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一万小时,大满贯赛别想

(2014-01-17 10:31:37)
标签:

体育

在高球界一直有个谜团:老虎伍兹转职业之前在大满贯赛上表现平平,但在转职业后,他在1997年美国大师赛上随即以最大胜差创造历史。转职业难道是一剂灵丹灵药,能让人变成战神?显然不是,事实上,他的奇迹恰是“一万小时定律”在高尔夫界的一个范例。没有一万小时的勤奋训练,老虎伍兹也难以统治世界高坛。

业余时期,老虎在大满贯赛表现一般

在业余球员时期,老虎伍兹在业余赛事上可谓所向披靡,但他在职业大满贯赛上的表现只能说中规中矩。1995年,老虎伍兹首次参加大满贯赛。他在美国大师赛(T41)和英国公开赛(T68,圣安德鲁斯)上获得了晋级。1996年,老虎伍兹又参加了三场大满贯赛,其中两场获得晋级。美国大师赛被淘汰,在英国公开赛上,他最终的名次为并列22名。即便撇开大满贯赛,老虎伍兹在业余时期也没有职业比赛夺冠,反倒是他的老对手米克尔森1991年在图森夺取了北方电信公开赛。但米克尔森是美巡赛最后一个业余冠军。

一转职业,老虎伍兹就让他在业余赛事上掀起的狂潮席卷了职业比赛。在1996年夏季末转为职业后,他在第五场比赛就夺取了胜利,绕开了资格学校,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了美巡赛下赛季的参赛卡。1997年美国大师赛是他转职业后的第一场大满贯赛,老虎伍兹在奥古斯塔创造的纪录就相当惊人。包括:最年轻的冠军、第一个亚裔美籍大满贯冠军、72洞最低杆数纪录、最大胜差(12杆)。转职业似乎开启了老虎伍兹的胜利密码。也是从奥古斯塔开始,老虎伍兹开启了他的王朝。

麦克罗伊22岁才拿下大满贯赛

考虑到老虎伍兹转职业较晚,他在业余时期的重心都放在业余赛事上。因而,有人或许认为,如果他转职业早一些,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历史不可能重演,但我们不妨从老虎伍兹的接班人麦克罗伊的职业轨迹来进行模拟。

麦克罗伊的天赋自然毋容置疑,前高尔夫世界第一卢克·唐纳德宁愿冒着得罪老虎伍兹的风险,也要将他称许为“这个星球上最有高球天赋的球员”,他18岁就转为职业球员。在2007年转为职业后,麦克罗伊立即成为保住参赛卡的最年轻、时间最快的附属成员。但他的第一个职业冠军要等到2009年2月在迪拜大师赛上才拿到。他的第一个美巡赛冠军更是要在2010年5月的惊恐山谷锦标赛上才突破。他2009年才开始连续参加大满贯赛。尽管他有很多机会冲击大满贯赛冠军,他甚至有希望在2010年英国公开赛上打破伍兹保持的21岁100天的最年轻大满贯冠军纪录,但他没能坚持到底,在首轮打出63杆后,次轮竟然交出80杆的雷人成绩,最后屈居第三。2011年4月的美国大师赛,他有希望成为伍兹后第二年轻的赛事冠军,可在前三轮单独领先后,第四轮又是80杆。直到2011年6月,他才彻底展露才华。在国会乡村俱乐部以268杆(65-66-68-69)、低于标准杆16杆的破纪录成绩,首次举起大满贯赛的冠军杯,成为1923年以来美国公开赛最年轻冠军。

21岁是天才夺取大满贯赛的极限年龄

看来,即便是老虎伍兹和麦克罗伊这样的天才,也只能熬到21岁以后才能迎来大满贯赛的突破。

在此,我们不妨浏览一组相关数据:

    美国大师赛的缔造者波比·琼斯夺取第一个大满贯冠军的年龄:21岁。“世纪球王”杰克·尼克劳斯夺取第一个大满贯冠军的年龄:22岁。曾雅妮也是在22岁才拿到她的首个大满贯赛冠军。

对于这些天才球员来说,他们其实也想将夺冠纪录提前,但再怎么努力,最终留下的纪录依然显示,不分男女,21岁是天才夺取大满贯赛的最佳年龄。100多年的历史证明,这是高尔夫的极限。小汤姆·莫里斯虽然在17岁就拿到了英国公开赛的冠军,但那个时期毕竟处于高尔夫赛事的混沌年代,竞争也没有全球化,也没有职业化。因而,真正意义上的讨论,还是要从20世纪开始统计。

那么,这一代表高尔夫最高成就的大满贯赛冠军,为何是要在21岁以后才能做到?个中原因,就离不开“一万小时定律”了。

谁也绕不开一万小时

作家葛拉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四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十年。这就是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

他的这一发现得到了英国神经学家Daniel Levitin的支持。Levitin认为,人类脑部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

大多数人对于老虎伍兹等人取得的非凡成就,总是理所当然地将其突破简单地归结于天赋。但却不知道,天赋固然可以让他们在挥杆时拥有更多非凡的创意,在处理一些特殊情况时有着出人意料的发挥,但这些天赋很容易表现为灵光一现,不能持久。他们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们有超人的耐心和毅力,肯花一万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训练和学习积累,所以才水滴石穿,终成正果。

老虎伍兹虽然5岁就成为美国《高球文摘》的专访对象,但他要到15岁才开始在美国业余锦标赛上夺冠。麦克罗伊则直到2007年英国公开赛才真正引起世界高坛关注,那个时候,他已经18岁了。在此之前,他尽管是头号世界业余球员,但我们也见过太多在业余时期表现良好而转职业却暗淡无光的球员故事。大多数情况下,很多青少年球员直到11岁左右才会认真对待自己的兴趣与天赋,此前,他们在参加业余比赛时,要么从特殊TEE开球,要么分配在年龄最小的E组,世界业余排名系统对于这一年龄组的球员表现几乎不予统计。要知道,只有最高年龄组的比赛,以及那些和最高年龄组使用同一发球区组别的比赛,才会被计入WAGR的排名赛事。因而,在此之前,他们以及家长都抱着一种试探的心态。在此之前,他们一般都会同时发展好几项业余爱好,并将学业看成是自己最重要的任务。2007年美国大师赛冠军扎克·约翰逊是在被篮球、橄榄球等校队一一拒绝后,最终才选定的高尔夫。而一旦将高尔夫定为终身职业,他们才能一点点地接近梦想。

而且,时间的积累是能由量变到质变的。在尼克劳斯20岁的时候,还在他的业余选手时代,他就有机会在樱桃山拿下1960年美国公开赛。在那里,高尔夫前辈本·侯根曾经说了一句名言:如果尼克劳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话,他或许会赢10杆。很显然,那个时候人们就知道尼克劳斯会有大作为,但尼克劳斯当时显然准备不够,他尚未意识到自己在大满贯赛上那惊人的潜力,在面对那些职业球手尤其是风头正劲的帕尔默时,他还没想好对策——那个时候,他虽然不会像别的球员那样崇拜乃至敬畏他,他们之前已经在别的赛事上较量过,但大满贯赛毕竟是大满贯赛,那种大赛的压力,他还不能将自己的球技发挥到极致。

老虎伍兹和麦克罗伊无不如此。波比·琼斯在21岁以前甚至获得过“从没有赢过大满贯赛的最优秀选手”的称号。不是他们不想赢,只是时间未到。先攒够一万小时,再来对世界宣布你想要染指大满贯赛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