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干国祥老师的《丑小鸭》课堂实录(第一教时)

(2012-06-18 14:15:57)
标签:

干国祥

《丑小鸭》

教学实录

教育

分类: 精彩教学实录

                                    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和思想

   【背景】
  
  
  
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过浙江教材中大量缩改的《丑小鸭》,这次学的是只有少量删节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而 丑小鸭的故事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隐喻,渗透在各种文本及其他信息中,在尚未接触安徒生的原著前,丑小鸭情结早已经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那么这次我们还能做什么?学生重读的目的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对《丑小鸭》这一伟大名著的二度解读。
  
  
  
【现场】
  
  
  
教学地点: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初一(1)班
  
  
  
授课时间:2004211日上午第四节
  
  
  
个体解读相互印证
  
  
  
一进教室,首先请寿馨蕊上台来讲《丑小鸭》的故事――因为今天是她的生日,生日对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象征,就像是丑小鸭的天鹅蛋。对其他同学的要求则是:仔细听寿馨蕊所演绎的故事,想一想她的故事中遗漏了哪些你觉得不应该遗漏的细节,为什么你觉得这个细节不该遗漏?作为预习的一种检查形式,我要求讲故事的和听故事的都不能打开课本。
  
  
   8
分钟后,寿馨蕊讲完了。在讲的过程中,学生间有一些小小的交流,几个同学想提示寿馨蕊,她拒绝了;几个同学想纠正寿馨蕊,我阻止了,我提示:允许创造性讲述――即删节和增添,而且这正是我们要研究的地方,因为无论增删,恰恰是个人解读的结果的呈现。然后,我抛出讨论话题:请大家说说她的故事中你觉得不该遗漏,或者与原文不同的信息――大家仍不要打开书本,我们要借此了解大脑为自己筛选了哪些信息。
  
  
  
许多同学举起了手,岑刚强第一个:在老太婆家里的时候,丑小鸭不是因为受到欺侮而逃走的,他是自己想要去游泳。大家纷纷发言,或表示同意,或进行补充,有同学甚至还复述了课文中的原话:在水里游泳是多么痛快呀!”“让水淹没你的头,往水里一钻,那是多么痛快呀!
  
  
  
好,我也觉得这一处很重要,我们待会儿再结合原文详加分析。现在先请其他同学也来说说。
  
  
  
坐在最后面的大个儿沈腾骏站起来,说:丑小鸭在农夫家里的一段,跳到黄油和面粉中去的话不能省略,因为这表现了丑小鸭很讨厌人类……”他显然是严重地误读了,马上有许多同学举手表示反对,有几个在位置上就喊:那不一定的!我赶紧打住:让他说完,行不?……现在大家对这个故事读出了完全不同的意思,谁是谁非暂且放下,我们待会儿还是结合课文再来展开进一步讨论。请继续――”
  
  
  
窗边的胡纪平站了起来:小鸭在沼泽地里没被猎狗咬死,这是很幸运的事。果然怪才,思维总是那么独特,我知道他的言下之意是什么,但现在还不是追问的时候。
  
  
  
胡纪平:还有,我认为不能把丑小鸭进老婆家的原因略掉,他进去是因为狂风,刚才的故事中丢了这一点。
  
  
  
我追问:你为什么认为不能去掉这一点呢?
  
  
  
因为这说明丑小鸭是在没有办法――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进去的。……还有,不能把在野外第一次遇见天鹅的情节去掉。
  
  
  
胡纪平接二连三的指摘已经使得好胜的寿馨蕊坐不住了,她甚至举起了两只手。我只好让她发言:我觉得不能认为猎狗不吃丑小鸭是因为幸运,如果这样的话丑小鸭就不必说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
  
  
  
我很满意这种斗争的形成,但现在不能让他们就斗起来:好,这个地方矛盾看来不小,我们在这里画个圈,待会儿再仔细看看。边说,边在白板上事先画着的一条由白板的右下角延伸到左上角的丑小鸭成长线的相应位置上画了一个圈。
  
  
  
接下来是机灵的林琰发言:沼泽地里野鸭和大雁对丑小鸭的语气是不同的,应该区分出来――野鸭对丑小鸭说的是你丑得厉害,大雁对丑小鸭说的是你丑得可爱’……”天,有这回事?此刻我不好翻书本,只能相信这是林琰仔细阅读的成果,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为强调这点,我对林琰的话进行了重复。
  
  
  
新生郑朔一直跃跃欲试,到现在终于站了起来:我觉得文章结尾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时的感受不能不讲,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有这么幸福,我认为这几句话很重要。
  
  
  
为什么?
  
  
  
因为我觉得这句话是从丑小鸭的内心中呼唤出来的,这是它对所有磨难的一种感受。
  
  
  
噢。郑朔说这句话是丑小鸭在经历了所有的磨难后内心的一种感受,一个回顾,所以不能够不讲到。好啊,讲得太好了。还有谁觉得有哪个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在寿馨蕊演绎的过程中失落了?
  
  
  
跳级生岑佳梅站了起来:我觉得要把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中的感受尽可能仔细地讲出来。
  
  
  
你觉得哪些信息――也就是哪些感受需要表述,怎样表述呢?你能不能试一试?
  
  
  
苦难之后的幸福。
  
  
  
你能不能用具体的语言表述一下?
   “……”
  
看来要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还是有困难的。请坐。我知道岑佳梅想说的是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这几句,但在不能够记忆性复述的情况下,创造性地表述对这个11岁的女孩还是有困难的。
  
平时学习最有困难的钮贤成站了起来:应该重点说说冬天变到了春天。
  
那一段确实很美,我第一次读的时候便感动得不能自已,可惜现在还不能让大家打开书。我便伺机作了延伸:也就是你认为课文中的几次环境描写也很重要,与课文的情节有很大的关系。是吧?钮贤成讲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刚才岑刚强也讲到了丑小鸭进老太婆的家是因为外面的风太大了。看来以后讲故事还是不能忽略故事发生的环境。
  
以文解问,局部性阅读与交流
  
好了,差不多了。我就让大家打开书本,再来看看刚才这些问题能不能从课文的描写中找到答案,我问大家:先解决哪个问题?
  
大雁和野鸭!
  
好。请大家朗读天亮的时候……碰碰你的运气这部分课文。
  
  
  
大家齐读课文后,我复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大雁说丑得可爱,而野鸭说丑得厉害
  
  
  
调皮的朱奇在座位上说:因为大雁和野鸭审美观不同,因为野鸭把丑小鸭当成同类的,而大雁呢,不是说美丽的鲜花要绿叶衬托嘛,这个……”
  
  
  
朱奇的思维总是这样,放得开去,却收不回来。后边胡纪平接上了话茬:是大雁把丑小鸭当成同类,而野鸭却嘲笑丑小鸭。
  
  
  
那也不一定的!”“野鸭并没有嘲笑丑小鸭啊!”“这其实也是说它丑得可爱”……同学们纷纷反对。
  
  
  
为避免在非要害处扯得太远,我就点一点题:野鸭的嘲笑我们可以称之为善意的嘲笑,虽然是嘲笑,但似乎并无恶意。看来不同的动物对丑小鸭的态度是不相同的,我们阅读课文时要把握这些细微的差别,而且我们还应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态度?譬如,为什么两只大雁对丑小鸭就显得比较友善呢?
  
  
  
因为他们是同类。快嘴的郑荟说,我知道她的回答不是通过研究而仅仅是通过直觉敏感地把握的。
  
  
  
因为两只大雁刚刚从母亲的蛋壳里爬出来不久,也很顽皮……”这是一直沉思着的胡纪平的回答。
  
  
  
你是不是觉得两只大雁刚刚从母亲的蛋壳里出来,还比较纯洁,对人比较友善?我追问。
  
  
  
也许是他们是小孩子很好奇吧。胡纪平回答。
  
  
  
可是鸡鸭也是小的呀,他的兄弟姐妹们也是小孩子呀!刚才被胡纪平指摘得过多的寿馨蕊也注意着胡纪平的反言,这倒真是给抓住了要害。
  
  
  
也许是大雁没有见过丑小鸭这种类型吧,所以它觉得很新鲜。胡纪平为自己的观点辩护着。
  
  
  
可小鸭们也没有见过丑小鸭的样子啊,他们还说他是妖怪呢。郑荟站在了同桌寿馨蕊的一边,同时她又发表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这跟去年学的《山中访友》中的云雀为什么被叫做弟弟一样,只是为了不重复嘛,重复就没有感觉了。
  
  
  
是么?我看可能没有那么简单。这样吧,我给大家一个思考的线索――”我正想把话题转入探究性的思考与讨论过程,但下面有几个同学急于发言,寿馨蕊更是几乎站了起来,于是我只好打住,让她发言。
  
  
  
他们后来还对丑小鸭说:那里有好几只甜蜜可爱的雁儿。她们都是小姐,都会说:嘎!(她的模仿引得学生齐笑)这是那么丑,可以在她们那儿碰碰你的运气!这里明明还是在嘲讽他丑嘛。
  
  
  
几乎是在同时,我这边说:这话是有嘲讽,但是不是恶意的?而那边胡纪平说:没有啊……”
  
  
  
为不再重复论争同一小问题,我继续点拨:他们不是恶意的,但是不是完全认同他了?学生说没有所以这些细微的差别我们要细细品味……”还没说完,那边胡纪平不由我,继续发表他的高见,我只好让他说:对丑小鸭说你丑得可爱,这显示他自己好像很高贵的样子;而对他说你丑得厉害这就有点谩骂的味道了。他的发言引得大家一阵哄笑。我伺机继续点拨:我们刚才分析了其他的动物对丑小鸭态度的不同,现在我们是不是来进一步探究为什么会导致这些不同态度的原因,好不好?
  
  
我说因为它们不是同类啊。郑荟果然聪明,但此刻可不能停留于此。我说:
  
  
是的,不是同类,可是它们都不是丑小鸭的同类啊。
  
  
野鸭们和他是同类,所以他们看它丑得这么有个性,就笑它……” 我原以为一直静听的金铮会认真地回答这个问题,谁知他竟然是搞笑,调侃的语气让大家都笑了起来。
  
  
谁和他是同类?我追问。
  
  
雁儿和他是同类。下面不知是谁在说。
  
  
雁儿和他更像同类――这个同学说得有些道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因为他叫丑小鸭就搞错了。――我们可能要作更全面的考察,要把这个问题和另一个问题结合起来考虑,也许更能够解开我们的困惑。我们应该把鸡鸭场上的鸡鸭,猫狗,大雁,天鹅,野鸭对丑小鸭的不同态度都综合起来考虑。那么在这些动物中,和丑小鸭交流得最多,但最不理解丑小鸭的是谁呢?――对,是母鸡。下面我们就来把这段文字集体诵读一遍,注意母鸡和丑小鸭不同的语气。
  
  
于是大家集体朗读第二天早晨……‘好吧,你去吧!母鸡说
  
  
这是一段极富人物个性的对白,自以为是的母鸡教训着向往着自由和飞翔的丑小鸭,里面的许多语句简直可以当作成人教育孩子的翻版,但学生们显然还没有明显地感到这一点。课文实在很长,就读这一小部分,也用了好几分钟,我提问:
  
  
刚才我们在分析野鸭与大雁对丑小鸭的态度时,发现他们对丑小鸭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但共同点是都不理解丑小鸭。现在我们读了母鸡与丑小鸭的对话,发现母鸡的态度更不一样(学生在下面说:也更离谱了,郑荟补充:因为她还不会游泳),至少野鸭和大雁能够理解丑小鸭在外面、在水里很快乐很自由,但她就一点不懂了。对吧?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们议论纷纷,但谁也没有把握站起来发言。我指了指趁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我画在白板上的几种动物,至上而下依次写着:猫,母鸡,家鸭,野鸭,大雁,天鹅。问:大家看,我这里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会游泳不会游泳。
  
  
不会飞翔会飞翔。
  
  
我不再等着大家从纷乱中争出一个生物学的答案来,说:这个顺序依据的是跟丑小鸭的血缘关系,或者说物种的远近关系。我们看,猫是哺乳动物;鸡是禽类,但不会水;家鸭是野鸭驯化后的物种;大雁又叫做鸿雁,与天鹅很像,长脖子,但毛色是青灰的,它还是家鹅没有驯化的先祖;而丑小鸭就是一只天鹅……我们看,在文章中似乎就是按照这种亲疏关系在写着,关系越远的,就越不理解丑小鸭在想着的东西,不理解会导致误解,甚至是不屑。我们这样从动物学来解释他们对丑小鸭的态度为什么不同,也许并不正确,但至少是一个巧合。为什么后面丑小鸭看到天鹅就感到激动与亲切,天鹅看到丑小鸭也立即表示了亲热?因为它们完全是同类,完全理解对方的语言与梦想(同学跟答因为他们也是由丑小鸭变来的)。好吧,这个问题不管这样理解对不对,我们就先理解到这里。我们现在再回头来看看,是不是还有讲故事遗留下来的问题?没有了。那么我们就来分享大家在课前所作的批注,谁先来?――朱奇先来。
  
  
聚焦:解读天鹅蛋
  
我觉得这篇课文丑小鸭并没有经过不屈的奋斗,他并没有努力拼搏,很多时候他自暴自弃,吃了很多的苦,后来他太苦了,感动了上天,所以把他变成了天鹅。
  
  
哇,他竟然这样说。我实在很满意这样的思考。但是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看来是意见不一。谁来说说?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一个同学坐在位置上说:课文后面说了,他原本就是一只天鹅蛋,这说明他不是上天可怜他才把他变成天鹅的嘛。
  
  
对,他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够变为天鹅!
  
  
天鹅就永远是天鹅,鸭子就只能是鸭子。
  
岑佳梅补充:再说,自暴自弃也不可能感动上帝的嘛。
  
说得好,自暴自弃不能感动上帝。――但这似乎离课文远起来了,我们回到课文上来。
  
  
老师,我感觉丑小鸭本来就是一只天鹅,只不过他的演变过程曲折一点,困难一点。郑荟试图作一总结,因为他生在养鸭场里,所以历经了更多的波折。
  
可是,许多人都这么认为,我们以前看过的丑小鸭好像就是在告诉我们他都在努力,是靠着自己成为白天鹅的。在生活中只信奉天赋不相信努力的朱奇继续着他的质疑。同学们又议论纷纷起来。
  
确实如此,在我小时候,老师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丑小鸭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只白天鹅。但是现在朱奇竟然读出来:他并不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变成天鹅的。我补充并强调这一点,我知道,这里面可大有嚼头呢。
  
他注定要变成天鹅的!不管他努力不努力。坐在最前面的跳级生茅泽鑫竟然也开了口,这个小书虫平时是语文课也会捧着一本课外书笑出声来的。对,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天鹅蛋嘛。朱奇得到支援,口气轻松起来。
  
女生们纷纷提出议论,有几个甚至就坐在下面喊着:贼努力的,贼努力的……”我提示,一个个发言。
  
  
寿馨蕊首先说:他努力的,课文中不是说是冬天吗?如果他不努力,早就饿死在冬天了。死掉了他还怎么变成天鹅?
  
  
寿馨蕊说得有些道理,如果他不努力,他可能就饿死在寒冬中了。
  
  
老师,我也觉得他努力的,他努力地熬过了所有困境。如果他不努力,他在没有变成天鹅之前就死了,天鹅小时候的样子与鸭子也没有多大差别。不知道郑荟的这个补充是对同桌的支援,还是她上学期在考试中屡屡失败的自我写照?
  
丑小鸭生在鸭群中,他以为自己是小鸭嘛。后来,他没有想到自己长大后是个天鹅。最老实不过的钮贤成竟然也发了言,有几个女生似乎想笑着批驳他,被我示意阻止了。
  
  
朱奇突然来了灵感:丑小鸭不是已经死过一次了吗?他不是在冬天的时候冰死在野外吗?
  
  
是啊,丑小鸭还冻死过一次。这说明你即使努力了,但仍然可能会失败,也说明可能外人的帮助很重要。
  
  
外人的帮助?所以,这纯粹是个运气罢了,跟努力无关的。朱奇抓住了我的话头。
  
外人的帮助可能是幸运,你的奋斗也可能遭遇失败。这一点问题值得探讨,却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也许该把问题的焦点先集中一下,来讨论:是不是注定丑小鸭就会变成白天鹅,不管他怎么做?我的话音刚落,一定会”“不会”“他本来就是天鹅蛋嘛的声音就在下面吵得开了锅。
  
  
好,好,好,能不能换个思路……”我正想提示大家作进一步的思考,下面却已经顾不上理我了。岑佳梅大声地说:如果丑小鸭不努力,就呆在那里,他就变成一只家鹅,不可能再变成白天鹅了嘛。
  
  
对!”“对!女生一片赞成声。
  
  
老师,如果他不努力,就一辈子呆在鸭群里,那么他就根本不会飞翔,而且可能他连天鹅奇异的叫声都会失去,只会跟着鸭子叫,他其实也就成了一只形状大一点的鸭子。郑荟的声引来了一片善意的笑声。
  
  
你想这可能吗?天鹅的习性是基因决定的,他只会进化,怎么可能再退化呢?朱奇说。
  
大家知道狼孩的故事吧?动物在习性上的退化是可能的。我提醒道,大家都说知道。看来得抓紧时间推一把了,我接着说:这里我再提示一个有关联的信息,大家知道安徒生的生平吗?谁已经读过《安徒生:阿拉丁的神灯》这篇文章?(5个学生举了手)大家觉得这篇文章与课文有关系吗(我问读过的同学)?有!有什么关系?
  
因为安徒生是把自己比喻成了一只丑小鸭,他小的时候也是一只丑小鸭,受到别人的嘲讽。有学生回答。
  
  
他其实是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演化成一个动物的故事,写成了《丑小鸭》这篇课文。有人再补充。
  
  
哦,这种方法在我们学诗歌的时候学过,叫什么?对,象征。也就是说,我们刚才争来争去的那句话――哪句话?
  
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
  
  
不对,是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一句。
  
  
对啊,争来争去的这句话,我们却没有用象征的方法来看它。我们现在来想想,什么是天鹅蛋我感到几乎已经抓住了要害了。
  
  
天鹅生出来的蛋。一个快嘴的同学喊,不知是捣乱还是真的这样想,他的回答招来了一片嘘声,大家用来笑他。但是朱奇却帮着他的同伙强调:就是天鹅生的蛋。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句很重要的话――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现在我让大家来综合思考一下:刚才我们说丑小鸭无非是一个象征,那么猫呀鸡呀狗呀大雁呀也无非都是一些象征,因此,我们不能把这些动物分成各种不同的种类,看成这是禽类,这是兽类,这是候鸟……你看,这些动物说的都是同一种语言,我们因此可以把他们看成是人的象征,他们象征了人中不同的(卢夏禹补充:角色和性格),对,代表了同一物种――――中间的不同性格和品质。我们其实可以反过来这样看:我们人类之中有哪些是天鹅,哪些是鸭子,哪些是为老太婆下蛋的母鸡。那么我们来看,天鹅与他们的不同之处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什么?――对,卢夏禹说高贵,郑晏楠说优雅,还有人说美丽,我看高贵可以代表天鹅的气质。现在我来问大家:哪一种心灵可以称之为高贵的心灵?(有学生答好的心)对啊,具有哪些品质的心,可以称之为高贵的心灵或者好的心说到这里,我在白板的核心部分用红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天鹅蛋,在中间写上高贵的心灵
  
  
现在我们来重新演绎课文,根据课文的文章来分析,怎样才能算是拥有一颗高贵的心――好,请岑佳梅先说。
  
  
不嫉妒。
  
马上有人补充:不骄傲。
  
  
对别人的成绩他不嫉妒,对自己的成功他不骄傲。课文中这两点写得明白。我补充。
  
  
受到挫折不灰心,继续努力。仍然站着的岑佳梅说。
  
  
你从哪里得出这个结论?现在反对派众多,你得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明。否则朱奇又要有意见,他已经一再说丑小鸭并没有经过自己的努力。我提示。
  
  
于是岑佳梅读课文:冬天就很冷,非常的冷!小鸭不得不在水上游来游去,好使水面不至于完全冻结成冰……最后,他终于昏倒了。
  
  
对啊,如果小鸭不拼命地游动,那么等到农夫发现它的时候,它就已经冻死了,变成了一只死鸭子了。郑荟抢着发言。
  
  
对啊,因此,你可能会遭遇挫折甚至失败,但是,你绝对不能够放弃!也就是说,你只能自己拯救自己,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是丑小鸭告诉我们的。对吗?这样解读课文就对了。向上提一提。
  
  
不料朱奇死不买账:这不过是幸运罢了,万一他一直不动,刚要结冰时农夫就过来了呢?或者说他已经冻死很久了农夫才过来呢?
  
  
老师说这不过是象征罢了。有女生针锋相对。
  
  
对,我们讲到了运气,在生活中有没有运气?(学生:当然有!)但是运气会不会落到不去争取的人身上?对运气我们可以这样表述:可能你努力了,但是却没有得到运气的照顾;但运气不可能照顾一个没有努力的人。对一只不努力的鸭子而言,死亡对他来说是即使逃过了今天,也逃不过明天的。
  
  
对!我的发言赢得了大多数学生的首肯。
  
从课文中还可以看出,丑小鸭很勇敢。近来上课常常走神的大个儿林力把我们的思绪从运气的争论中拉了出来。
  
  
勇敢――怎么说?
  
  
他在老太婆的小屋里感到不自由,敢于一个人到外面的世界去,敢于一个人独立去面对生活。这段话,林力结结巴巴地说了好久,一些同学还帮他用了几个词。
  
  
这时候,下课铃声响了,一些同学很是意犹未尽,很想把课继续上下去的样子,我也很遗憾这铃声响得似乎并不是时候。但是无论什么问题,都只好放到下一堂课了。
  
  
课后余音
  
  
下课后,走在走廊上,前面郑朔和卢夏禹两个还在讨论着课堂上的事,我越过他们,对他说:郑朔,讲得真不错。
  
他说:你听到了?
  
我说:我说的是你刚才课堂上的发言。现在你说了什么?
  
他告诉:我在说,我们在奔向天鹅的环境。
  
我说:可是天鹅开始的环境并不好啊,它可贵之处,就是始终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所以……”
  
他接上话头:我们要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
  
  
【后记】
  
  
在接下来的课中,我们的触角除了继续向高贵的心灵成长中的寂寞和课文几处精彩片段伸展外,还把单元主题——“成长的话题在此作了一个整合。
  
  
但是,在别班的授课过程中,回头又发现在此课堂中失落了一些东西——虽然在此课堂中的某些精彩与激烈,也没有完整地出现在那儿。正是在追求生成性课堂的过程中,我更深刻地明白了课堂是遗憾的艺术这句话的含义——缺失成了一种必然!但学习的过程已经生成,它不可能以另外的一种面目重现,它也不可能再有另外的目的(收获)。所以我只好安慰自己:对一堂课而言,重要的也许并不是缺了什么(或者还可以怎么上),而是它已经拥有了什么。
  
我目前在追求的课堂,可以用目的在过程中这句话来形容。从五六年前最严谨的问题图示课堂模式,到两年前问题问题课堂模式的探索,再到现在这种不能用模式来指称的模糊程序,正反映出我这些年来语文教育观念的演变方向。
  
  
把课堂视为一个学生建构自己思想与语言的动态的场(当表述思想时,他其实就是在理解和运用语言,这是我的一个提法——“在遗忘语文中学习语文的大概意思),把学习视为一个学生内部的通过外在关系消解他原有思维-语言模式进而建构新的语言-思维范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始终在不平衡与不稳定中);同时,不把教学目标视为先在于学习与学生存在的知识点或者成形的思想,而视之为一种含有方向的力量的施加,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朝某一个含有我们意愿的方向发展(就此文而言,让《丑小鸭》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隐喻,每个人在这个框架中建构自己的人生象征,也许可以称之为我此课的惟一的教学指向。)……这些都成了我新的追求。然而要把这种尚在朦胧中的想法变成行动,则要困难得多,而且作为一名改良主义者,我势必不可能拿课堂当成革命的工具,而始终只能是在现实的行动中,融合一些新的但却难免是粗糙的理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