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的第一次重要发现
罕见的粘土陨石
新年初二这天,我去乡下给大姐拜年,听亲友们说:附近有一种很小的石头似铁非铁,似泥非泥,千姿百态,象被熔化过似的(见图片),当地人称
“ * * * ”(暂不公开),而且很容易找到。
话后,我和老伴在大姐和外侄的带领下驱车来到这块地方,在面积大约数平方公里的一片黄褐色土地上
(抱歉!为保护现状,文中描述的现状与实际状况完全不符),我们初次捡到了数十块这样别有份量的小石头,回到家中清洗后观看发现,这些石头均属石质,性脆,质较坚,微磁,断面为灰色,似有微量的镍成分,但不含铁,在阳光照射下,细看每块石头上的微小金属,闪砾着剌眼的白色亮点;手感稍重,少数石头上还可看到清晰的熔壳残存,熔壳脱落的石表可明显看到被高温烧灼后产生的浅表性火石红痕迹(见图片);质地为单矿没有角砾化和结晶,非常相似古代窑厂粘土烧制的陶制品,属“无球粒陨石”家族中极其罕见的“粘土陨石”新品种(目前收藏界还未发现有此类陨石出现)。根据现场实地勘察初步确定:古时,此地曾经发生过一次特大陨石雨,个头很小的碎片被熔化成千姿百态的形状,密集地散落在这片土地上,这些很小的陨石,由于年代久远与实际环镜等因素的缘故,约99%以上都失去了熔壳这一主要特征。庆幸的是,在这些石头当中,还能找到一些带有少许残存熔壳的陨石。如果熔壳全部不复存在,不要说单颗陨石,就是数以千计的陨石摆在你面前,你也根本无法辩认出它就是外太空赐给人类珍贵宝物---陨石。因为我和你一样,从未听说过,更是没见过(注:目前,美国科学家们发现:唯有火星上储藏有丰富的粘土矿物),甚至于包括我国的科学家们见了或许都不会承认这是陨石,所以遇到有人见此博文后,乃至提出各种质疑,那也是必然现象。
虽然这些早期受过地球污染的陨石价值低于科研价值,但她却是我们陨石爱好者们首次发现国内最大最稀见的无球粒陨石陨落区,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呼吁:
希望国内有关部门和科学家们给予高度关注
邮箱地址:CSS977@.163.COM
下图是陨石发现地现场实拍的几张局部照片
http://s10/mw690/6789bcbagd7662db6f999&690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TITLE="[转载]2013年2月16日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
现场除了黄色的泥土外,就只能孤独地看到这些曾经被高温烧灼变形的石头,再也见不到其它什么物质了,这种情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通过现场实地仔细察看发现,石头的质地与本地土壤的成分存在着很大区别,而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土壤无磁,石头微磁,且能被强磁铁吊片吸引,因此,否定其是古代人为造就的可能,初步断定是远古时期一场陨石雨或撞击形成的真实事件。
http://s8/mw690/6789bcbagd7661ed808c7&690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TITLE="[转载]2013年2月16日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 粘土无球粒陨石的发现,对某些人的否定论是一个有力的砰击
http://s10/mw690/6789bcbagd76610512fd9&690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TITLE="[转载]2013年2月16日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
我们应该很好地认真地去深思一下,同样是天外来客“陨冰”,为什么在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没有被高温高压完全气化消失殆尽呢?就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为什么---没有人会对此产生质疑?而国内却有人否定其“土壤陨石”存在的可能性,难道“土壤陨石”在高温高压下比“陨冰”更容易气化而消失殆尽吗?!这种所谓的科学论断只不过是一已之谈,极不负责任,从理论上说,根本站不住脚的。
http://s7/mw690/6789bcbagd76619b6adb6&690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TITLE="[转载]2013年2月16日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
如果这里到处出现的是含镍的铁块,而且和广西南丹铁陨石如同一辄,可能很快被专家认可,原因很简单,因为专家们在陨石认识上一直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他们谨小慎微与墨守陈规的保守观念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深刻印象:只认识几种常见的典型陨石。
http://s4/mw690/6789bcbagd766272e80a3&690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TITLE="[转载]2013年2月16日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
当你看到在这样大面积的土地上唯独出现有这种石头的时候,你敢说这是古代“人为造就”的可能吗?你有举证不是天外来客的充分理由与根据吗?!
http://s2/mw690/6789bcbagd765aaad0bb1&690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TITLE="[转载]2013年2月16日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
下图是清洗后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http://s11/mw690/6789bcbagd84036af055a&690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TITLE="[转载]2013年2月16日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
下图中唯有一块保存有较完整熔壳(正面)
http://s1/mw690/6789bcbagd8bd9f51c2e0&690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TITLE="[转载]2013年2月16日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
下图中 唯有一块保存有较完整熔壳(反面)
http://s11/mw690/6789bcbagd8bda493f98a&690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TITLE="[转载]2013年2月16日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
在国内外,你是否曾经看到了或者听别人说过,在什么地方也出现了与庐江相似的古代陶制品石头,外表也有着尤如金属般的黑色熔壳呢?
http://s7/mw690/6789bcbatda24f5ad14d6&690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TITLE="[转载]2013年2月16日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
“粘土陨石”熔壳下面的“火石红”与窑厂烧砖所产生的“砖红色”有着本质的区别:1。粘土陨石在进入大气层高温烧灼的过程中,由于其内部不含金属,因此导热性能很差,在整个燃烧阶段很快结束后,陨石的外表就只能产生一种浅表性“火石红”现象,而内部粘土本色基本变化不大;然而,窑厂烧砖是需要在较长时段内保持其窑内高温不变,使其砖的强度达到生产指标要求时才停烧,整个过程砖体内外都产生了一致的“砖红色”。因此,两种不同物理过程相继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特征:1。“粘土陨石”的“火石红”是属于浅表性的,并且在火石红的上层附着一层坚固的黑色熔壳,这层黑色的熔壳就是陨石在坠入地球大气层后,在高气压的阻力下磨擦燃烧形成的,因此,具备了陨石最典型的特征;2。而窑厂烧砖产生的“火石红”,砖断面的色泽是内外一致的,外表也不可能产生黑色熔壳,因为它不具备在超高压阻力下真空燃烧形成的机制。(见下图粘土陨石特征)。
http://s15/middle/6789bcbagd701c41ca4be&690
脱落的熔壳下面可见被高温烧灼产生的火石红
http://s11/mw690/6789bcbagd7017d923afa&690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TITLE="[转载]2013年2月16日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
脱落的熔壳下面可见被高温烧灼产生的火石红
http://s14/mw690/6789bcbagd70185d7c1fd&690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TITLE="[转载]2013年2月16日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
脱落的熔壳下面可见被高温烧灼产生的火石红
http://s9/mw690/6789bcbagd71222044b68&690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TITLE="[转载]2013年2月16日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
脱落的熔壳下面可见被高温烧灼产生的浅表性火石红痕迹
http://s10/mw690/6789bcbagd7122d66c1a9&690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TITLE="[转载]2013年2月16日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
脱落的熔壳下面可见被高温烧灼产生的火石红
http://s3/mw690/6789bcbagd73ad98952a2&690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TITLE="[转载]2013年2月16日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
http://s1/mw690/6789bcbagd73ae20be760&690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TITLE="[转载]2013年2月16日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
http://s13/mw690/6789bcbagd73aeab7c0ec&690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TITLE="[转载]2013年2月16日 极其罕见的粘土无球粒陨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