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荷叶母亲》的三美

(2010-10-26 13:36:53)
分类: 教材研读
                                  《荷叶母亲》的三美
                        文章作者:张振芳 来源:语文报教师版初中总第169期 
   《荷叶母亲》一文入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这首清丽的散文诗完全具备了冰心先生散文的特点,并且在构思、语言和层次等方面独具特色,值得大家细细品味。
  一、构思美
  托物言志,以花写人是这篇文章构思的起点和归宿。作者将花和人融合在一起的设计十分巧妙,值得玩味。
  文章开头即有铺垫。“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将莲花比喻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三个姊妹,以花喻人,为下文铺垫,自然贴切。
  其次,把自然环境和人物心境相融合,实现情景交融。“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环境的恶劣导致“我”心情烦闷与雨后白莲飘零的境遇相吻合,构思精巧细致。“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的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坐在母亲旁边,得到母亲的呵护,“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与红莲得到大荷叶的保护切合。生活的情景与自然的情景交融在一起,人与花完全融合。
  有了前面的铺垫,文章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的直抒胸臆,以花喻人,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之情便显得水到渠成,自然贴切。
  二、层次美
  冰心的散文虽然篇幅短小,层次却丰富,错落有致。在《荷叶 母亲》一文中,自然环境、红莲和作者的心境均经历了四次变化。首先,半夜里有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红莲开满了,亭亭地立在荷叶的中间,“我”是觉得有些烦闷;其次,雷声大作了,大雨接着来了,愈下愈大,在大雨的侵袭下,那朵红莲被打得左右欹斜,“我”面对此景仍不适意,且不敢下台阶去;再次,当雨肆虐地下着,大荷叶慢慢倾侧了下来时,红莲被荷叶覆盖于自己身下。面对此景,“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最后,雨势并不减退,勇敢慈怜的荷叶上聚了水珠,而荷叶下红莲不再摇动,安全舒适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一波三折,层次清晰,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必须分清层次,读出文章的层次美,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语言美
  语言好比叶子点缀在思想的枝头。郁达夫曾这样评价:“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可算是独一无二。”在《荷叶 母亲》一文中,作者用细腻、清新而又含蓄,情感深厚的笔墨描绘书写,让读者感到形象具体,情感真挚。具体表现在句式、修辞和词语的使用上。
  如:“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凋谢后的白莲飘零水上的情形,显得那样凄清、冷落。透过表层,我们可以触摸到作者的情感,沉浸着怜惜,而以此作为与红莲的对比,形象之中蕴含着些许惆怅。
  读冰心的文章如品香茗,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练流畅,字字含香,句句蕴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
  (作者单位:江西永丰县棠阁学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