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aliandaily.com.cn/newsdl/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10502/00219726c24a0f28316f06.jpg
看,多幸福的一对父女。
http://www.daliandaily.com.cn/newsdl/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10502/00219726c24a0f28316f07.jpg
葛欣陪着女儿玩耍
“此刻,你已经睡熟了。你是在我为你讲第五个故事时睡着的。你总是不爱盖被子,现在还在咳嗽,怕你再冻着,爸爸帮你盖上被子,又轻轻吻了吻你的额头。你的样子真可爱,你的额头真香甜。时间还早,爸爸不想睡,又不想影响你,就关了灯,靠盲打来给你写这封信……”这是一位爸爸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话。
这位爸爸名叫葛欣,曾做过记者、编辑、教师,现在开发区法院工作。从女儿还未出生起,他就为女儿写信,一直坚持了10年。
当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编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对他的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鼓励他把这些内容汇集成一本书。如今,这本名为《亲爱的宝贝——好爸爸写给女儿的90封信》的书信体家教书已正式上市。日前,记者采访了该书作者葛欣,挖掘到了一些书信背后的感人故事。
A
迎接新生命
拿什么送给你,我的宝贝
10年前,在得知妻子怀孕时,和许多爸爸一样,葛欣异常兴奋。不过,在兴奋的同时,葛欣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要为即将出生的孩子留下些什么?他首先想到的答案就是书信。
他想,为孩子写信,记录下孩子的成长历程,以及自己对孩子的慈爱和期盼,待日后翻看这些书信时,无论是自己还是孩子,一定都会有别样的感受和收获。
说做就做,自2001年起,葛欣就开始为孩子写信,这一写就是10年。在他的信中,有的记录了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做法,有的记录了孩子成长中的进步,有的记录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收获……每封信都采用父亲给孩子写信的方式,信后还附有教育心得,可以说,这是写给童年女儿的信,也是写给当妈妈后女儿的信,可为女儿日后教育孩子提供参考。
B
10年从未间断给女儿写信
手术后醒来就提笔
女儿4岁时,葛欣患了一场大病——胰腺炎,一种可以要人命的病。发病初期,葛欣并没有太当回事。虽然感觉浑身无力,但他还是坚持着像平时一样,为孩子讲故事,给孩子写信。
他在当时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爸爸生病了,感觉胃很疼,没有力气,说话都感觉气短,去医院也没有查出病因。今天晚上,爸爸告诉你,爸爸病了,今晚不能为你讲故事了,你自己乖乖地睡吧。你很懂事地答应了。然而,看着乖乖闭上眼睛的你,爸爸心里很不忍,爸爸不想因自己的原因而减少你的快乐,于是,爸爸又拿起《三国演义》,来到你的床前,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为你讲了起来。”
住院期间,葛欣身上最多时插了7根引流管,但他还在惦记着女儿,还在瞒着护士和家人,悄悄地为女儿写信。
“亲爱的女儿,爸爸刚下手术台时,也许是麻药还在发挥作用吧,爸爸只听得到耳边嘈杂的声音,眼前却漆黑一片。爸爸想起为你新买的书还在病房床头的柜子里,马上用含糊的声音对你爷爷说,‘回去时别忘了把给竹竹买的新书捎回去。’爸爸是希望你能够有好书看,能够保持爱读书的好习惯啊!”这是他在手术当天晚上为女儿写下的文字。
C
收获
女儿也开始写书了
10年耕耘,为葛欣换来了可喜的收获。盘点起来,他为女儿写的信已有数百封,共有三四十万字。让他没想到的是,一些报刊和出版社知道了他为女儿写信的事,纷纷向他约稿。一家出版社还与其签订了出版合同。就这样,经过修改和编排,一本名为《亲爱的宝贝——好爸爸写给女儿的90封信》的书诞生了。
让葛欣更看重的收获还表现在女儿身上。女儿葛嘉竹是大连开发区童牛岭小学三年四班的学生。从小在爸爸的影响下,喜欢读书,在图画、作文、外语及运动等方面表现出色。至今已有20余篇绘画及作文在《故事大王》、《语文报》、《少年大世界》、《作文世界》等8家报刊发表。绘画作品曾获得第三届“天才杯”中国儿童画金奖及全国“星星河”杯儿童绘画银奖。在全国少儿英语表演比赛辽宁赛区,获英文儿歌演唱一等奖。
目前,女儿正在创作长篇童话《彩云飞飞历险记》,准备出版一本自己创作的童话书,成为一名小作家。
D
“三型爸爸”育儿经
爱是最大的前提
采访中,葛欣谈到很多教育孩子的理念。葛欣认为,做爸爸就应该做“三型爸爸”,即学习型爸爸、牺牲型爸爸和朋友型爸爸。
“父爱与母爱是完全不同的。但在现实中,很多家庭都是由母亲甚至老人在教育孩子,父亲教育是缺位的。”葛欣说,“作为父亲,应该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想做一位好爸爸,就得先学习。”要学习其他人教育子女的先进经验,多读一些好的家教书。
10年里,葛欣研读了《爱的教育》、《父母的“上岗执照”》、《靠自己去成功》等数十本家教类图书,从中汲收了许多好的教育经验。
葛欣认为,作为爸爸,还应具有牺牲精神,即牺牲时间陪孩子和牺牲金钱买图书。在他的书信中记者看到,葛欣在写作之余,陪孩子锻炼身体、读书、编故事、做游戏,会占用他很多时间。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葛欣是用孩子的视角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字里行间,充满了阳光和快乐。葛欣不但会像孩子一样和女儿做各种各样的游戏,还会和女儿开诚布公地说心里话,可以说,他是女儿的爸爸,也是女儿的朋友。
读者网评
为孩子写信做法
对孩子成长有益
辽宁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教授、美国普莱斯顿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金洪源:
有的家长说,培养一个好孩子比登天还难;也有的家长说,培养一个好孩子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和容易。葛欣就是一位像呼吸一样从容、自然、不动声色地陪孩子阅读、健身、游戏、交流、通信的好父亲。
一位学习型、牺牲型、朋友型父亲所做的这些看似平凡的简单小事,随便挑出哪一件事来都大有学问。比如说他自孩子未出生起就为孩子写信,一直坚持10年一事,看似平常,然而意义却很不平常。父亲给孩子写信这个做法,避开了频繁说教让孩子产生的厌烦情绪和反感的心理定势,把父亲要传授给孩子的知识准确地传达到了孩子的内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有牺牲精神的爸爸
是大智慧的爸爸
网易网友马连列: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影子,也是孩子最重要的课堂。作为一位爸爸,能十年如一日,坚持用善良、感恩和慈爱教育孩子,用笔记录下孩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认真思考,及时总结,最终形成一本书,这真是难能可贵的,是需要有牺牲精神的。
表面上看起来,他为孩子舍得牺牲时间、牺牲金钱、牺牲玩乐,但他自己认为,自己从中收获更多,其实,为爱做出的牺牲,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一种伟大呢?
作者不仅是位有牺牲精神的爸爸,更是一位有大智慧的爸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