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普安乡位于云阳长江南岸的磨刀溪河畔,距新县城68公里,平均海拔400米,幅员面积53.5平方公里,辖10个村,1个社区,4个乡属单位,共有3940户,15306人。
普安乡农业生产以柑橘、牛羊为主导,香菇、芝麻为特色,是云阳第四大农村移民乡。
普安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在清朝中期已经是四川盐出川的必经之道,已经有300多年历史!!曾经的普安,也是南来北往,商旅不断!!!
(今日普安)
地理气候
普安属中山坡地,东南高、西北低,境内多山区,间有丘陵,海拔在120—1049米之间,平均海拔400米,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起伏不大,土壤类型以红沙壤土居多,有冷沙黄泥土。
普安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9℃,年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无霜期320天。
人文风貌
古盐道.普安老街
(普安老街)
川盐济楚时,新津是大多数盐夫挑盐的渡口。明嘉靖《云阳县志》中就有“新军镇”的记载,新津口因运盐而成为长江沿岸重要的水陆码头之一。从新津口经马鞍山至坳口场的盐道旁,食宿店随处可见。民国初期,这里有1支磨刀溪著名的船帮。
普安马鞍山是古盐道的重要节点,同时也与利川大水井庄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水井庄园主人李廷龙与马鞍山地主李廷凤是亲兄弟。李廷龙死后,葬大水井;李廷凤死后,葬于今天云阳县普安乡的凤凰山上,当地人称为“龙归井,凤归山”。李氏几代人下来,竟买下了今天利川北部,奉节、云阳南部大片地方,成为远近有名的大地主。
马鞍山渡口也是挑盐必经的地方,这里的老街保存较为完好,100多年的黄桷树见证着老街历史,石板路、屠夫凳、商铺等演绎老街社会的变迁,上坡下坎的石梯记录着人民的辛酸与勤劳。
(老黄角树)
街头老人讲述,数十年前,这条老街川流不息,各种铺子一应俱全,“挑二哥来挑二哥,上磨肩膀下磨脚,脚板磨得像锅铲,肩膀磨得像乌龟壳”,这是流行在当地的顺口溜。时过境迁,当年挑盐的大哥多已作古,当年运盐的骡马队已渐行渐远,那一串串马蹄声,消失在长江岸边的大山深处。“女娃子,快快长,长大嫁到云安厂。顿顿打牙祭,月月收关饷。”
农业发展
普安乡内主要农作物中,粮油产品有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红苕、土豆、油菜、芝麻、豌豆、胡豆、黄豆、豇豆等,果品以柑桔、脐橙、柚子、李子、桃子、梨子、红枣、核桃为主,是全县无公害芝麻基地乡。
香菇、花菇
普安柑橘、纽荷尔
(普安柑橘园)
(普安纽荷尔)
资源
普安乡矿产资源丰富,以水泥、煤炭、石膏矿为最多,现有年产万吨煤厂1个,水泥矿采石场2个,年产石膏矿5千吨。
梯城云阳
宣传云阳,服务云阳,云阳衣食住行、吃喝玩乐!
QQ群 | 96998816
梯城网 | www.wanbuti.com
联系合作 | 15330580113 | QQ: 7515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