上做好标注,对照学校统一发放的讲学稿定下学习目标,进行难点、疑点的分析。“以前上课时都是听老师讲,大脑跟着老师走,自己不去思考,但现在自己要从预习中发现问题,把它们归纳出来进行备课。”范晓泉称,每天的预习、备课、讲课也让她体会到了当老师的辛苦,更加珍惜上课时间,而小组之间轮流讲课的竞争也让她每天都积极备课,“累并快乐着”。

  “客串”老师收获大

  “学生提出的问题我能不能解答?现在很多老师都有这个疑问,每天上课前都会猜测孩子们会想什么,会做什么。”韩英表示,这种学生角色发生的转变让学生们自觉忙碌的同时,也给老师增添了心理上的压力。在韩英看来,传统的授课方式,老师统一讲课,一个人主导课堂,现在老师要做的就是把握课堂进度和方向,引导学生们进行更有深度的思考和讨论。”

  韩英告诉记者,要想在课堂上讲好课,学生们首先要预习好功课,吃透课本知识点,这就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每个学生的讲学稿不尽相同来看,学生们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而课堂上的板书和讲解则大大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韩英发现,通过这一开放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如今44中每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大胆表现。

  记者  卢刚         

  昨天下午3时,44中初一九班的“小老师”正在上语文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