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爱在心中全家幸福
爱在心中全家幸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642
  • 关注人气:4,9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您孩子学习的动机在哪里?“学习动机”的讲座

(2010-11-21 15:09:39)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思考
“学习动机”的讲座(代尔宁)

您孩子学习的动机在哪里?“学习动机”的讲座 - 爱经典 - m13922201877的博客



       非智力的培养与开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对教育理解的一个突破点,如何培养孩子具备优良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开发,本人收到一些家长的邀请,组建了教师、家长教学研究QQ群,与大家共同学习与提高,探讨教育与教学,现将群内的一些交流分享给大家,在此也特别感谢12群的家长“Aся ”对本次讲座内容的整理.


   


“学习动机”的讲座



主讲人:代尔宁


   今天我们的讲解就以这个为案例讲解


   案例:


   敏仪在小学时是班上最出众的孩子,她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她乖巧伶俐,深得师长疼爱,老师常常以她作为其他学生的榜样。


     小学毕业后,敏仪考进了一所有名的中学,这所中学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严格,课程的编排也很紧密,该女生心理怕落后,所以比以前更加严格的温习,敏仪在期中考试的成绩虽然不算太差,但是他对自己的成绩仍然不甚满意。于是,他每天放学后便立刻回家发奋用功,不会像其他同学一样会留在学校参加课外活动。等到期末考试到来,他的成绩虽然不是算差,但是也不突出。敏仪因此郁郁寡欢,学习对她来说再也不算一件乐事。在功课上遇到困难,也不再去请教老师,做作业也草草了事。后来敏仪的成绩每况愈下,新奇也不像从前那样开朗,对自己的能力也缺乏了信心.


提问:敏仪智能上没有问题,但是在学习上却出现了困难,为什么?现在请各位家长谈谈你们的看法和认识.15分钟后我们的讲座即将开始.


 


感谢各位家长的意见和讨论,下面我们的课堂即将开始


首先我要说下,我们的课堂面对的学习阶段不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而是一生的学习的习惯的形成.


通过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孩子的智力没有任何问题,出现问题在于后期,特别是中学后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认为主要是开始的学习动机出了问题


这个动机首先要与学习目标分开看,动机不是目标,许多家长把学习目标与学习动机混为一谈了,动机是一种原始的自发的一种欲望.


经过研究发现:学生求学的动机可简略的分为两大类(这主要是从思维心理角度考虑的分类)


1、通过学习来表现自己的智能


这是学习的表现目标,拥有这种目标的学生,往往用考试的成绩来衡量自己的能力,但是这类学生遇到挫折时,会较容易的表现出学习无助的反应


他们认为受挫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不如别人聪明,因此他们容易消沉


2、学生求学是为了要增加自己的能力


这是学习目标,这类学生不将考试作为表现自己智能的机会,对他们来说,成绩智能反应当时能力的高低或学习的效率,追求这类学习目标的人,当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便会更加积极的奋斗,锲而不舍的面对困难


但是遗憾的是这类学生在中国看到的比较少,而这类学生却是社会正需要的,这才是我们需要培养的正确的学习动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可持续发展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呢?


有一次调研是这样的:


研究员请一些学生回答一些困难的问题,回答的问题越多,得到的奖励就越多,而对另外的一些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只说解决问题而没有说奖励的事情 


事后,这个研究组织者请这些回答问题的学生再去解决另外一些没有回答的问题,同时让他们自由活动,可以选择继续解答或者不回答去干其他事情


这时候,接收到回答问题有奖励的学生基本没有再去回答问题,只有少数几个开始回答问题都没有得到奖励的学生继续回答了问题


 


通过这个研究可以发现: 我们很多家长平时通过奖励等方式激励孩子如果处理的不当就难以激发出孩子的真正的潜在动力,必须促进孩子内在的需求与渴望,激发孩子的潜在能力才是我们要做的


第二类学生求学是为了要增加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这个动机的培养,也就是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什么,如果这个道理没有给孩子讲解明白,学习是难以持续发展的


求学是为了要增加自己的能力,求学不是求分数,分数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分数是能力提高的附属品


 


所以引例这个案例中,这个女孩子首先追求的是分数,这个动机就已经出现了问题了,她追求的是第一类表现目标,并没有出现自己内在的动力


在小学阶段,孩子在家长的管束,老师的教育下是能学习的,但是如果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却没有激发出最原始的动力,那么这个教育就已经注定是失败了.所以孩子到了中学阶段就会出现这个案例中的女孩子的情况,他在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下,努力了、拼搏了,他与生俱来的能量已经在这小学、初中就用完了,就如同跑步一样,跑累了,需要休息了.


所以,这个学习动机如果处理的不好就会出现这个现象


因此,培养科持续发展的动机需要明白什么是持续发展


我们熟悉的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是一个优良的动机,什么是中华崛起?这是一个很远大的理想,是一般人难以树立的动机 但是如果给孩子讲解这些大道理,孩子感觉会很空洞


所以给孩子讲解什么是读书的动机很重要 经过我刚才的讲解大家都知道,第2类动机是可持续发展的 求学是为了要增加自己的能力,这个也是很实在的动机,只要给孩子讲解明白了就可以了


 


怎么培养孩子的动机呢?


我再给大家分析一个现象:中国古时候强调四书五经要背的滚瓜烂熟,西方的学者认为背诵会导致学习流于表面化 学生们会只顾记忆资料来应付考试或者测验,但为了取得文凭,也只好继续熬下去


中国学生学习方式与西方提倡的深化学习背道而驰,因此中国学生往往在小学、中学表现出骄人的成就,比如每次都能听到我们的什么竞赛取得了什么金牌


但是一旦孩子大了,这样就缺乏创造性了,因为他们是在背诵呀,都是在学习别人的,好怎么创造呀?


所以这都是与没有深化学习有关。


一旦有了深化学习的孩子就能在中国,成为社会的领军人物,因为他们有了爱思考的习惯


对比中国和西方的教育,中国的教育方式也不能说完全不对.


中国的文化底蕴太厚实,有些东西是需要朗诵与记忆才能获得的,这样做也无可厚非,所以现在美国也在反思,反思中国的中学教育的成功,因为这样做会使得整个国家出现大量的”基础性人才“


所以我建议家长:


1、该背诵的东西要背诵,特别是中国文化的精髓的东西,这是西方人难以学习到的,这是中国人难得的优势 5000年的文化积淀必须学习的,更何况我们的文化对于高端人才是有很大帮助的


2、该让孩子思考、深化学习的一定要深化学习.这个我们需要向西方学习,把提高自己能力作为求学的动机


 


我作为数学老师,经常给孩子讲解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学习数学是学习什么?其实就是给孩子找到正确的学习动机 如果动机不好,孩子在一定时间还能坚持,在老师、家长的强迫下能去学习,到一定的时候就难以坚持下去了


 


在此我给大家分享下我的一个课堂开端


­                           你们看见了什么?


­                                  ——代尔宁老师高2008级课堂开端


我一上课就开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然后问大家:“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 


“圆!”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


“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看见的是黑板上的一个圆,你们说对吗?”我这样告诉大家。­


“照你那样说,我还看见了一个太阳呢!”一个同学故意发挥道。­


“非常不错!这位同学非常棒!想象力特别丰富,大家给他一个掌声!”­


一阵掌声!­


“其实,我们学习数学与为人处事就应该象这位同学这样!特别是一些迷惑性比较大的问题以及面临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我们不能够只看见它的表面现象,还应该注意发掘问题背后隐含的东西,要善于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所在,比如我们今天讲解的就是要注意题目隐含条件的发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学习数学,是学习数学的思维,是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事情,这就是提高能力的体现了.


经过研究发现:学习本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自发行为,小孩子常对周围事物会产生很强的兴趣,他们爱探索周围环境的事物,这种学习动机是自发的,我们称这样的动机为内在动机


我这个课堂的设置运用了还在对于事物的新鲜感,就是为了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所以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首先第一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去探索,让孩子产生好奇感


第二就是要要求老师或者家长在教育方式上要改变,教学模式要让孩子处于一种自由的心境,不因为教学方式能阻碍孩子学习动机的建立,应该是对孩子进行引导学习,同时应该把学习的责任感交给孩子


我结合刚才的课堂进行一个继续给大家看下


续:


   今天是2009918,我对我的学生又用了这个开端,但是因为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我在讲台给孩子们讲解了更多,我不知道我怎么一下就迸发出了这些东西,或许就应该这个特别的日子吧!下面是今天的“演绎”:


我一走进教室,学生还没有恢复上课的状态,还在吵闹着.


我什么都没有做,直接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然后问大家:“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


“圆!”“黑板!”“太阳!”.............同学们嬉笑的回答。­


我一阵沉默,孩子们见我一下不说话了,知道了老师有些不高兴,也随之安静了下来。


 “首先,从数学的角度,我看见的是黑板上的一个圆,而你们就只看见了表象,一个圆,一块黑板,你们知道这个圆是画在黑板上的,而不是刻在黑板里面的吗?别小看这个不同的看法,你们看见的是一个现象,我看见的是一个过程这个差别也许就只有那样一点,但是说明一点,你们没有思考,没有去发掘这圆背后的东西,没有去发现这黑板与圆的关系,就象大家昨天的作业一样,很多同学不善于思考做不起而放弃,你觉得你们体会到了数学的思维了吗?没有,你们还需要思考,否则,你们离开教室后只有几个结果:缺乏发现思维,看不清世界的万象,出去后上当受骗,到处吃亏!”


“其次,我从发展观的角度,我看见了一个圆画在这黑板上的过程,这是一种“纵深”。你们没有看见刚才我画的过程,因为你们在喧闹,你们失去了发现这一过程的机会。你们看不见事件发生的过程,当然难得明白有这个结果,也更别说掌握推理,预测将来,学习数学,是学习数学的思维,是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事情,不明白这个过程,怎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再次,我看见了一个太阳,看见了一面膏药旗帜,在几十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你们没有看见你们身上的责任,同学们,该醒悟了!国家将来需要你们!


孩子们低下了头,一个个默默的用手在书上写着作业,知道了老师在责备他们。


我知道,这些孩子是在做样子,是在认真的听我讲解


“孩子们,不是老师责备你们,是因为老师不得不把这些告诉你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刚才说到了日本,我们就从日本分析起,日本发动战争,是因为看见了中国当时落后的表象,他们忘记了战争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碰创,他们没有看见我中华5000年的优秀灿烂的文化,所以他们失败,这是战略的失败;日本发动战争,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国土面积的广大,没有看见战略的“纵深”,中国有的是一个迂回的“过程”,就因为有这个“过程”,有这个“纵深”,


在战术上,他们注定要失败;再小到你个人,如果没有明白这圆与黑板的关系,也难得处理好事情与事情的联系,你们说对吗?“


“最后,你知道我看见了什么吗?我看见了你们刚才的表现,0分!不过我看刚才,同学们都认真听了我一番长论,先给你们加上10分!“我说着在0前面写下一个“1


孩子们都抬起了头来了,看这黑板上今天这可怜的得分,心理肯定不是滋味。我见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样子,就故意调侃的问道:”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本节课程拿出你们最优秀的一面,给这节课争个满分一百分,让我再在后面写一个0呢?”


“有!”只有一部分孩子有气无力的回答.


“难道你们都要做亡国奴隶?到底有没有?”我大声的一阵质问。


“有!——”声音非常的洪亮有力!


“好,那么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上课中,无一学生走神开小差,课时安排内容得以有效完成)


下课了,我问孩子们:“同学们,今天你们在课堂中间后后面表现都很不错,你们觉得今天应该给你们多少分?”


90分!”


“呵呵,你们脸皮还挺厚的嘛!还要90分,那我就给你们100分”,在我哪个写10的位置后面重重的填写了一个“0


看见孩子们脸上的笑容离开了教室。


(这个就是我的课堂,欢迎到本人QQ空间阅读这篇文章)


这个课堂在后面的演绎主要做了以下事情:1、告诉孩子这个现象是可以再思考的;2、应该具备一种责任感,特别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当孩子具备了这样两个要素了后,他们就会有一种持续发展的动力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