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博众投资财经 |
周二的历史天量大跌(两市合计成交4994亿元,超过了2007年5月30日的4166亿元以及2010年10月18日的4887亿元)没能阻挡牛市的脚步,随后三天上证综指在犹豫恐惧中连续三天碎步慢行,重新站稳短期均线上,这样的走势对于多空双方的心态都会有极大影响,多方士气大震,空头严重受挫,黑周四与期指结算日下跌魔咒均被打破,后市上涨是大概率。虽然有8月经济数据不佳以及新股IPO的利空影响,但是央行5000亿SLF的确认、正回购招标利率下调0.2个百分点向市场释放明确的宽松信号;沪港通进展顺利,按计划实施的消息助推低估值蓝筹股走强;国企改革下资产重组风起云涌等成为推动市场走强几股强大力量。利率下行+制度变革+蓝筹股极低估值,正是一轮牛市行情最佳攻击组合,大戏刚刚上演,怎可能三月两月就偃旗息鼓?这应该是一波类似于美国八十年代的长期牛市。关于美国的这段牛市,《上海证券报》9月18日发表的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发表的《破解中国牛市的“不可能三角”政策困局》中描述到:
“站在上世纪80年代时点上看美国市场,GDP无情滑落,利率高企,后面紧接着又是令投资者闻之色变的信用冲击“储贷危机”,怎么看都不具‘牛市相’。然而结局却令所有人大跌眼镜,即便经历了1987年股灾的冲击,但是十年间标普500指数的涨幅是惊人的250%,年化复合收益率超过13%。这段行情突出的背景是:制度性改革+制造业转型升级、产能周期去地产化+政府主动快速化解信用风险。”
这段描述与中国当前经济中的热词高度重合:制度性改革、制造业也升级、去地产、银行风险。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值得我们借鉴。股神巴菲特在论及80年代以后的行情走势时讲了两个十七年,道琼工业指数 1964年12月31日 874.12点,1981年12月31日 875.00点,十七年股指原地踏步,而GDP增长了370%,财富杂志前五百大的销售额(当然组成公司会有变动)成长近六倍。随后的十七年,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到9181点,是81年的10倍多,而同期GDP的增长不到3倍。总结原因是利率的下降及企业利润占GDP比例的提升。拿17年跟中国股市套一下,1996年12月31日上证综指917.01点,2013年12月31日上证综指2115.98点,上涨130.74%,1996年中国GDP6.79万亿元,2013年中国GDP56.9万亿元,GDP增长7.38倍,从指数上涨与GDP增长的比例关系看中国的17年与美国1964年到1981年的17年基本一致。接下来我们是不是也要进入到涨10倍的大牛市中呢?
看空的声音无非就是经济数据不理想,去杠杆没完成等等。中国企业杠杆率普遍偏高,但远不算离谱,看看韩国亚洲金融危机前后的表现:“以往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造成银行业风险过大的缺陷。重整后,财团改变了过分依赖银行的间接融资方式,把资本市场作为融资主要渠道,发行股票、债券和商业票据进行直接融资。财团的杠杆率从1997年的500%降低至2005年的101%,低于美国和日本企业136%的平均杠杆率。银行也调整了贷款结构,取消了财团内部的交叉担保贷款,信贷投向从大企业转向小企业和个人。经过坚持不懈的改革,韩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成就显著。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不断提高的直接融资比重。截至2011年底,直接融资的比重已经超过间接融资11个百分点。”(《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金融改革的启示》)2013年中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140%,远较韩国当时水平低,中国也在走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之路,这样的问题同样能够克服。中国新兴产业不断崛起,9月19日,阿里巴巴上市市值高达2314亿美元,超过葡萄牙国民生产总值,体现了全球投资人对中国的信心,而我们自己更应该具备这样的信心。
交流可加:(QQ群 251519678)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观看视频:牛市上涨的动力是什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