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神共狂欢,论“高尔夫春晚”的诞生

标签:
高尔夫 |
本文首发《东方高尔夫》
每年凤凰城公开赛期间,媒体都会关注赛事观众人数的多寡,就好像这一数字比赛事本身更重要似的。
姑且不论这一关注是否走了偏门,重要的是,凤凰城公开赛从来都不会让人失望,这不,2018年赛事前两轮现场观众的人数达到295,775人,刷新去年纪录。周末两轮的数据恐怕更疯狂。不过,即便295,775人次是观众总人数,这一数据依然会让绝大多数高尔夫赛事艳羡不已。凤凰城公开赛能如此“燃”的原因很简单,它主要来自赛事承办球场TPC斯科茨戴尔球场16号洞看台的贡献。这个能同时容纳一万多名观众的球洞,让参赛球员和球迷能够最大程度地互动。在这里,人们从不吝惜展示他们的热情,闹哄哄的氛围颠覆高尔夫赛事素来强调秩序与礼仪的刻板印象,让人们都有点欲罢不能的感觉,该洞由此成为全球最知名的球洞之一。
人们去圣安德鲁斯老球场往往带着一种朝圣的心情,但他们前往凤凰城公开赛观摩却大多数是为了享受那种简单而粗暴的狂欢气息。看台将第16洞环绕起来的布局,让我想起角斗场,那种人山人海的画面与古罗马角斗士决斗时观众如痴如狂的场景几无二致,只不过,在这个尊重生命的和平年代,嗜血如命的角斗场自然成不了主流。凤凰城公开赛的创意在于,他们将角斗场嫁接到高尔夫赛事,让参与者同样热血沸腾。TPC锯齿草球场第17洞的设计也是基于此,无论是球员的开球在那个绝美岛果岭上击球下水还是直奔旗杆,观众都会兴奋不已。当初,设计师推出这些风华绝代的作品是因为灵感乍现,但它们如此受人追捧却是人类共同成就的。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追问,人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高人的结论是让人变成神,将传统意义上的不可能变成现实。凤凰城公开赛成功地向人们展示这一点:一方面,老虎伍兹、尼克劳斯等高尔夫天才经过高科技装备的武装以及系统性训练之后,他们在赛场上几乎无所不能,不仅能开出远距离的球,更能够在面对那些高难度的球位时打出一些不可思议的击球,创造一个个传奇,让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尔夫战神,引得球迷竞折腰。高尔夫顶级球员的接力出现,为TPC斯科茨戴尔球场16号洞看台这样的超级舞台提供主要演员。另一方面,飞机、高铁的出现让人们从千里之外也能迅速赶赴赛事现场,互联网、电视等传播手段更是将凤凰城公开赛的欢乐气息放大到极致,而人类对角斗场的怀念之情投射到第16洞剧院般效果的看台上,让世界各地的人纷纷涌入TPC斯科茨戴尔球场,战神般的球员与热情的球迷一拍即合人神共狂欢,使凤凰城公开赛当仁不让地成为“高尔夫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