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放
作者:江日
1949年12月初,成都和平解放,大军进城,万民空巷,人们涌向街头,夹道欢迎。锣鼓声、口号声,持续不断,震耳欲聋。接着便是各人民团体,载歌载舞,用前所未有的热情,欢呼庆祝。街头巷尾,歌声不断:“解放的日子来到了,敲起锣鼓放鞭炮。”“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解放军,老百姓,咱们是一家人。”原来禁唱的歌,如<<你是灯塔>>、<<万丈高楼平地起>>,现在可以在大庭广众中,放开嗓门歌唱了。
更能表达人们欢乐心情的,是扭秧歌舞。老人、孩子、青年、妇女,围成一个大圆圈,音乐奏起,大家便进三步退一步地扭起来。有人情不自禁地做出一些滑稽的动作,引得围观的群众大笑不已。扭的人乐,看的人也乐,笑容浮现在人们的眉梢嘴角。比这更激动人心的是打腰鼓,击鼓的大都是青年男女,热情奔放,粗犷有力,那咚咚咚的鼓声,让人听了心里热乎乎的。秧歌也好,腰鼓也好,都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久居都市的人,真是大开眼界,听不够,看不够,自己也想跨进他们的行列。
成都许多街口,都扎起了欢庆的牌坊,拉起了醒目的横幅。一些大商店都挂起了彩灯,高悬五星红旗。那时我还在大学念书,每天都随同学们上街,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分享解放带来的激动和欢乐。这可不是一家一户的喜事,这是万众同欢的特大喜事啊!
你只要想一想旧中国旧时代的情景,专制独裁,官吏腐败,特务横行,人心动荡,通货膨胀,民不聊生...你就会日夜期盼解放大军早日到来。当这样的一天来到你的面前时,你能不像久旱逢甘雨一样地高兴吗?千千万万人的高兴聚集在一起,正如千千万万朵浪花汇集成欢乐的海洋一样,那规模、那场面、那气势,是其他节日无法与之相比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