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關於《漢唐書法片札》一書及其作者張伯聞 簡體字版

(2015-07-03 18:13:13)
标签:

漢唐書法片札

張伯聞

分类: 《汉唐书法片札》书稿

本书是一部极富原创性的著作。作者对书法史、对传统书法理论、对自中国文字发生以来的书法发展做了全新梳理与诠释。并特别自毛笔的技术运用角度对书法的五十几个问题从理论到实际操作做了自成一家的解读。作者有四十年以上的每日不间断的书法训练和创作经验。本书有较高的书法理论价值,对书法和国画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书中对书法诸多问题做了切当的、精到的、细密的诠释和辨析:


1
,  书法的定义。至今未见有一部著作对“书法”这一艺术门类作出过科学的、合理的界判。书中对书法的定义,首次给出完整的叙述。


2
,  构成书法艺术的十项艺术元素:1、毛笔;2、八法;3、中锋;4、笔力;5、点画造型;6、笔势;7、书趣;8、结构(字体造型);9、墨彩;10、章法。


3
,  东汉蔡邕《九势》在书法史上包孕前后的历史意义。


4
,  书法与毛笔写字的区别何在?


5
,  书法的核心法度是“八法”,亦即“笔法”。


6
,  “八法”是毛笔使用技术的抽象符号化,为毛笔的物理本性所规定。


7
,  本书复原了真正的“八法”。即毛笔书写汉字单一点画的技术法度。“八法”与中唐以后的“永字八法”是两个绝然不同的问题。


8
,  详细剖析“八法”与“永字八法”混淆的原因。


9
,  书法的点画造型。书法的基本艺术造型在于“点画”,书法点画的基本标准。


10
,什么是“中锋”以及“锋”、“笔心”。


11
,什么是笔力?


12
,什么是点画的立体感?


13
,什么是点画的拗折感?


14
,什么是“每画三过折笔”?


15
,什么是“叠法”?“叠法”的失传与书法大幅度的下滑。


16
,阐论“笔势”。


17
,什么是“书趣”、“书意”?


18
,什么是“墨彩”、“墨华”?


19
,怎样认识“锋铓峻势”?


20
, “锥画沙”的译释。


21
, 上乘境界点画:印印泥、折钗股、壁坼纹、飞白、银钩虿尾。


22
, 使用毛笔的根本目的在于用出笔力。


23
, 什么是“圆遒”?


24
, 什么是书法的“骨”、“肉”、“肥”、“瘦”?


25
, 怎样认识用笔的“疾”、“涩”?


26
, “八法”演进的三个里程碑。


27
, 《玉堂禁经》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纂辑与散佚。


28
, 转折。“转”与“折”。“转”与“折”的区别。转折处为什么难以写好?


29
,汉字的“结构”,即字体造型,不是“法”,而是“例”。结构更深一层的含义,是笔力的铆合支撑,运笔的往来呼应。


30
,金文的境界,金文之美。


31
,汉碑、汉简都是“八法”的产物。汉碑何以更难?


32
,草书难在什么地方?


33
,什么是用笔的“绞转”?什么是“顿挫”?


34
,卫夫人、王羲之论书之文是否可信?


35
,王羲之何以能成为“书圣”?


36
,南派书风与北朝碑版,根本的区别何在?


37
,晋末书法为什么下滑?


38
,专论欧阳询。书风一生三变。揭出未署名的五方碑志出于欧阳询的手笔。


39
,汉唐神韵的真谛是什么?


40
,书论真伪,难做易失之原因。


41
, 执笔如何才符合使用毛笔的原理。


42
,为什么横画比竖画难写?


43
,汉代人学写字,为什么只练一竖?


44
,“波发”(后世新说的“捺”)为什么是多体书中最难的一笔?波发是最能彰显书家用笔能力的书法境界的一种点画,但宋代以后的书家为什么没有一个能把波发写得尽善尽美?


45
,颜真卿为什么遭人批评?颜真卿晚年作品为什么不如他中年的作品(如《郭虚己墓志》)?


46
,什么是古人说的“大字”?三寸以上的大字为什么是难中之难?


47
, 怎样能做到“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48
, 简牍时代的书法境界为什么远远高于纸质时代的书作?


49
,详尽评述宋代以后书法的三大高峰:米芾、赵孟頫、王铎。


50
,如何读帖?如何临帖?临帖的误区。


51
, 什么是书法的“雄强”?什么是书法的“姿媚”?怎样认识雄强与姿媚包汇一体,形神不二而非相对峙?


52
, 怎样理解“细劲瘦硬”?杜诗“书贵瘦硬才通神”,“瘦硬”何以“通神”?


53
, 什么样的毛笔才是合乎用笔原理的毛笔?


54
,书法的功夫。


55
, 另外还有一些不属专论的问题。




《汉唐书法片札》一书探讨的以上五十多个书法理论问题,绝大部分,或者说全部也可以,都是古人书论中,以至近现代书家书论中如沈尹默、启功等,一再出现的书法术语、概念,但尚无一家对这些概念做出令人信服的阐释。本书各论,皆可说发前人之未发,论前人之未论。分析、判断,都是从具体作品,从经典书法作品的微观局部、边角细部观察解析,建立理论支持的基点。作者尽可能全部掌握前人资料之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出答案,得出一己的结论。在在都要讲出一个“为什么”。著者读书、习字,总想求一个“何以然”。《汉唐书法片札》,就是这许许多多“何以然”累积而成的一个结果。



《汉唐书法片札》,原名《汉唐书法探源》,在出版过程中,经有关人士提议,改为现在的书名。

该书原有附图,是著者收聚的,极有参读价值而为一般书法爱好者不易见到的一千余幅书法作品,包括甲骨文、甲骨片上的墨书和硃书,金文,战国竹简,西汉三国的 竹书,帛书,汉碑,两晋北魏北齐碑刻,楼兰残纸,隋碑,唐碑,欧阳询碑,米赵王三家不为凡常注视而实为极精之品的作品,以及近几十年新出土、新发现的一些 可称极品的碑铭,每幅作品之下都有作者详细的、对该作品之八法、笔力、书趣以及有关方面的极详尽的注释与说明。遗憾的是这一部分附图不能与该书同时出版。 在现在的版本中,留存的如“(附图XXX)(插图XXX)”等,这些多余的文字未能删去,是因为工作量大,只好如此处理,谨请原谅。

选刊的文字,当以现在正式出版的《汉唐书法片札》文字为准。



张伯闻,别署书法汉唐斋。祖籍河北涞水,1946年生于张家口,1965年张家口二中毕业,以一生的时间研究书法及书法理论,以及传统书法理论。对传统文化 经典有广泛涉猎。著《汉唐书法片札》,六十余万字,近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该书探讨并原创性解读了书法理论史上从来没经论证过的五十余个问题。希望与爱 好书法的朋友共同学习、研究、探讨。对甲骨、金文、小篆、简牍、汉隶、北碑、章草、草书、行书、楷书,多有临习。长于隶书,书作力求将秦诏版汉简融入隶书,虽严守汉唐大法却自出面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