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2011-12-26 20:12:54)分类: 随笔 |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在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有经验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即思想深入到事实、事物、现象中去)的过程中进行。
这与新课改倡导的精神是一致的。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既是教学目标,又是载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同时它又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价值观变化的重要载体。
“过程和方法”: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因此,“过程与方法”既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其他目标达成的媒介。很明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全面、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就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认知活动和情境学习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其学习知识的任务不可能维持。因此,我们注重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达成,强调重视过程教学,强调学生探究知识的经历和获取知识的体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教学的根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有机渗透到教学的内容之中,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这一目标绝不是从三维目标中游离出来,通过创设一种“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对学生施以“说教式”的教育。
三维目标三个维度有机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统一指向人的发展: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只有正确把握和实施三维目标,才能有效杜绝死记硬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