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庄园》笔记——第二章
(2010-08-03 09:17:57)
标签:
杂谈 |
分类: 修身养性 |
第二章:
1、聪明的动物受到麦哲的启发,开始有了倡导者初步形态,三只聪明的猪——斯诺鲍、拿破仑、斯奎拉对麦哲的感悟做深层研究,在步麦哲后尘进行“启智”教育。可以肯定的是三头猪的“启智”对动物庄园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但是麦哲的理论和歌显然在三头聪明猪的理解下已经失去了最原始的意义。这其中众物由于没有真正被启智,有一种因为麦哲的思想引导地位而对“猪”这一种群都产生敬仰的观念,因此三头聪明猪自然而然地站在了倡导地位,为后来的领导地位做了铺垫。而这一现象则与“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的理论完全背离。
2、动物们虽然契机之下赶走了农庄主琼斯,自以为获得了自由,然而他们的自由实在是形式上的、心理上的,因为他们并没有回归动物的本源,他们还保留人留给他们的一些习惯,比如识字、写字?动物也要识字写字?如果他们认为麦哲的理论是真理,那么他们又一次完全违背了麦哲理论——“在同人类作斗争的过程中,我们就不要模仿他们。即使征服了他们,也决不沿用他们的恶习。”
3、再说麦哲的理论,首先他因为憎恨人类对动物的奴役而否定一切人类,把人类化为敌人,便使他的理论没了真理的可能。当然这里的人代表的不是真正的人,代表的是一种集权思想、使用集权思想奴役其他生物的人。不过所有动物还没上升到“人其实也是一种动物”的认识,没有将“人”看成一种势力代表,而三只猪便正在走向充当“人”的角色的路上,他们不是人,所以他们走向上位者的宝座,动物便不会引起警觉。这是上位惯用的一种计量——偷换概念,以混淆视听。
4、所谓动物庄园的“七诫”本就是三只聪明的猪理解而订出的戒条——
1. 凡靠两条腿行走者皆为仇敌;
而这戒条就如老子的《道德经》开篇之语——道可道,非常道一样,一旦思想被解释,便也不是最初的思想了。
5、牛奶的消失,便是“不平等”的第一个危险信号。而兴奋的众物还沉浸在获得自由的喜悦中,没有谁去沉思小事中蕴藏的大危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