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春树博士谈催眠:强迫症的催眠治疗效果!

(2015-04-07 16:27:41)
标签:

马博士谈催眠之

强迫症的催眠治疗效果

马春树博士谈催眠

马春树联系方式

催眠强迫症马博士

http://s5/mw690/001UN2mdzy6RjjK6KAA24&690
注:此为马春树博士系列催眠教学邮件中的一封,马春树博士会分享他在生活工作中对于催眠技术的所见所感,会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您分享。海普诺斯中心将马春树博士的邮件发布到网站中,是为了让更多的朋友能够有机会参与到他的分享中,让那些能够提升我们内心,让我们能够对生活对工作有不同视角的认知与感受,谢谢关注。
    亲爱的朋友:
上一封邮件里我们谈到催眠的一个十六字原则,就是不用太多的准备,而是当下就开始做催眠。这一次本拟要谈一下在开始催眠诱导时的一个次序,也就是“次弟”的问题。因 为昨天我收到一封朋友的邮件,提到了一个催眠案例,于是我们在这里就这个案例先来分析和研究一下吧。在“海普诺斯同学群”里张大夫也提到案例的分享 问题,我想有机会就可以经常讨论一下案例,大家一起学习。
邮件内容如下(蓝色字),个人信息的部分我就先隐去,部分内容经过修饰。
     尊敬的马博士您好!
我是XX,一位山东的心理学工作者。认识您是通过网络,尽管我没有上过您的课,但对您并不陌生。一位很知名的催眠博士能够通过邮件和对催眠 有兴趣的同道进行沟通,我感到这是实力和勇气的表现。我认为您是一位这样的引领者。
http://s1/mw690/001UN2mdzy6Rjkp975m70&690
我自己开办的机构在2009年举办了一个XXX催眠培训班,学习了一些催眠知识,工作中做个案的时候根据个案情况会用到催眠技术。
今天向您请教一个我处理的个案的困惑:个案A今年34岁,男性,结婚,有一个三岁男孩。性格偏内向。父亲过世,与母亲同住。从事技术XX工作 。目前工作压力不大,比较清闲。
    在初中的时候有一些强迫行为的症状,但不很明显。自己解释由于学习的压力很大,为了保持优异成绩,没有时间在意,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县一中 。到高中以后,随着学习的压力加大,症状明显起来,但学习成绩能保持在班里前10名,也扛过来了,考取了北京XX大学。大学期间,因为强迫越来越重,休 学一年。不得已复学之后,坚持读完大学,成绩不理想,自己感到很失望。工作几年后,症状减轻很多,结了婚,生了小孩。最近症状加重,因为单位调来了 一个女同事长得很像初恋女友,担心自己在女同事面前出丑,症状加重前来求助。http://s11/mw690/001UN2mdzy6RjkmbUjE6a&690
       建立咨询关系很顺利,2次咨询,个案A感觉效果不错,很放松。第三次咨询我给他做了催眠,解决女同事紧张问题,他感觉效果也可以,不再那样 紧张。第六次咨询,同样是催眠治疗,目标是生活工作中自信、轻松、宁静、舒缓。我感觉咨询预期的效果没有达到,在进行第7次咨询结束的时候,和他谈 转介问题,他却说总体效果还可以,至少没有更严重。不同意转介。在8次咨询的时候,他主动提出结束,说接受咨询是一段时间以来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情, 准备休息一段时间,有问题再过来找我。于是,结束咨询。
     马博士:对本个案来讲,他性格中追求完美,争强好胜;父母对他期望很高,导致他的强迫行为。成年后,自己的期望值也很高,周围环境也或多 或少的对他这个名牌大学生的期望也很高,但是因为心理疾病缠绕的阴影不能轻松对待工作和生活。对自己很失望,症状愈加严重。工作中很害怕同事、领导 发现他的问题,越担心越厉害,形成恶性循环。催眠治疗中,对其良性暗示比如自信、舒缓、宁静、沉着等效果并不明显,是我太着急了还是催眠运用出了问 题?应该从那个方面着手进行催眠效果更好?
         很冒昧的给您写信!请谅解,并期盼回复!
http://s3/mw690/001UN2mdzy6RjkrDPs6d2&690
我注意到几个问题:
1、 并不是每次都是用催眠治疗的,在第三次和第六次。
2、 咨询师在第七次谈到转介,是因为自己感觉到效果不好,是没有能力帮助客户。最 后客户在下一次主动提出终止咨询关系。这种情况下,对于咨询师的心理自我调适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很难不感觉到挫败感,所以咨询师本人此时也要去接 受一下督导才好,化解到负面的情绪,同时从中学习到更多。
3、 第三,催眠治疗中只看到是给出积极暗示,而没有看到更多的情绪调节的技术内容 使用,这是催眠技术和治疗导向的问题。
  
    在这里我对这个案例谈一下催眠治疗的方式。因为我是催眠师, 所以我一贯是在每一次治疗时都用催眠技术。像Stephen Giligen博士说的一样:如果在一次咨询时只是谈话而 没有催眠的话,那是催眠师的巨大失败。
   
     对于强迫症的人更是如此,因为这种类型的人多数是“情绪型的 暗示感受性”。(这是美国HMI催眠学院的临床分类法,另一种是“躯体型的暗示感受性”。)情绪型的人多数 是以左脑为主导,所以分析和理性为主导的。这种人给他做咨询难度很大,因为他们对自己的问题都很清楚,对一切都分析的很明白,咨询师很难给出更高明 的指导,能让他们更多的“内省和领悟”。
     
     所以对于这种人,我基本上是听了他介绍情况以后,不谈什么多余的东西。
            我会说:“还有什么你想让我知道的。”
            如果对方说:“差不多,这就些吧。”
    我就说:“好,那我们开始吧。”于是就开始进行催眠治疗的流程。在催眠技术 一步步使用的过程中,对他的潜意识反应方式进行了解和调整。
     因为他们意识控制的能力很强,焦虑的程度也比较高,所以不能用以放松为主导 的诱导方法。如果你只是用“渐进式放松”的方式引导入催眠,那他就很难于有感受。因为他本身要自控,而你的放松却又想控制他的身体不去紧张,他自然 的会去控制自己的身体去尽量放松。
   记得,当他“控制”自己的身体“尽量”放松时,尽管他身体上放松了,但情绪 上的自控性却更强。而强迫症的根本原则就是“过度自控导致失控”。所以,这样的方式根本帮助不了强迫症的患者,甚至还要强化问题。这是特别要注意的一点。
【马博士催眠建议】http://s15/bmiddle/001UN2mdzy6RjkbE98a4e&690


1、针对焦虑和过度自控的状态,用焦虑型的诱导方式,如“手臂 抬起诱导”反复加载信息,推动焦虑的状态出现,然后导入催眠。注意,要制造足够的焦虑,否则他在完全自控的情况下会“装着”进入催眠状态。所以必须 先打破这种“常态”,激发“战斗逃跑反应”。我们在培训课程中要求学员做到的就是这一点“制造焦虑”,是催眠的关键。
2、治疗的核心理念:连接和分离。让意识去理解潜意识的反应, 并合理地去接纳潜意识的反应。让他对于自己对女同事出现让他产生的种种“不好”想法可以去接纳,有这种感受和想法是可以的、正常的反应。这是“连接 ”(ASSOCIATION)。
同时还要与行动“分离”开。我们恨不得去杀了一些欺负小贩的 城管一样,我们可以这样想,可以这样的激愤,但我们并没有这样做,因为感受想法并不等于行动。有这样的感觉很正常。我们帮助他将不良的感觉、不健康 和想法和必然的行动及导致的后果“分离”开(DISSOCIATION)。
3、不给“积极”暗示:这种人焦虑情况多,目标性强。一旦给出 目标就会焦虑,就可能会强化症状。所以不能说:“你以后见到这人女性会平静、自然。”这会让他更加焦虑和不自然。
4、运用悖论来治疗:情绪型的人意识的功能强大,分析判断能力 强,所以要绕过头脑批判区进行暗示,如:“我知道你以后还会再回到办公室,那个女同事也还会再出 现在你的视野里,甚至也会交谈,有工作上的交流。同时,你可能也会感觉到不自然,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不是吗?你会很自然地感觉到不自然,这是很自然 的事情。”像这样的暗示就充分地运用到治疗的悖论,其中强调的就是要“自然”地感觉到“不自然”。这里将 “自然”这个词的概念偷换掉,是双关词,意识上知道这两个所指不同,但对于潜意识来讲,没什么分别。这就是利用同一个词,意识和潜意识的理解差异进 行暗示的方法。
http://s4/mw690/001UN2mdzy6RjknAIfh73&690
    治疗强迫症是催眠治疗当中的相当有难度的事情,如果运用的好,要比常规的咨 询和药物治疗效果显著的多。本身强迫症对于临床精神科医生也是很苦恼事情。同时,强迫症的催眠治疗周期要比一般的问题长,要更耐心,同时在治疗的导 向上要正确,反之就要强化问题。
我说了这么多,对于非专业心理咨询和催眠治疗的人来讲也会更多的理解和了解 强迫症的治疗原则,更好地理解强迫症。
    祝平静快乐。咨询美式专业催眠治疗师:薛老师:13261997679
http://s5/mw690/001UN2mdzy6RjjMKrCA34&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