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陈锁明教授给我们的教益

分类: 教育故事 |
1、教师首先要关注自身师德发展,然后才能谈专业发展,因为教师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教书的机器,人都做不好,何谈专业发展呢?
2、教师需要全面发展,唯有全面发展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3、教育,我们追求什么?
★主动性有了,结果肯定会好!
我们要破除思维的框框。
★过程完善了,结果不会差!
★会教不等于教会、学会不等于会学
★我们要让学生过有幸福、有尊严的生活。
★我们不能只喊口号,不做事。
★培养人性是第一位,否则其他的一切知识和技能都没有价值。
★朱自清说:教育有改善人心的使命。
★德、能之间不能逆转,而德可以弥补能上的不足。
★育人是第一位的!
★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这属于有问题的教育。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个人的长项不同,我们要注重扬学生之长。
★人与人之间没有优劣之分,人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表现(成就)。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培养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教育是做人的事业。教育只有对准人本身,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
★教育不能完全屈从于现实而是应该想办法去改变现实。
★优秀教育者是那些特别有爱心、特别有智慧、特别有艺术、特别有方法、特别有耐心的老师。
4、教育怎么做?
★没有分数,校长(教师)过不了今天,但只有分数,学生过不了明天。
★胸怀大爱做“小”事
心有责任做“大”事
故事一:无声的教育
★教育要多一份关怀,少一些责备。
故事二:人格的力量
★要想改变别人,必先改变自己。
故事三:最好的服务
★要提供适应对方需要的服务,教育要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要解决共性和个性教育的结合问题。(教育适合说)
★“儒”字新解(儒家:始终关注人的需要)
故事四:妙手回春
★老师要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
★你期望他成为什么,也许他就会成为什么。
故事五:陶行知的教育智慧(三块糖的故事)
★教育学生要心平气和,讲话的艺术很重要。
★正确的事情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做!
故事六:桂贤弟的“秘诀”
读懂孩子,因生给爱十法
第一,体弱生爱在关心。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在轰轰烈烈,而在细微之处,特别是对那些身体状况不佳的孩子,我们更应关怀备至,以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病残生爱在得体。对待这类学生,太热情,他觉得你是同情;太冷淡,他觉得你是嫌弃。因此,对他们的关爱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爱得科学、爱得得体,否则事与愿违。
第三,过失生爱在信任。对待有过失的学生,采取简单的惩罚手段,往往无法取得好的效果,因为改正错误需要勇气和力量,而这些常常来自教师的信任和期望。
第四,屡错生爱在耐心。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改正起来必定需要时间和过程,我们绝不能像包公审案那样对簿公堂,然后拍板定罪。态度上要特别有耐心,语言上讲究严宽结合,这样学生才容易接受,进而逐步改正错误。
第五,向师生爱在珍惜。我非常珍惜学生对我的这种信任和爱,所以工作起来也格外仔细认真,生怕一不小心伤了学生纯洁无瑕的心。
第六,背师生爱在主动。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言语不多,在班级里只和少数同学往来,基本上不和老师交流;有的则看见老师就远远避开。对这样的学生,我总是主动接近他们,努力和他们做朋友,以期最终走进他们的心灵。
第七,个性生爱在尊重。每个班里都会有一些个性十分鲜明的学生。对这些学生,我从不压抑其个性的发展,也不把他们当作“另类”看待,而是在不影响班集体全局的前提下,尽量尊重他们,使他们在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放飞个性,自由成长。
第八,普通生爱在鼓励。学习成绩、行为表现都一般的学生,最容易被老师忽视。我深知这些学生其实特别需要老师的鼓励,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话语、一声亲切的抚慰,都可能让他们信心倍增;即使在犯错时,他们也会因为老师的鼓励而乐于接受批评,积极主动地改正错误,争取进步,所以,我非常重视抓住时机对普通生进行鼓励。
第九,学困生爱在赏识。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我都真心诚意地倍加赏识,以不断增强他们在学习上的自信心。
第十,后进生爱在鞭策。我在处理某些后进生的问题时,总是从善意的角度出发,通过多种方式鞭策他们,将自己的良好愿望变成一种精神渗透力,使那些不思进取、丧失自信的学生重获前进的动力。在恰当的时候运用鞭策的方法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这远比惩罚来得更深沉、更强烈、更有力。
故事七:赞美是黑夜中的明灯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威廉·詹姆斯
故事八:正人先正己
★教育首先从自我开始。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故事九:给每一株野草开花的机会(恕)
★教师需要有一份期待之心。
★教育需要一份耐心和等待。
故事十:永不凋谢的玫瑰
★真正的教育者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用心,一切皆有可能。
★做你喜欢的事,喜欢你正在做的事,研究你正在做的事,做好你能做的事。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也不是无能的。
★让孩子们的生命质量因你而更精彩!
今天上午,国家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北师大校长培训学院副院长陈锁明教授到我校指导工作。下午,陈教授为附小全体教师作专题报告。陈教授专业化的指导、精到的语言,使会场里不断响起热烈的掌声,听报告的教师脸上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
现将COCO对讲座的领会和理解写成文字和各位家长分享:
1、教育最核心、最重要的目标是----德育。
2、培养孩子的“人性”,让他们成为有“人性”的一代。
3、有“德”的人,能力不足,可以靠“德”来弥补。没有“德”的人,“能力”是弥补不了的。
4、让孩子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家长和老师要言传身教!
5、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康”的人,而不仅仅只是考“高分数”的人。
6、做人先做事,人不正则事必败。人若正,则事未尽已功成矣。
7、先读书,先从书中学做人的道理。然后,再去做事,这样才会有长进。
8、做人做事,都要学会“能吃亏”。
9、什么叫“坏孩子”?我们一般把“品质不好”的孩子,没有“德行”的孩子暂时称为“坏孩子”。这样的孩子通常以“伤害”他人为快乐。这种伤害包括: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例如:打人、咬人、过分地捉弄人、狭隘性的恶作剧、辱骂人等等不良行为。并且,自己还觉得做这样的事情很好玩,很快乐。
之后,教授给我们展示了几个现实的残酷的事例来让我们了解----德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南平惨案、马加爵、湛江小学、广东雷州退休教师事件等系列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作案者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医生,退休老师,大学生......分数的高低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品行吗?高智商就意味着高尚的品行吗?南平惨案中的那位凶手,在将刀刺进孩子的心脏时,还转了几圈,他利用所学的医学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于没有“德”的人来说,“聪明才智”只是祸害社会和他人,甚至是亲人的工具而已。
家长和老师都要多多关注孩子的内心、言行举止以及品行教育。俗话说:三岁看老。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年龄小,就忽略了“品行”和“做人”方面的教育。
COCO建议:我们可以将读诵经典纳入对孩子的日常德育教育中。(目前已经有家长这样做了,坚持了好几年。成果真的还不错!)
第一,古文经典中荟萃的传统文化和美德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第二,我国传统德育方法注重熏陶,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良好的品行。读诵经典简单易行,可以从小开始。
第三,读诵经典集性情培养,礼仪举止,为人处事,道德教育和文学熏陶于一体,有助于儿童心智和品格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补充。
第四,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经、史、子、集内容丰富,堪称世界上最完整的德育百科全书,每个人都能够从中各取所需,而其中感悟最深的论述也是最有启发,最有针对性的教导,因此是德育的好教材。
COCO提倡孩子们踏实做人,智慧做人。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全方面发展的智慧儿童,让学生提高文化修养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现将学习中的经典语录摘抄下来,与大家共勉。
1、要做快乐的校长,要做有创意的校长,要做会学习的校长,要做勇于实践的校长。
2、好的氛围只有靠活动才能营造,领导要善于搭平台。
3、会教不等于教会,学会不等于会学。
4、主动性有了,结果肯定好;过程完善了,结果不会差。
5、真正的好戏是打破框框。
6、在教师身上更要把握好说话的艺术。
7、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8、教育是做人的事业,教育只有对准人本身,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
9、教育不能完全屈从于现实,而应该想办法改变现实。
10、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教师。
11、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有爱心,特别有智慧,特别有艺术,特别有方法,特别有耐心。
12、学校造得再漂亮,没有“人”都是不对的,“人”才是最可宝贵的。
13、用发现优点的眼光来关注孩子。
14、用孩子的视角看孩子。
15、用慧眼发现教育现象背后的具有教育价值意义的要素。
16、敢于向学生学习。
17、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复杂的,老师是学生生活的重要他人,小心轻放孩子的心。
18、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公民,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19、爱我所做,做我所爱。真爱是教育的基础。
20、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拥有积极心态。
21、以德化人,以慧育人,以情感人,以体健人,以境熏人。
22、永远不要在愤怒的时候做任何事情,冲动是魔鬼。
23、要做理性的教育者,不做工作狂,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24、让孩子们的生命质量因你而更精彩!——我们的教育追求。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十二月初,北京师范大学培训学院的陈锁明教授在一次课堂教学研讨中,对当前课堂要抓什么做了精辟演讲。主要概括为:
一、课堂到底要关注什么?关键几个字:
“鱼”:即知识。教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和意义,要有选择。
“渔”:即过程与方法。孩子学习的能力上去了,什么事都好办。
“欲”:即欲望,孩子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孩子有学习的渴望,有动力,还怕孩子学不好。
二、在教学内容处理上要把握3个字:
“序”:知识是有前后顺序的,不论理科、文科都有此规律。
“量”:知识的容量包涵多少?为什么有的吃不完,有的吃不饱。
“度”: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要把握好。
三、在课堂生成建构上
“您”:将学生放在心上,将学生看作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容器。这是一位教师的教育素养(不是教学素养)。
“恕”:教师要有包容心,要宽容大度,不要总是埋怨学生,批评学生。“恕”就是“如心”,站在学生位上替学生想一想,换位思考——这就是生本思想。
“活”:即,活教(不同文体有不同处理方法),活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活泼,活力。
教师为什么有职业倦怠?因为天天这样干,没有一点新意;学生为什么厌学?课堂没有新意,没有吸引力,自然会倦怠。
只要主动研究课堂,都会有新的发现!
什么叫创新?改变一下结构、方法,自己对课堂的独特理解就是创新。
21条学生最爱听的《阳光语录》——摘自《扬子晚报》
1、对自己要有信心哦!
2、这几天你进步了!
3、大胆去做吧,做错了可以改。
4、加油,赶上某某某。
5、你是很聪明的。
6、做得太好了,你真能干!
7、这事交给你,我很放心。
8、能帮老师这个忙吗?
9、我们班是最棒的!
10、老师喜欢你。
11、爸爸妈妈为你而自豪!
12、我能体谅你现在的心情。
13、不舒服的话随时和我说。
14、有什么困难找我!
15、要注意休息啊!
16、办法总比困难多的。
17、我喜欢你的笑容。
18、我对你很有信心。
19、我相信你一定能赶上来,加油啊!
20、孩子,只要你努力,不灰心,就一定行!
21、做错了没关系,重要的是认真!
(转自网络)
前一篇:中国情诗名句欣赏
后一篇:[转载]古诗文中最易读错的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