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胜:中国面板行业的春天(二)

标签:
股票 |
在上篇文章我分析了中国面板行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指出随着中国面板产业链的完善、技术的逐步成熟,面板企业的市场与成本优势将会逐渐发挥,最终将走过严冬迎来发展壮大的春天。在本文中我将对上篇文章提到的5家面板业上市公司中的三家:京东方、TCL、四川长虹做粗略点评,供大家参考:
京东方000725:中国进军液晶面板生产最早、投资规模最大、工艺水平最高的企业。公司2002年11月斥资3.8亿美元收购韩国现代集团液晶显示业务子公司Hydis全部股份,由此拥有大量液晶显示专利技术和研发人才。目前京东方可使用专利5000余项,每年自主申请新专利数量超过500项, 并拥有一支超过3000人的核心技术研发团队,技术研发能力覆盖TFT-LCD、AM-OLED等新型显示各个领域,双视角、3D显示、全高清等新型产品也走在产品研究及开发的前沿。公司已建成5代线、4.5代线、6代线、8.5代线各一条,实现了从1.8英寸到55英寸全系列液晶屏全覆盖的产业布局。其中6代线和8.5代线都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在国内率先建成的。实际投资规模超过600亿元,并且已着手建设AM-OLED5.5代线,投资规模达220亿元。岁末传出消息京东方合肥获批再建一条8.5代线,投资规模仍将超过200亿元。上述产线全部投产后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年产值可望达到800亿元,产能规模进入全球前5。由此构筑巨大的规模门槛,成为国内面板业毫无争议的霸主。其建设OLED5.5代线的时间早于日本台湾面板企业,仅比韩国的三星LG晚,技术实力可见一斑。另外京东方8.5代线自2011年9月27日量产以来,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即已实现产品综合良品率超过90%,单日最高综合良品率达到94%,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京东方自5代线建成以来,因前期投入大,产能规模小等原因,面板业务累计亏损接近60亿元,受到资本市场的诟病。但面板生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能够拉动上下游巨大投资带来巨大工业产值,受到国家与地方政府支持,各种财政补贴,直接资金投入,资本市场一路绿灯,使得钱对于京东方从来不是过不去的问题。面板下游出口方面,京东方曾是全球最大液晶监视器及液晶电视组装代工厂冠捷TPV的第一大股东,现在冠捷的第一大股东是国字号的长城电脑,持股比例将达35%,冠捷与京东方产业对接无悬念。此外具有国资背景的联想、海信、长虹都有望成为京东方合作伙伴。一旦配套完善,未来京东方的盈利能力是有保证的。展望2012年,由于京东方6代线满产,8.5代线产能逐步释放,京东方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可达250-3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盈利方面,高世代电视用液晶面板全行业亏损有望于2012年下半年结束,京东方主营业务亏损仍将延续,但亏损幅度在下半年将会收窄。以2011年末收市价计,京东方市净率只有1倍,估值触底,但股价上涨的契机仍需继续等待。
TCL000100:2009年11月,TCL借助台湾面板企业奇美、群创合并的机会,引入以奇美电子电视面板事业处总处长陈立宜为首的包括奇美电子电视面板事业处技术总监陈政嵘在内的近百人的电视面板制造专家团队,加上LG和日立的部分高级技术人员,TCL掌握了高世代液晶面板的制造技术。 2009年11月16日,TCL集团和深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国资委直管企业)在深圳宣布,双方联手投资245亿元启动国内首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深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由此正式成立,其中TCL持有55%的股权、深超科技持股30%、三星持股15%。2011年8月华星光电量产,2012年进入产能爬坡期。对比京东方,TCL切入液晶面板生产时间短、起点高,技术积累稍显薄弱,在新一代OLED面板上尚无布局,面板竞争能力弱于京东方。但是TCL是全球第七大液晶电视生产商,2011年销售液晶电视率先突破1000万台,销售总量位居国产品牌第一,华星光电的2012年产量尚不够TCL自身所需。华星光电的投产使TCL成为国内第一家液晶电视全产业链生产商,加上销售规模优势,使得TCL相较国产液晶电视厂商享有一定综合成本优势。凭次,TCL今年国内市场价格攻势明显,国内市场占有率提升至第二位。除了电视业务,TCL手机销量同样位居全球第七且盈利能力良好,空调冰箱、IT 分销业务表现出色。预计2012年TCL主营业务收入可达800亿元,盈利水平预计受累华星光电初期亏损,增长有限。相较2011年收市156亿元市值,2012年不足0.2倍市销率水平,TCL仍可称为低估。
四川长虹600839:中国唯一专注等离子电视生产的制造商,2011年等离子电视销售200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2006年末,四川长虹母公司长虹集团携手彩虹电子(彩虹股份大股东)斥资9900美元收购荷兰Sterope InvestmentsB.V公司75%的股权,从而间接持有韩国欧丽安等离子公司75%的股权,由此掌握大量等离子面板生产专利和制造工艺。2007年四川长虹连同四川世纪双虹显示器件有限公司、美国MP公司出资成立虹欧等离子显示器件有限公司,目前四川长虹持股61.48%。虹欧等离子公司一期投资6.75亿美元建设年产能216万片等离子面板生产线,该生产线2010年1月正式量产,2011年产能提升至300万片,实际产量110万片。据媒体报道现在综合良品率已达95%的世界先进水平。此外,长虹集团以技术输出的形式与合肥市政府合作收购日立等离子生产线,设立安徽鑫昊等离子显示器件公司,年产能150万片,2011年进入试生产阶段,2012年有望量产并提升产能。目前四川长虹是全球第四大等离子面板生产商。四川长虹等离子技术积累深厚,研发投入大,已取得极大进展。去年末传出消息,公司已在等离子发光效率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50英寸屏模组发光效率提高35%,能耗降低30%,成本降低3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等离子技术由于做小尺寸面板成本高于液晶,使得市场仅限于42寸及以上大尺寸电视面板上,广大手机、电脑、42寸以下电视市场根本无从涉足,总体市场规模远较液晶为小,2011年全球等离子电视销量不足2000万台,只相当于液晶电视的十分之一。由于液晶巨大规模优势,成本下降快于等离子,等离子在42寸以上尺寸的成本优势受到极大削弱,全球电视生产商大多不看好等离子电视未来的前景,倾力开发等离子技术的只有松下与长虹,韩国三星、LG投入相对有限。然而从技术原理上看,等离子自发光技术在动态清晰度、画质、3D效果上优于液晶,相对不足的能耗、亮度、清晰度等弱点正迅速弥补。3D时代等离子技术有望全面超越液晶技术,从而实现市场格局的逆转。以能耗为例,2012年42寸等离子电视额定功耗可望降到80W,实际功耗有望低于同尺寸LED,而且还有巨大下降空间,最终有可能降到液晶电视五分之一的水平。按照等离子技术发明人美国Larry Weber的说法:“时间证明了等离子材料确实比LCD更加节能:一台笔记本的25%~30%的能耗来源于LCD屏幕,而等离子显示屏则能将这一数字降低到5%。”
目前,国内等离子电视的产业链虽然薄弱,但发展迅速,并不断延长、日臻完善。“在原材料本土化配套方面,长虹已经与23家企业在玻璃粉、荧光粉等9大领域开展实质性的合作。部分荧光粉已经进入了量产配套,还有很多材料进入了测试和小批量生产。这9大材料配套占到屏材料成本的90%以上。”其中等离子玻璃基板生产线将于春节前后投产。未来长虹等离子制造成本将会大幅下降,增大成本优势。由于等离子电视竞争者少,整机销售毛利较液晶高出一倍。借助等离子电视盈利能力强的优势,长虹在液晶电视销售中采取低价策略抢占市场,整体平板电视市场占有率在2011年四季度提升明显,可能已经超越海信,跃居国内榜首,而3D电视国内市场占有率在2011年名列榜首。展望2012年,以3D频道开播为契机,四川长虹等离子销售有望进一步大幅增长到400万台的水平,届时虹欧、安徽鑫昊等离子面板生产线全面达产,并将实现盈利。2012年四川长虹主营业务收入有望超过600亿元,盈利继续保持大幅增长的态势,以2011年末收官市值99亿计,价值低估明显。
《股市在线 百万传奇》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只要你是股民,只要你有自信,都可以免费注册,通过模拟账户晋级,最终实盘操作。见证真正的股市赢家,见识真正的“市”外高手,赶快来参加吧!
个人专栏链接:http://www.secon.cn/Article/bzyj/wtwl/sws/sws.ht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sunwensheng
精彩节目视频:http://www.secon.cn/spzx/sws/
文章观点一览:http://www.secon.cn/Article/bzyj/wtwl/sws/
百万传奇,就在等你!http://v.secon.cn/MillionLegend/index.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