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儒将何汝宾和普陀山

(2013-05-06 20:43:06)
标签:

文化

分类: 补陀洛迦
   http://s14/mw690/6880436bgdc0c174244bd&690
   白华山妙庄严路正趣亭西北,有一巨石隆起。石上有题刻三处,因年代久远皆失丹色。正面向南,最上仅有普度二字,其余被另一题刻(清同治年总兵吴大廷所题)所覆。所幸左侧落款犹存:明天启总兵何汝宾题。这是何汝宾在普陀山留下的三处题刻之一,另外两处在几宝岭和磐陀石,无一修复。
   何汝宾,字寅之,号仲升,苏州人。嘉靖年末为山东济宁游击将军。1572年(一说1559年),因海盗猖獗,宁绍参将府从宁波镇海移驻舟山,改称舟山参将,协镇舟山总兵。何汝宾于天启二年(1622),从济宁调任该职,一直到天启七年(1627),也就是郎彻发愿筑妙庄严路那一年迁任广东都督佥事,在舟山,为官五年。
  在舟山其间,何汝宾操练水兵,剿除倭盗,深得百姓拥护。何汝宾外貌儒雅,治军严谨,为官清廉,又精通军事,著《兵录》十四卷,图文并茂,涵盖了“论将”、“选士”、“编伍”、“教练”、“拳法”、“棍法”、“阵法”、“ 器械”、“ 军行 ”、“ 安营”、  “守御”、“ 攻战”、“ 水攻 ”、“火攻”、“ 医药”、“  天时地利”等各个方面,然而该书却在1780年被乾隆列为四库禁毁丛书,不由让人扼腕。其在舟山五年,还编撰了《舟山志》,这是舟山第一套官方志书,填补了很多前人的空白,以港口划分了舟山区域,还录入了很多关于舟山的诗词,如传为苏轼所作的《送冯判官之昌国》(作者经考为元末张宪),其中有一句“兰山摇荡(动)秀山舞,小白桃花半吞吐”,是歌咏舟山的千古佳句。因其政绩卓著,在舟次年即被擢为宁绍副总兵,但仍驻守舟山,往来于瀚海穷洋,与海盗和倭寇周旋,所造战船,
http://s11/bmiddle/6880436bgdc196d813b3a&690
                  何公祠原址
                http://s14/mw690/001UEoRlty6OByBKHSZdd&690
                 原置于杨枝庵山门外的《何公生祠碑》http://s15/bmiddle/6880436bg7c68f2d029a3&690
                   现在位于正趣亭的《何公生祠碑》
令贼等闻风丧胆,再不敢小觑地方军队,一方百姓得保太平。
   《副帅何公生祠碑记》青石质,高两米四,宽零点八八,厚零点一六,原植于何公祠的东侧。何公祠,别名三会堂,天启六年(1626),普陀山僧民为感念其多次巡洋,守护普陀山之恩,由普济寺退居方丈昱光如曜发起所建,内供何汝宾画像,碑文由时任礼部尚书薛三省撰写,众军官联名立碑。天启七年,何汝宾调任后,又另树《何公去思碑》,请吏部郎中戴澳撰碑。清康熙年间,僧承泉在堂东建法喜斋,庵中和尚聚林欲侵占何公祠,毁像沉碑,受到时任普济寺住持绎堂心明重罚,何公祠又得恢复。
   今《何公去思碑》碑与祠皆废,祠堂原址现在成了商铺,飞檐斗拱尚存几分古貌,堂前台阶,尚存梅花水漏。而《何公生祠碑》,因为被筑进康熙年间所建的法喜斋山墙内,才逃过文革一劫。在其不远处,另有一万历年间的古碑,名《渡海纪事碑》,记万历三十一年(1603),浙江都御史尹应元率数千官兵渡海到山之盛况,高达五米,被称为海山天柱,可惜已被推倒砌入墙内,一半埋入地下,再未能取出。因此,《何公生祠碑》成为了普陀山现存第一古碑。
   1992年,政府整修法喜斋,无意中发现了这块沉睡了近三百年的明朝古碑。之后碑被起出,重见天日,佛协将之横置在杨枝庵山门西侧。风吹雨打,使部分碑身霉迹斑斑,并有几道划痕,
http://s14/mw690/6880436bgdc19d35524ad&690
              被涂抹的碑头
,表面风化,碑侧磨损严重,碑头更为人所涂抹。直到2012年,经多方呼吁,才由管委会出面,将这块碑运送到正趣亭,在亭内和另三块清碑各占一隅。无独有偶,开头所说的那处何汝宾题刻就距此碑不足百米,这或许是巧合,抑或是命运的安排,让后人知道,在普陀山,留下过一位儒将深深的足迹。只可惜,那些足迹都被历史的风烟带走,只留下一通石碑,半副题刻,聊供后人追思。
   附  碑文落款  撰碑人:赐同进士出身 礼部尚书 翰林院学士 侍读经筵 实录副总裁  加恩致仕前 掌翰林院事 奉命知贡举 历吏礼部左侍郎 薛三省
       立碑人:总镇旗鼓守备 以都指挥体统行事署指挥佥事 鲁国辅
              临观等处地方备倭把总 以都指挥体统行事署指挥佥事 李文玉
              总镇坐营把总 以都指挥体统行事署指挥佥事 王国骏
              定海等处地方备倭把总 以都指挥体统行事署指挥佥事 郝邦骏
              昌国等处地方备倭把总 以都指挥体统行事署指挥佥事 单德(一字不详)
              宁绍参将中军把总  以都指挥体统行事总署 指挥佥事何国辅
              水路把总骆腾蛟(余下不详)
   注   侍读经筵:明设御经筵,即御前经史讲席,一般由翰林院学士兼任
        知贡举:进士科考的主试人
           发表于《舟山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赤城烟雨
后一篇:山中闲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