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来自红楼的一卷繁华梦,果真是倾国倾城

(2016-01-14 11:28:58)
标签:

文化

八卦

娱乐

影视

这几天在看1987年版的《红楼梦》,这一版居然只有36集,而且,其拍摄过程居然历时两年,放在21世纪的今天,绝对是不可想象。现在的电视剧动辄80100集的或者第一季第二季的,让你追到地老天荒。像《红楼梦》这样的传世名著,不拍360集都好像有点对不起曹雪芹他老人家一辈子的心血。现在的编剧随便写写就是一出戏,曹大师可就写一部小说。

更见魄力的是,1987年版的《红楼梦》基本没采用高鹗续写的后40回的素材,而是借鉴了胭脂斋评语。说实话,高鹗的续写虽然给了《红楼梦》一个大结局,但有的生搬硬套,只是借12金钗判词逐个逐个将故事补全,多少有些牵强。最让人无语的是,在后40回里,高鹗写妙玉为贾宝玉意乱情迷,这个实在让人没地儿说理去。我虽不喜妙玉,那种作死的玩法,绝对是现在文艺女青年的祖师婆。但妙玉只是欣赏宝玉,槛内人和槛外人的称谓已经将两人撇清了。就从这一点来说,我就额外佩服1987年版的导演和编剧的担当与见识。

1987年版《红楼梦》虽然只拍了36集,但绝对是精雕细刻之作,经得起考验的。元春回家省亲以及秦可卿葬礼的那种大场面,现在的电视剧怕是舍不得花那么大的手笔。元春一个贵妃就回家呆一天,就造起了那么大一座气势恢宏的大观园,当时皇亲贵戚的家底和气派你就能看出根底了。其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大观园居然有瀑布,在没有电力提供能源,没有人造喷泉的年代,这瀑布的投入绝对惊人。清朝皇帝尤其是乾隆那么热衷于造圆明园的心态,你也多少可以找到个中根由了。造园林在根本就是一种国民情怀。这也难怪,当年的农业社会里,一切都是自给自足,行走天下只是文人墨客们没有中举人进士之前的破落户行为,一旦他们成为官员或乡绅,家大业大之后,再去爬山涉水,就有点不合时宜。因而,在自己的宅院里造园林,就成为豪门世族的标配。越是大家族,园林就更奢华。

现在的中国,早已告别帝制。当年皇帝家是如何过日子的,故宫只是将他们的居所呈现给你,至于他们当时那繁华似锦的皇家生活场景,我们却只能通过想象。电视里面的,元春省亲的宏大场面,能否百分比地还原、再现这一皇家气派,不得而知。即便如此,已经让人心往神驰。这也难怪现在的网络大V,都很享受那种网民跟帖评论的感觉,薛蛮子一句就如“翻牌子批阅折子”道出了皇家气派的真谛,这种霸气,恐怕谁也抗拒不了。单从这一点来说,我都要感谢1987年版的《红楼梦》,现在的横店影视城再怎么仿照故宫,现在的影视剧组却没有当年拍《红楼梦》那般考究与投入了。

更让人一听倾心的是,电视剧里的配音都是原汁原味的中国腔调。不像现在的中国电视剧或电影,喜欢仿照好莱坞的玩法,在这种古典题材影视作品的配乐喜好采用西式音乐。1987版《红楼梦》却全然采用民乐,同样将宝玉和黛玉两人读《西厢记》时的眷恋、清丽,元春省亲的热烈、富贵,宝玉与宝钗、史湘云、探春等人在大观园里戏耍玩闹时的青春活泼,都演绎得格外出众,让人见识真正的中国品位。

来自红楼的那一卷繁华梦,果真是倾国倾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